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阀杆防积液装置及包含其的三偏心蝶阀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6891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阀杆防积液装置及包含其的三偏心蝶阀,所述下阀杆防积液装置包括阀体、下阀杆、蝶板和滑动轴承,所述下阀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阀体,所述下阀杆的顶部可转动地嵌设于所述蝶板内,所述滑动轴承套设于所述下阀杆并位于所述阀体与所述下阀杆之间。所述三偏心蝶阀包括如上所述的下阀杆防积液装置。将滑动轴承设置在下阀杆的顶部并位于阀体与下阀杆之间,防止了液体和杂质积存在滑动轴承内,有效避免了蝶板在转动时出现的不良或卡死情况,大大提高了三偏心蝶阀的稳定性。

Lower stem anti liquid device and three eccentric butterfly valve including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阀杆防积液装置及包含其的三偏心蝶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阀杆防积液装置及包含其的三偏心蝶阀。
技术介绍
三偏心蝶阀现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在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中。目前,三偏心蝶阀的下阀杆的顶部固定在蝶板上,下阀杆的底部通过转动副可转动地连接在阀体内,使得三偏心蝶阀的下阀杆结构易存在介质液体会积存在转动副中,转动副内如果存留积液,会对下阀杆的转动存在影响,甚至会造成转动不良或卡死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下阀杆防积液装置及包含其的三偏心蝶阀。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下阀杆防积液装置,其包括阀体、下阀杆、蝶板和滑动轴承,所述下阀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阀体,所述下阀杆的顶部可转动地嵌设于所述蝶板内,所述滑动轴承套设于所述下阀杆并位于所述阀体与所述下阀杆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下阀杆包括上柱部和中柱部,所述中柱部的顶部连接于所述上柱部的底部,所述阀体设有轴孔,所述中柱部穿设于所述轴孔,所述蝶板的底部设有圆柱腔,所述上柱部嵌设于所述圆柱腔,所述中柱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上柱部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下阀杆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连接于所述上柱部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的顶面呈圆弧形。进一步地,所述下阀杆还包括下柱部,所述下柱部连接于所述中柱部的底部,所述下柱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中柱部的直径,所述轴孔的底部设有凹台,所述下柱部插设于所述凹台内。进一步地,所述轴孔的轴线与所述圆柱腔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下阀杆防积液装置还包括密封垫片和压盖,所述压盖连接于所述阀体的底部,所述密封垫片压设于所述阀体与所述压盖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压盖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阀体的底部,且所述压盖与所述阀体之间存有间隙。一种三偏心蝶阀,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下阀杆防积液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滑动轴承设置在下阀杆的顶部并位于阀体与下阀杆之间,防止了液体和杂质积存在滑动轴承内,有效避免了蝶板在转动时出现的不良或卡死情况,大大提高了三偏心蝶阀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偏心蝶阀的下阀杆防积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偏心蝶阀的下阀杆防积液装置的下阀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下阀杆1凸起部11上柱部12中柱部13下柱部14阀体2轴孔21凹台22蝶板3圆柱腔31滑动轴承4密封垫片5压盖6螺栓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技术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三偏心蝶阀,该三偏心蝶阀包括下阀杆防积液装置。该下阀杆防积液装置包括下阀杆1、阀体2、蝶板3和滑动轴承4,下阀杆1的底部固定连接于阀体2,下阀杆1的顶部可转动地嵌设于蝶板3内,滑动轴承4套设于下阀杆1并位于阀体2与下阀杆1之间。下阀杆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阀体2上,使得下阀杆1不会转动,滑动轴承4设置在蝶板3内并套设在下阀杆1的顶部,将滑动轴承4设置在下阀杆1的顶部并位于阀体2与下阀杆1之间,滑动轴承4内积存的液体、杂质将会掉落下来,防止了液体和杂质积存在滑动轴承4内,有效避免了蝶板3在转动时出现的不良或卡死情况,大大提高了三偏心蝶阀的稳定性。下阀杆1包括上柱部12和中柱部13,中柱部13的顶部连接于上柱部12的底部,阀体2设有轴孔21,中柱部13穿设于轴孔21,蝶板3的底部设有圆柱腔31,上柱部12嵌设于圆柱腔31,中柱部13的直径大于上柱部12的直径。下阀杆1通过上柱部12嵌设于蝶板3和滑动轴承4内,下阀杆1通过中柱部13连接在阀体2的底部,中柱部13和上柱部12的形状呈圆柱体,且通过中柱部13的直径大于上柱部12的直径,将上柱部12和中柱部13依次穿过轴孔21,且上柱部12插入至滑动轴承4内,就实现了下阀杆防积液装置的组装,安装连接非常方便。下阀杆1还包括凸起部11,凸起部11连接于上柱部12的顶部。下阀杆1不能转动,蝶板3能够转动,下阀杆1与蝶板3之间通过滑动轴承4来实现。凸起部11将会抵靠于圆柱腔31内的腔底,有效减小了下阀杆1与蝶板3之间的抵靠接触面积,蝶板3在旋转时,减小下阀杆1与蝶板3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避免了三偏心蝶阀出现转动不良等现象。其中,凸起部11的顶面呈圆弧形,接触面积最小,且利于蝶板3的转动。下阀杆1还包括下柱部14,下柱部14连接于中柱部13的底部,下柱部14的直径大于中柱部13的直径,轴孔21的底部设有凹台22,下柱部14插设于凹台22内。下柱部14将会插设并抵靠于凹台22的内壁面,下柱部14与凹台22之间的配合起到限位作用,实现下阀杆1精确安装至蝶板3和阀体2上,大大提高了下阀杆防积液装置的安装精度。其中,下柱部14的形状可以呈圆柱体,凹台22的形状呈凹环。轴孔21的轴线与圆柱腔31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凸起部11、上柱部12、中柱部13依次穿过轴孔21,最后使得下柱部14抵靠于凹台22,且保证了凸起部11精确抵靠于圆柱腔31内的腔底、以及上柱部12插入至圆柱腔31内。下阀杆防积液装置还包括密封垫片5和压盖6,压盖6连接于阀体2的底部,密封垫片5压设于阀体2与压盖6之间。下阀杆1在插入至轴孔21内后,将密封垫片5放置在下阀杆1的下方,通过压盖6连接在阀体2上,使得密封垫片5压设于阀体2与压盖6之间,安装非常方便;同时,大大提高了下阀杆防积液装置的密封性能,提高了三偏心蝶阀的稳定性。压盖6通过螺栓7连接于阀体2的底部,通过螺栓7安装拆卸非常方便。螺栓7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加强阀体2与压盖6之间的连接强度,且提高了密封性能。压盖6与阀体2之间存有间隙,使得密封垫片5被压紧抵靠在阀体2与压盖6之间,进一步保证了三偏心蝶阀的密封性。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阀杆防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阀体、下阀杆、蝶板和滑动轴承,所述下阀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阀体,所述下阀杆的顶部可转动地嵌设于所述蝶板内,所述滑动轴承套设于所述下阀杆并位于所述阀体与所述下阀杆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阀杆防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阀体、下阀杆、蝶板和滑动轴承,所述下阀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阀体,所述下阀杆的顶部可转动地嵌设于所述蝶板内,所述滑动轴承套设于所述下阀杆并位于所述阀体与所述下阀杆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阀杆防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杆包括上柱部和中柱部,所述中柱部的顶部连接于所述上柱部的底部,所述阀体设有轴孔,所述中柱部穿设于所述轴孔,所述蝶板的底部设有圆柱腔,所述上柱部嵌设于所述圆柱腔,所述中柱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上柱部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阀杆防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杆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连接于所述上柱部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阀杆防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顶面呈圆弧形。


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家桢廖建民刘顾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阀特流体控制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