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及手术器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7380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包括吸盘,所述吸盘呈罩型且上部连通有吸管,所述吸盘的罩口处设置有沿所述罩口口沿依次延伸呈环形的刀刃,所述刀刃朝向所述罩口外侧,以在被覆盖物体局部被吸入所述罩口内时对被覆盖物体形成切割。在该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中,设置吸盘,并在吸盘内部设置刀刃,以使得吸盘在吸取被切割对象,不仅完成切割,同时通过吸力可以完成分离,使得撕囊步骤操作简单方便,且形成规整的环形切缝,大小形状是一致的,使得切口更容易满足要求。所以能够有效地解决白内障手术中撕囊步骤操作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的手术器械。

Intraocular lens capsule removal device and surgical instru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及手术器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的手术器械。
技术介绍
白内障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眼病,该病致盲率约占全球的30%,是国内首位致盲性眼病。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医学界的奇迹之一,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治疗方式,近20年来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的不断完善,在常规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基础上发展出了微切口技术、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导航等新技术的出现,加之高端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的问世,使白内障手术技术日臻完善,向着微小化、规范化、精准化发展。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仍存在切口过大、撕囊不理想等问题,导致预后不良。常规白内障手术撕囊技术是白内障手术的一大难点与重点,在临床发展中,前囊造口方式经历了一系列演进,从简单前囊撕开到后来的各种截囊术、撕囊术,以及新近的飞秒激光造口等。随着微创白内障手术新概念的提出,中央连续环形撕囊(centralcontinuouscurvilinearcapsulorhexis,CCCC)概念被提出,即:将起始点做在前囊中心,然后向2∶00方向作稍具弧度地划开,长度约2~3mm,然后沿逆时针方向作环形撕囊,最后在2∶00周边开始撕囊处会合,完成撕囊。撕囊口与瞳孔中心共圆心,让撕囊口完全居中。4C原则可最大限度地保障IOL居中固定、其光学部在最佳状态下顶压后囊,以延迟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并可预防眼内组织微震颤。上述常规技术中如出现撕囊未形成圆形、囊膜炸裂、撕囊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IOL的置入与其稳定性、精确性、术后视力的预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等,常使预后明显变差;撕囊也为新晋眼科医生白内障手术的一大难关。各种辅助手术技术如飞秒激光造口虽然能相对精确撕囊,但是激光辅助仪器价格较高,很难普及。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白内障手术中撕囊步骤操作难度大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该一种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白内障手术中撕囊步骤操作难度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的手术器械。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包括吸盘,所述吸盘呈罩型且上部连通有吸管,所述吸盘的罩口处设置有沿所述罩口口沿依次延伸呈环形的刀刃,所述刀刃朝向所述罩口外侧,以在被覆盖物体局部被吸入所述罩口内时对被覆盖物体形成切割。在该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中,在应用时,通过角膜上的手术开口将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的吸盘伸入至角膜内,然后使吸盘的罩口贴合在囊膜上,然后将吸管连上负压装置,以通过吸管对吸盘内部抽吸成负压,以使得囊膜被罩盖部分,在负压吸力作用下,向罩口移动,直到碰到刀刃的刃锋,并随着向罩口内部移动,刀刃对囊膜形成环形切缝,并在吸管持续抽吸状态下,环形切缝中部的囊膜部分被撕离,然后随着吸管向外移动,进而完成撕囊手术。在该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中,设置吸盘,并在吸盘内部设置刀刃,以使得吸盘在吸取被切割对象,不仅完成切割,同时通过吸力可以完成分离,使得撕囊步骤操作简单方便,且形成规整的环形切缝,大小形状是一致的,使得切口更容易满足要求。综上所述,该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白内障手术中撕囊步骤操作难度大的问题。优选地,所述刀刃设置在所述罩口内侧,且所述刀刃刃锋朝向所述罩口中心且偏向所述罩口外侧。优选地,所述刃锋与所述罩口口沿位于同一平面。优选地,所述刀刃以及所述吸盘均是可压缩变形记忆体,且两侧能够向中部压缩变形至条状。优选地,所述吸盘上部侧边设置有与所述吸管连通的开口,所述吸盘顶部设置有用于观测所述刀刃刃锋的透明部。优选地,所述吸管外侧套设支撑外管,所述支撑外管与所述吸管之间设置有用于水体流过的通道,并在靠近所述吸盘的一端形成开口。优选地,所述罩口呈圆环形。优选地,所述吸盘的罩口侧外直径在6毫米至6.5毫米之间,所述刀刃的刃锋直径在5毫米至5.5毫米之间。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手术器械,该手术器械包括上述任一种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还包括负压装置,该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的吸管与负压装置连通。由于上述的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的手术器械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的工作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的罩口侧结构。附图中标记如下:吸盘1、刀刃2、吸管3、支撑外管4、囊膜5。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该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白内障手术中撕囊步骤操作难度大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的工作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的罩口侧结构。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主要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撕囊步骤。具体的,该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设置有吸盘1,吸盘1呈罩型,其中罩型是指,内腔呈槽口朝下的槽型,一般为壳状结构。以用于覆盖目标物体,上,在此处,主要覆盖在囊膜5上,以覆盖在囊膜5局部上,且被覆盖部分上侧形成较为密封空腔。其中吸盘1上部连通有吸管3,以在吸管3连接负压装置时,能够将吸盘1内部抽吸成负压状态,进而造成吸附被覆盖的目标物体向罩腔内部移动,即吸附被覆盖的囊膜5向罩口内部移动。其中吸管3与吸盘1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如螺纹连接、卡接等可拆卸连接固定,又如粘结和焊接等固定连接。其中吸盘1的罩口处设置有刀刃2,刀刃2沿罩口口沿依次延伸以延伸呈环形,即刀刃2的刃锋呈圆形,其中刀刃2可以是与吸盘1一体成型,或者粘结等固定连接,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只需要保证刀刃2与吸盘1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位置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盘,所述吸盘呈罩型且上部连通有吸管,所述吸盘的罩口处设置有沿所述罩口口沿依次延伸呈环形的刀刃,所述刀刃朝向所述罩口外侧,以在被覆盖物体局部被吸入所述罩口内时对被覆盖物体形成切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盘,所述吸盘呈罩型且上部连通有吸管,所述吸盘的罩口处设置有沿所述罩口口沿依次延伸呈环形的刀刃,所述刀刃朝向所述罩口外侧,以在被覆盖物体局部被吸入所述罩口内时对被覆盖物体形成切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设置在所述罩口内侧,且所述刀刃刃锋朝向所述罩口中心且偏向所述罩口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刃锋与所述罩口口沿位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以及所述吸盘均是可压缩变形记忆体,且两侧能够向中部压缩变形至条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芸赵元周也荻曹健黄倩施雯何彦贾松柏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