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025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楼扶梯上方的车站屋面上方设置有采光天窗,在所述采光天窗的一侧面设置正压送风机,在所述楼扶梯的四周围合有幕墙,所述幕墙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车站屋面下方,在所述车站屋面与所述采光天窗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风口,所述正压送风机经过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幕墙配合形成正压通风路径;所述幕墙上开设有通行门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提供自然通风及正压送风两种工况;站厅层的空间利用率高;通入站厅到站台的楼梯和扶梯口处的风速达到指定要求;自然光源能顺利引入车站内部,降低车站照明能耗;车站对空调系统的依赖性低,节约能耗。

A ventilation structure for shallow station of rail trans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通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今轨道交通建设背景下,车站埋深受线路布置,周边市政管网的影响,在特定条件下,站位会出现布置于线路区间由高架转为地下的过渡区域内,车站因此设置为地面层是站厅,地下一层是站台的浅埋型式。浅埋车站的线路埋深具备诸多特点,例如土建开挖量少,施工占地规模小,消防疏散便捷等特点,但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前后区间存在局部敞开段。正是因为该特征的影响,一部分浅埋车站在公共区内部通风模式上采用开式系统,即站台公共区不设置完全封闭式的屏蔽门系统,利用区间活塞风来达到站台空调系统所起到的降温通风的作用,从而省去了站台层空调系统的安装,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但另一方面,由于浅埋车站站台层位于地下,根据《地铁设计规范》和《地铁设计防火标准》中相关规定,地铁车站的站台要设置机械防排烟措施,且站台层发生火灾时,应保证站厅到站台的楼梯和扶梯口处具有能够有效阻止烟气向上的向下气流,且风速不应小于1.5m/s。但由于开式系统模式下的浅埋车站由于站台层和轨行区未形成严格分离,在火灾工况下很难有效组织排烟工序,导致常规浅埋地下车站在疏散楼梯口无法满足规范中的风速要求,必须采取正压送风作为辅助措施。正压送风是一种空调和通风的工艺方法,即所需空调的场所气压要大于临界区的气压,在保证空调的前提下要不停的有新风补入。正压送风机一般布置在公共区站厅到站台的楼扶梯口处,但是因正压送风机设备体积庞大,若直接布置在公共区上方,或楼扶梯口部附近,则会牺牲公共区的使用功能,同时对公共区视觉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通风结构,通过合理布置通风结构的位置,提供自然通风及正压送风两种工况,既能提高站厅层的空间利用率,还能确保通入站厅到站台的楼梯和扶梯口处的风速达到指定要求,还能使得自然光源顺利引入车站内部,优化站内光环境,降低车站照明能耗。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通风结构,用于对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地下站台层进行通风,所述地下站台上方设置有站厅层,所述地下站台和所述站厅层之间设置有楼扶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楼扶梯上方的车站屋面上方设置有采光天窗,在所述采光天窗的一侧面设置正压送风机,在所述楼扶梯的四周围合有幕墙,所述幕墙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车站屋面下方,在所述车站屋面与所述采光天窗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风口,所述正压送风机经过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幕墙配合形成正压通风路径;所述幕墙上开设有通行门洞。所述车站屋面为平屋顶形屋面。所述通行门洞与所述楼扶梯相对布置。所述采光天窗的其余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可开合式的通风洞口,所述通风洞口经过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幕墙配合形成自然风通风路径。所述采光天窗的顶部设有挡雨装置,所述采光天窗与所述车站屋面的接口处设有防水结构,所述正压送风机与所述采光天窗的接口处设有防水结构。所述站厅与所述车站屋面间设有连接通道。本技术的优点是:能提供自然通风及正压送风两种工况;站厅层的空间利用率高;通入站厅到站台的楼梯和扶梯口处的风速达到指定要求;自然光源能顺利引入车站内部,优化站内光环境,降低车站照明能耗;车站对空调系统的依赖性低,节约能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3所示,图中标记1-9别表示为:正压送风机1、采光天窗2、车站屋面3、站厅层4、楼梯口5、扶梯口6、幕墙7、通行门洞8、通风洞口9。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种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通风结构,用于对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地下站台层进行通风。将正压送风机1布置在采光天窗2的侧面,既能有效提高站厅的空间利用率;还能避免自然光被正压送风机1遮挡,使得自然光源能顺利引入车站内部,优化站内光环境,降低车站照明能耗;幕墙7用于连接正压送风机1及站厅层4到站台的楼梯口5和扶梯6,限制风的流动方向,引导风的流动路径,确保站厅层4到站台的楼梯口5和扶梯口6处的风速达到指定要求,阻止站台内的烟雾蔓延至站厅内;另外还能引导自然风灌入楼梯口5和扶梯口6处,减少车站对空调系统的依赖,达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要求。如图3所示,该通风结构包括正压送风机1、采光天窗2及幕墙7。其中,采光天窗2布置在车站屋面3的顶部,提升车站内的明亮度。如图3所示,车站站台层与站厅层4通过楼扶梯相连通。结合图1及图3所示,幕墙7围护在站厅层4到站台的楼扶梯四周,其中楼扶梯包括楼梯口5和扶梯口6,幕墙7的顶端与采光天窗2相通。通过设置采光天窗2,将自然光源引入幕墙7内,优化楼梯口5和扶梯6内的光环境,降低照明用能耗。如图3所示,正压送风机1布置在车站屋面3的顶部,相较于将正压送风机1布置在站厅层4中的常见手段,不仅能提高站厅层4的空间利用率,还能满足站厅层4的防排烟要求,还能避免后期维修正压送风机1时对站厅层4的影响。正压送风机1布置在采光天窗2的侧面,避免自然光源被正压送风机1所遮挡,确保自然光源能充分照入幕墙7内。正压送风机1的送风口伸入采光天窗2内与幕墙7形成正压通风路径。当站台发生火灾时,启动正压送风机1,风从送风口溢出后,进入幕墙7内,幕墙7用来限制风的流动方向,引导风的流动路径,避免风从站厅层4的出入口逃逸,确保站厅层4到站台的楼梯口5和扶梯口6处的风速达到指定要求,从而阻止站台内的烟雾蔓延至站厅层4内。如图3所示,采光天窗2的侧面设有可开合式的通风洞口9,正常工况下,打开通风洞口9,通风洞口9与幕墙7形成自然风通风路径,增加空气对流,减少车站对空调系统的依赖,降低能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要求;火灾工况下,关闭通风洞口9启动正压送风机1,进行正压送风作业,防止烟雾向上蔓延至站厅层4。如图1、2及3所示,幕墙7上对应于站厅层4到站台的楼梯口5和扶梯口6处设有通行门洞8,使得人员可以从通行门洞8进出楼梯口5和扶梯6,满足客流通行要求。结合图1及3所示,采光天窗2布置在站厅层4到站台的楼梯口5和扶梯口6的正上方,幕墙7竖直布置在站厅层4中,不仅能节省幕墙7的用料,还能缩短正压通风路径及自然风通风路径的长度,从而缩短风从送风口吹至楼梯口5和扶梯口6处所需的时间,提高抢险效率。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站厅层4与车站屋面3之间设有连接通道(图中未示出),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进入车站屋面3完成正压送风机1的维护作业。车站屋面3为平屋顶,提高正压送风机1的安装稳固性。幕墙7采用透明玻璃幕墙,自然光源从采光天窗2照射到玻璃幕墙上,提高站厅层4内的明亮效果,进一步降低照明用能耗。正压送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通风结构,用于对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地下站台层进行通风,所述地下站台上方设置有站厅层,所述地下站台和所述站厅层之间设置有楼扶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楼扶梯上方的车站屋面上方设置有采光天窗,在所述采光天窗的一侧面设置正压送风机,在所述楼扶梯的四周围合有幕墙,所述幕墙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车站屋面下方,在所述车站屋面与所述采光天窗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风口,所述正压送风机经过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幕墙配合形成正压通风路径;所述幕墙上开设有通行门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通风结构,用于对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地下站台层进行通风,所述地下站台上方设置有站厅层,所述地下站台和所述站厅层之间设置有楼扶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楼扶梯上方的车站屋面上方设置有采光天窗,在所述采光天窗的一侧面设置正压送风机,在所述楼扶梯的四周围合有幕墙,所述幕墙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车站屋面下方,在所述车站屋面与所述采光天窗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风口,所述正压送风机经过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幕墙配合形成正压通风路径;所述幕墙上开设有通行门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屋面为平屋顶形屋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劲松郑晋丽赵从栋薛玉明殷爽邢敏奚峰陈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