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有叶黄素酯的泡腾冲剂,该泡腾冲剂以碳酸钙为碱源,且叶黄素酯微囊粉、碳酸钙及酸源的重量比为1∶3.3~3.7∶4~4.5;该泡腾冲剂,不但进一步提高了叶黄素酯的生物利用度,更大大提高了其服用的依从性,有助于人们持续补充叶黄素,保护眼睛健康。
A kind of effervescent granule containing lutein e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叶黄素酯的泡腾冲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叶黄素酯的泡腾冲剂,属于制剂领域。
技术介绍
蓝光是波长处于400nm-480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蓝光照射视网膜会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进而导致光敏感细胞缺少养分从而引起视力损伤,而且这些损伤是不可逆的。蓝光还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我们的眼底健康。蓝光对眼睛的伤害随照射时长增加而加重。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蓝光无处不在,照明设备、办公/学习设备以及阳光中都含有大量蓝光,如电脑显示器、荧光灯、手机、数码产品、显示屏、LED灯等等,我们被蓝光包围,双眼长时间暴露在蓝光下,饱受蓝光伤害。导致近年来近视、眼睛疲劳、眼底老化,黄斑病变的人显著增加。其中,视疲劳综合征发病率已将近50%,虽不是致命疾病,但其对人体的健康威胁也不可小觑,可从眼部局部不适,发展到精神萎靡、眩晕头疼、记忆力衰退等全身症状,进而影响人的心理及精神健康。叶黄素具有过滤蓝光和抗氧化的作用,是眼睛的关键营养元素,其重要性在全球的营养学界都得到肯定。但由于叶黄素对光照、高温及PH值等因素都很敏感,稳定性差,而叶黄素酯经人体吸收后分解为游离态叶黄素,具有晶体叶黄素补充人体流失叶黄素的基本功能,所以通常采用叶黄素酯作为营养素进行补充。目前可以买到的叶黄素酯产品主要是片剂和胶囊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口含片或咀嚼片,会对牙齿、舌头染色发黄,工作、社交时间无法食用;普通片与胶囊不但生物利用度低,吞咽的强异物不适感更限制了其应用。而叶黄素酯在水中不溶的性质,导致其不能做成泡腾剂、冲剂、口服液这类剂型。虽然现在已出现叶黄素酯的微囊粉原料,明显提升了水溶性,但该微囊粉原料的包合率达到一个瓶颈,无法实现完全包合,分散到水中后,未包合的叶黄素酯会粘附在杯壁上,留下非常明显的黄色印迹,而且无法用水洗掉,必须使用洗涤灵等清洁剂才能清洗干净。这种现象,一方面造成营养素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很多人嫌麻烦而放弃食用。叶黄素需要长期持续补充方可达到保护、营养眼睛的目的,因此,提升叶黄素酯制剂的依从性、生物利用度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顺应性(依从性)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的叶黄素酯制剂,使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又享受地持续补充叶黄素,达到保护眼睛健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有叶黄素酯的泡腾冲剂,所述的叶黄素酯为叶黄素酯微囊粉,该泡腾冲剂的碱源为碳酸钙,且叶黄素酯微囊粉、碳酸钙及酸源的重量比为1∶3.3~3.7∶4~4.5。叶黄素酯微囊粉是利用微囊技术,经高品质壁材将叶黄素酯包裹成一种粉末状物质,从而提高其水溶性。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叶黄素酯微囊粉为5%规格,即,每百克叶黄素酯微囊粉中含有约5克的叶黄素酯。选用其他规格的叶黄素酯微囊粉时,可以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指导下调整三者用量关系实现专利技术目的。采用其他手段使叶黄素酯绝大部分溶于水,因少量不溶叶黄素酯造成的挂壁现象,也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解决。泡腾冲剂在体外放入水中,迅速反应、崩解,溶解为液态,该过程一般只需1-3分钟,口服后液体在胃肠道大面积分布,约10-30分钟即可吸收入血。而普通片剂或胶囊,在胃肠内缓慢崩解,一般需要15-60分钟,溶解后有效成分才能被吸收入血,达到有效血药浓度需要2-3小时,甚至一两天。因此,泡腾冲剂的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普通片剂胶囊。泡腾技术,是依靠酸源和碱源在水中反应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状如沸腾。常用的酸源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富马酸、硼酸等;常用的碱源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及其二者的混合物、碳酸氢钾等。酸源、碱源的选择及其比例,对泡腾冲剂的稳定性和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为了解决现有叶黄素酯制剂产品的染色、异物感(顺应性)及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专利技术人尝试将其制成泡腾冲剂,对多个厂家的叶黄素酯微囊粉及常用碱源、酸源的不同组合进行了试验。但发现除了泡腾剧烈程度及口味差异外,各厂家原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挂壁问题,而且泡腾的剧烈程度影响挂壁的程度,泡腾剧烈时挂壁情况相对较轻。叶黄素酯是天然脂溶性色素,少量未包合的叶黄素酯会粘附在水杯杯壁上,以冲泡后水面高度的环形印迹最为严重,放置时间越长印迹颜色越深,且无法用水冲洗干净,让人感到黏腻不适。而在将试验样品与一种补钙泡腾冲剂同时冲泡饮用时,专利技术人意外的发现挂壁现象有所缓解,该补钙泡腾冲剂的碱源为碳酸钙。遂将碱源更换为少被使用的碳酸钙(碳酸钙的自身性质导致其与常用酸源的反应要比碳酸氢钠和碳酸钠迟缓)。经过大量的对比实验发现,当叶黄素酯微囊粉、碳酸钙和酸源的重量比在1∶3.3~3.7∶4~4.5范围内时,叶黄素酯的挂壁现象可以得到明显改善。酸源中,富马酸泡腾效果比较差,对挂壁的缓解效果相对偏弱;酒石酸泡腾效果良好,但与钙元素易产生沉淀;所以优选柠檬酸和/或苹果酸为酸源。尤其是当以按1∶0.8~1.2的比例混合的柠檬酸和苹果酸混合物为酸源时,泡腾效果最佳。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叶黄素酯微囊粉、碳酸钙和酸源的重量比为1∶3.5∶4.2。以碳酸钙为碱源,泡腾反应过程中具体发生了怎样的微观变化使叶黄素酯的挂壁现象得以缓解,还不十分清楚,但实验结果显示,碳酸钙与酸源反应越充分对挂壁的缓解效果反而越差,有可能是碳酸钙发挥了一定的吸附作用。所以,在叶黄素酯微囊粉、碳酸钙和酸源的重量比为1∶3.3~3.7∶4~4.5范围内时,虽然基本解决了挂壁现象,但泡腾反应后的溶液静置约1小时,会有少量碳酸钙沉淀于杯底,虽然可以加少量水摇匀后喝下,但对于不了解情况的消费者,会对此产生歧义。为解决这一不足,本专利技术含有叶黄素酯的泡腾冲剂,还含有β-胡萝卜素微囊粉。该β-胡萝卜素微囊粉为1%规格,水溶性好,既能促进眼睛健康又具有一定的增稠、调色作用,可以使少量的未反应的碳酸钙处于混悬状态。兼顾口感与泡腾后溶液状态,所述的叶黄素酯微囊粉与β-胡萝卜素微囊粉的用量比优选为1∶1.5~2.5,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为1∶2。选用其他规格的β-胡萝卜素微囊粉时,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指导下,只需有限次试验,即可得到最佳使用量。专利技术人在对该泡腾冲剂制备方法的不断尝试中,发现制备工艺也对挂壁现象有所影响,最终使得叶黄素酯挂壁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具体方法为:先将叶黄素酯微囊粉与碳酸钙混匀,再与酸源混合均匀。本专利技术泡腾冲剂的制备方法进一步为:(1)将叶黄素酯微囊粉与碳酸钙混合均匀,得混1;(2)将柠檬酸和苹果酸混匀后,与β-胡萝卜素微囊粉混匀,得混2;(3)将混1与混2混合均匀,即得。为了进一步调节口味、便于生产分装,该泡腾冲剂还包含填充剂和矫味剂。所述的填充剂和矫味剂均为水溶性常用辅料,如乳糖、甘露醇、麦芽糊精、淀粉等填充剂,以及甜味剂、芳香剂等矫味剂,所述的填充剂和矫味剂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不再赘述。此时,该泡腾冲剂通过以下方法制成:(1)将矫味剂、叶黄素酯微囊粉及碳酸钙按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得混1;(2)将柠檬酸和苹果酸混匀后,与β-胡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叶黄素酯的泡腾冲剂,所述的叶黄素酯为叶黄素酯微囊粉,其特征在于,该泡腾冲剂的碱源为碳酸钙,且叶黄素酯微囊粉、碳酸钙及酸源的重量比为1∶3.3~3.7∶4~4.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叶黄素酯的泡腾冲剂,所述的叶黄素酯为叶黄素酯微囊粉,其特征在于,该泡腾冲剂的碱源为碳酸钙,且叶黄素酯微囊粉、碳酸钙及酸源的重量比为1∶3.3~3.7∶4~4.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腾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源为柠檬酸和/或苹果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腾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源为柠檬酸和苹果酸的混合物,混合比例为1∶0.8~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泡腾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叶黄素酯微囊粉、碳酸钙及酸源的重量比为1∶3.5∶4.2。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泡腾冲剂,其特征在于,该泡腾冲剂还含有β-胡萝卜素微囊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泡腾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黄素酯微囊粉与β-胡萝卜素微囊粉的用量比为1∶1.5~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扬新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扬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