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侧纵向抗震支架,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左右两端连接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侧壁均安装连接件b,所述连接件b转动连接减震臂,所述支撑装置上端固定连接四个铰链一端,所述铰链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臂a,所述支撑臂a、支撑臂和减震臂上端均转动连接连接件,将支撑臂a、支撑臂和减震臂上端的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墙壁上,所述支撑板用于对物体进行支撑,所述支撑臂a对支撑板的前后方向提供支撑,所述减震臂对支撑板左右方向提供支撑,所述支撑臂a和减震臂的角度均可以调节,对于减震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多个方位对支撑板进行支撑,从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抗震性。
A combined side longitudinal seismic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侧纵向抗震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具体是一种组合侧纵向抗震支架。
技术介绍
抗震支架是用来固定各种管道或桥架的建筑部件,其多用于室内建筑中,在室内建筑中的管道铺设时,不可避免的需要穿墙而过,现有的安装方式是在穿墙孔两侧各安装一个承托支架,管道架在承托支架上穿过墙面,这种抗震支架安装结构只提供一个竖直向上的承载力,在地震发生时,其无法应对来自各个方向的冲击力,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组合侧纵向抗震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侧纵向抗震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侧纵向抗震支架,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左右两端连接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侧壁均安装连接件b,所述连接件b转动连接减震臂,所述支撑装置上端固定连接四个铰链一端,所述铰链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臂a,所述支撑臂a、支撑臂和减震臂上端均转动连接连接件;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滑动连接支撑臂,所述支撑件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两个第一螺纹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螺纹孔均转动连接螺栓;使用时,将支撑臂a、支撑臂和减震臂上端的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墙壁上,所述支撑板用于对物体进行支撑,所述支撑臂a对支撑板的前后方向提供支撑,所述减震臂对支撑板左右方向提供支撑,所述支撑臂a和减震臂的角度均可以调节,从而使得本支架的抗震性好,所述支撑装置滑动连接支撑臂,所述螺栓穿过支撑臂,用户转动螺栓对其进行拆卸,将支撑板上下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在安装螺栓对支撑板进行限位,这样支撑板可以对不同尺寸的物体进行支撑。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臂包括外壳进而减震柱,所述外壳设置有空腔,且外壳上下两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外壳空腔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外壳滑块表面固定连接减震柱,所述减震柱穿过外壳端面开口;对于减震臂,当墙面发生震动时,墙面对减震柱施加力,所述减震柱通过滑块对弹簧施加力,所述弹簧受力收缩,从而对减震柱受到的力进行缓冲。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臂为方形柱,所述支撑臂两个侧壁开设有若干限位孔,所述支撑臂另外两个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螺纹孔,不在同一侧壁上的限位孔平行设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孔的直径大于螺栓端面的直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螺纹孔在一条直线上,且相邻第二螺纹孔之间的距离相同。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件b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在一条直线上,且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第二螺纹孔之间的距离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支撑臂a、支撑臂和减震臂上端的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墙壁上,所述支撑板用于对物体进行支撑,所述支撑臂a对支撑板的前后方向提供支撑,所述减震臂对支撑板左右方向提供支撑,所述支撑臂a和减震臂的角度均可以调节,对于减震臂,当墙面发生震动时,墙面对减震柱施加力,所述减震柱通过滑块对弹簧施加力,所述弹簧受力收缩,从而对减震柱受到的力进行缓冲,本技术从多个方位对支撑板进行支撑,从提高本技术的抗震性。2、所述支撑装置滑动连接支撑臂,所述螺栓穿过支撑臂,用户转动螺栓对其进行拆卸,将支撑板上下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在安装螺栓对支撑板进行限位,这样支撑板可以对不同尺寸的物体进行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组合侧纵向抗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组合侧纵向抗震支架中支撑板的俯视图。图3为一种组合侧纵向抗震支架中减震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组合侧纵向抗震支架中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件、2-支撑板、3-第一螺纹孔、4-螺栓、5-减震臂、6-支撑臂、7-连接件、8-支撑臂a、9-铰链、10-连接件b、11-支撑装置、101-减震柱、102-滑块、103-外壳、104-弹簧、201-限位孔、202-第二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组合侧纵向抗震支架,包括支撑装置11,所述支撑装置11左右两端连接支撑臂6,所述支撑臂6侧壁均安装连接件b10,所述连接件b10转动连接减震臂5,所述支撑装置11上端固定连接四个铰链9一端,所述铰链9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臂a8,所述支撑臂a8、支撑臂6和减震臂5上端均转动连接连接件7;所述支撑装置11包括支撑件1和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支撑件1,所述支撑件1滑动连接支撑臂6,所述支撑件1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3,两个第一螺纹孔3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螺纹孔3均转动连接螺栓4。使用时,将支撑臂a8、支撑臂6和减震臂5上端的连接件7固定安装在墙壁上,所述支撑板2用于对物体进行支撑,所述支撑臂a8对支撑板2的前后方向提供支撑,所述减震臂5对支撑板2左右方向提供支撑,所述支撑臂a8和减震臂5的角度均可以调节,从而使得本支架的抗震性好,所述支撑装置11滑动连接支撑臂6,所述螺栓4穿过支撑臂6,用户转动螺栓4对其进行拆卸,将支撑板2上下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在安装螺栓4对支撑板2进行限位,这样支撑板2可以对不同尺寸的物体进行支撑。所述减震臂5包括外壳103进而减震柱101,所述外壳103设置有空腔,且外壳103上下两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外壳103空腔内部设置有弹簧104,所述弹簧104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滑块102,所述滑块102滑动连接外壳103滑块102表面固定连接减震柱101,所述减震柱101穿过外壳103端面开口;对于减震臂5,当墙面发生震动时,墙面对减震柱101施加力,所述减震柱101通过滑块102对弹簧104施加力,所述弹簧104受力收缩,从而对减震柱101受到的力进行缓冲。所述支撑臂6为方形柱,所述支撑臂6两个侧壁开设有若干限位孔201,所述支撑臂6另外两个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螺纹孔202,不在同一侧壁上的限位孔201平行设置。所述限位孔201的直径大于螺栓4端面的直径。所述第二螺纹孔202在一条直线上,且相邻第二螺纹孔202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连接件b10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在一条直线上,且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第二螺纹孔202之间的距离相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的抗震性好,使用时,将支撑臂a8、支撑臂6和减震臂5上端的连接件7固定安装在墙壁上,所述支撑板2用于对物体进行支撑,所述支撑臂a8对支撑板2的前后方向提供支撑,所述减震臂5对支撑板2左右方向提供支撑,所述支撑臂a8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侧纵向抗震支架,包括支撑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1)左右两端连接支撑臂(6),所述支撑臂(6)侧壁均安装连接件b(10),所述连接件b(10)转动连接减震臂(5),所述支撑装置(11)上端固定连接四个铰链(9)一端,所述铰链(9)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臂a(8),所述支撑臂a(8)、支撑臂(6)和减震臂(5)上端均转动连接连接件(7);/n所述支撑装置(11)包括支撑件(1)和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支撑件(1),所述支撑件(1)滑动连接支撑臂(6),所述支撑件(1)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3),两个第一螺纹孔(3)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螺纹孔(3)均转动连接螺栓(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侧纵向抗震支架,包括支撑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1)左右两端连接支撑臂(6),所述支撑臂(6)侧壁均安装连接件b(10),所述连接件b(10)转动连接减震臂(5),所述支撑装置(11)上端固定连接四个铰链(9)一端,所述铰链(9)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臂a(8),所述支撑臂a(8)、支撑臂(6)和减震臂(5)上端均转动连接连接件(7);
所述支撑装置(11)包括支撑件(1)和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支撑件(1),所述支撑件(1)滑动连接支撑臂(6),所述支撑件(1)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3),两个第一螺纹孔(3)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螺纹孔(3)均转动连接螺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侧纵向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臂(5)包括外壳(103)进而减震柱(101),所述外壳(103)设置有空腔,且外壳(103)上下两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外壳(103)空腔内部设置有弹簧(104),所述弹簧(104)上下两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珏,姚黎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柘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