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物架及置物架组合装置,该置物架呈六边形,并包含上下间隔且水平的顶壁与底壁、二上侧壁,及二下侧壁。所述上侧壁分别连接该顶壁的左右两侧,每一上侧壁包括由上往下逐渐远离另一上侧壁的上壁部,以及至少一突出于该上壁部的外表面的突接部。所述下侧壁分别连接该底壁的左右两侧,每一下侧壁形成有至少一插孔。该置物架组合装置包含两个所述置物架。所述置物架组装时,可通过其中一置物架的突接部与另一置物架的插孔结合而达到组装快速、方便的效果,拆卸时也非常方便快速,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没有零散的组装元件,元件数量精简。
Shelf and shelf combin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置物架及置物架组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置物架及其组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供物品摆放的置物架及置物架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置物架是家庭、办公室中常见的用品,在设计上有多种造形,例如方形、圆形、多边形等等。其中,以六边形的置物架为例,将数个六边形置物架排列组合在一起可构成蜂巢状,为消费者喜爱使用的一种造形。但由于已知的六边形置物架组装时,任两个置物架间必须通过额外的零件才能结合在一起,例如使用螺丝锁固,或者另外以一卡嵌块安装于该两置物架的侧边之间,并利用该卡嵌块使所述两置物架卡嵌固定住。但如此造成元件数量多、元件零散,而且于组装或拆卸上也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
技术介绍
的缺点的置物架及置物架组合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置物架,其外形呈六边形并界定出置物空间,该置物架包含水平的顶壁、与该顶壁上下间隔且水平的底壁、二上侧壁,以及二下侧壁,所述上侧壁分别连接该顶壁的左右两侧且彼此间隔相对,每一上侧壁包括由上往下逐渐远离另一上侧壁的上壁部,所述下侧壁分别连接该底壁的左右两侧且彼此间隔相对,每一下侧壁由下往上逐渐远离另一下侧壁且顶端连接同侧的该上侧壁。每一上侧壁还包括至少一突出于该上壁部的外表面的突接部,每一下侧壁形成有至少一插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置物架,每一上侧壁的该至少一突接部具有与该上壁部间隔的扩大段,以及连接于该扩大段与该上壁部间且径长小于该扩大段的连接段。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置物架,每一下侧壁的该至少一插孔具有穿伸孔部,以及连接于该穿伸孔部上方且尺寸小于该穿伸孔部的定位孔部,该穿伸孔部的尺寸大于该至少一突接部的该扩大段的径长,该定位孔部的尺寸小于该扩大段的径长,且大于该连接段的径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置物架,每一上侧壁包括二前后间隔的突接部,每一下侧壁形成有二前后间隔的插孔。本专利技术的置物架组合装置,包含两个如前述的置物架,所述置物架可拆离地结合,将所述置物架分别称为第一置物架与第二置物架,该第二置物架的高度位置高于该第一置物架的高度位置,且该第二置物架的所述下侧壁的其中一个斜抵贴靠该第一置物架的所述上侧壁的其中一个,相互斜抵贴靠的该上侧壁与该下侧壁中,该上侧壁的该至少一突接部伸入定位于该下侧壁的该至少一插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置物架组合装置,每一上侧壁的该至少一突接部具有与该上壁部间隔的扩大段,以及连接于该扩大段与该上壁部间且径长小于该扩大段的连接段,该第一置物架与该第二置物架的相互斜抵贴靠的该上侧壁与该下侧壁中,该上侧壁的该至少一突接部的该连接段位于该下侧壁的该至少一插孔中,该扩大段抵接于该下侧壁的内表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置物架组合装置,每一下侧壁的该至少一插孔具有穿伸孔部,以及连接于该穿伸孔部上方且尺寸小于该穿伸孔部的定位孔部,该穿伸孔部的尺寸大于该至少一突接部的该扩大段的径长,该定位孔部的尺寸小于该扩大段的径长,且大于该连接段的径长,该第一置物架与该第二置物架的相互斜抵贴靠的该上侧壁与该下侧壁中,该上侧壁的该至少一突接部自该下侧壁的该至少一插孔的该穿伸孔部伸入,该至少一插孔与该至少一突接部再相对移动而使该至少一突接部定位于该定位孔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置物架组合装置,每一上侧壁包括二前后间隔的突接部,每一下侧壁形成有二前后间隔的插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置物架的所述上侧壁包括所述突接部,所述下侧壁形成有所述插孔,使数个所述置物架组装时,可通过突接部与插孔结合而达到组装快速、方便的效果,且本专利技术没有零散的组装元件,元件数量精简。要拆卸时也仅要将位于上方的置物架相对于下方的置物架往上提起,就可解除该两置物架的突接部与插孔间的定位关系,拆卸时也非常快速、方便。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置物架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前视剖视图;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侧视图;图4是一前视组合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置物架组合装置的一实施例;图5是一剖视组装流程图,说明图4的该置物架组合装置的组装过程;图6是一前视组合剖视图,说明该置物架组合装置的另一种变化态样;图7是一前视组合图,说明该置物架组合装置的再另一种变化态样。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置物架的一实施例,其外形呈六边形,并界定出一供物品摆放的置物空间10。该置物架包含水平且上下间隔的一顶壁1与一底壁2、二上侧壁3,以及二下侧壁4。该底壁2呈水平,可置放抵靠于例如地面、桌面等平面上。所述上侧壁3分别连接该顶壁1的左右两侧且彼此间隔相对。每一上侧壁3包括一个倾斜延伸且由上往下逐渐远离另一上侧壁3的上壁部31,以及二前后间隔且突出于该上壁部31的外表面的突接部32。每一突接部32例如一金属扣件,并固定安装于该上壁部31外表面,进而与该上壁部31连接成一整体。该突接部32具有一与该上壁部31间隔的扩大段321,以及一连接于该扩大段321与该上壁部31间且径长小于该扩大段321的连接段322。所述下侧壁4分别连接该底壁2的左右两侧且彼此间隔相对。所述下侧壁4、所述上侧壁3的上壁部31、该顶壁1与该底壁2一体成型,并共同界定该置物空间10。每一下侧壁4由下往上逐渐远离另一下侧壁4且顶端连接同侧的该上侧壁3。每一下侧壁4和与其相间隔的该上侧壁3的上壁部31相互平行。每一下侧壁4形成有两个前后间隔的插孔41,每一插孔41自下侧壁4的外表面延伸至内表面,并具有一穿伸孔部411,以及一连接于该穿伸孔部411上方且尺寸小于该穿伸孔部411的定位孔部412。该穿伸孔部411的尺寸大于每一突接部32的该扩大段321的径长,该定位孔部412的尺寸小于该扩大段321的径长,且大于该连接段322的径长。在本实施例中,该置物架的尺寸如下,其前后向长度L约为25.5cm,顶壁1与底壁2的左右向长度W约为23cm,置物架整体的垂直高度H约为39.7cm。以上数值仅为举例,不以此为限。使用时,该置物架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由两个或更多个该置物架组装结合,进而构成一置物架组合装置。参阅图4、5,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置物架组合装置的一实施例,包含两个可拆离地结合的前述置物架,为方便说明,以下将所述置物架分别称为一第一置物架5与一第二置物架6。该第二置物架6的高度位置高于该第一置物架5的高度位置,且该第二置物架6的所述下侧壁4的其中一个斜抵贴靠该第一置物架5的所述上侧壁3的其中一个,相互斜抵贴靠的该上侧壁3与该下侧壁4中,该上侧壁3的所述突接部32分别伸入定位于该下侧壁4的所述插孔41的所述定位孔部412。具体而言,该第一置物架5与该第二置物架6组装时,将该第一置物架5的其中一上侧壁3与该第二置物架6的其中一下侧壁4靠近,使该上侧壁3的所述突接部32分别伸入该下侧壁4的所述插孔41的所述穿伸孔部411,由于穿伸孔部411的尺寸大于突接部32的扩大段321径长,因此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置物架,其外形呈六边形并界定出置物空间,该置物架包含:水平的顶壁、与该顶壁上下间隔且水平的底壁、二上侧壁,以及二下侧壁,所述上侧壁分别连接该顶壁的左右两侧且彼此间隔相对,每一上侧壁包括由上往下逐渐远离另一上侧壁的上壁部,所述下侧壁分别连接该底壁的左右两侧且彼此间隔相对,每一下侧壁由下往上逐渐远离另一下侧壁且顶端连接同侧的该上侧壁,其特征在于:每一上侧壁还包括至少一突出于该上壁部的外表面的突接部,每一下侧壁形成有至少一插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置物架,其外形呈六边形并界定出置物空间,该置物架包含:水平的顶壁、与该顶壁上下间隔且水平的底壁、二上侧壁,以及二下侧壁,所述上侧壁分别连接该顶壁的左右两侧且彼此间隔相对,每一上侧壁包括由上往下逐渐远离另一上侧壁的上壁部,所述下侧壁分别连接该底壁的左右两侧且彼此间隔相对,每一下侧壁由下往上逐渐远离另一下侧壁且顶端连接同侧的该上侧壁,其特征在于:每一上侧壁还包括至少一突出于该上壁部的外表面的突接部,每一下侧壁形成有至少一插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每一上侧壁的该至少一突接部具有与该上壁部间隔的扩大段,以及连接于该扩大段与该上壁部间且径长小于该扩大段的连接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每一下侧壁的该至少一插孔具有穿伸孔部,以及连接于该穿伸孔部上方且尺寸小于该穿伸孔部的定位孔部,该穿伸孔部的尺寸大于该至少一突接部的该扩大段的径长,该定位孔部的尺寸小于该扩大段的径长,且大于该连接段的径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每一上侧壁包括二前后间隔的突接部,每一下侧壁形成有二前后间隔的插孔。
5.一种置物架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两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所述置物架可拆离地结合,将所述置物架分别称为第一置物架与第二置物架,该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春贤,
申请(专利权)人:勤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