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消声器及其进气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80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消声器及其进气管结构,所述摩托车消声器的进气管结构包括由内管和外管组成的双层结构的进气管,所述外管的管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所述摩托车消声器包括所述摩托车消声器的进气管结构以及与进气管连接的消声器主体。由于内管的外表面被贴合于其上的凹槽贴合、抵住,提升了内管的刚度,因此不容易发生机械振动;且即使内管发生了振动,但是由于外管通过凹槽贴合与内管的外表面,消除了设置有凹槽位置的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因此也减小了由于内管振动撞击外管而造成的异响,降低了此处的噪声,使用了该进气管结构的摩托车消声器可以提高整车的商品性,提升用户的乘驾体验。

A motorcycle muffler and its intake pip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消声器及其进气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消声器
,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消声器及其进气管结构。
技术介绍
消声器是摩托车上的重要部件之一,其用于将发动机燃烧后的废气降噪、降温并消除火星后排放到大气中。现有的摩托车消声器主要包括进气管、消声器主体和出气管,摩托车发动机在做工后,紧接着是排气冲程,排气就是将气缸内高温高压的废气排出,从气缸内排出的废气经进气管进入到消声器主体中,这些高温高压的废气在消声器主体中流过并进行衰减噪声后经出气管排出。消声器的进气管普遍采用内外管双层结构,而发动机工况范围大,从发动机进入到进气管内的脉动气流不均匀度大,促使内管产生一定的机械振动相应,且由于内外管间隙较小,亦容易产生内外管干涉振动。由此造成的摩托车消声器在进气管处的异响,影响整车的商品性,降低了用户的乘驾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结构的不足,减小异响,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内管刚度,从而降低内管振动,以降低进气管的噪音的摩托车消声器及其进气管结构。本技术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消声器的进气管结构,包括由内管和外管组成的双层结构的进气管,所述外管的管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凹槽对称设置在外管延伸方向上的同一长度位置。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管设置有弯管段,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弯管段。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外管的管壁上。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沿所述外管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为13-15mm。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消声器,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消声器的进气管结构,并且还包括与进气管连接的消声器主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采用的一种摩托车消声器的进气管结构,包括由内管和外管组成的双层结构的进气管,所述外管的管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同时,本技术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消声器,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消声器的进气管结构,并且还包括消声器主体,所述消声器主体的进气口与进气管连接。由于内管的外表面被设置在外管上的凹槽的底部贴合,在内管中流过不均匀度大的脉动气流时,由于内管的外表面被贴合于其上的凹槽贴合、抵住,提升了内管的刚度,因此不容易发生机械振动;且即使内管发生了振动,但是由于外管通过凹槽贴合与内管的外表面,消除了设置有凹槽位置的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因此也减小了由于内管振动撞击外管而造成的异响,降低了此处的噪声,使用了该进气管结构的摩托车消声器可以提高整车的商品性,提升用户的乘驾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摩托车消声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摩托车消声器的进气管结构的凹槽剖面图;图中,100-进气管、101-内管、102-外管、110-弯管段、120-凹槽、200-消声器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摩托车消声器的进气管结构,包括由内管101和外管102组成的双层结构的进气管100,外管102设置在内管101外部并由内管101的外表面间存在有一定的间隙,当发动机气缸产生的废气通过进气管100输送到消声器主体200中进行进行衰减噪声时,双层结构的进气管100具有更好的降温、隔绝噪音的效果。而进入到进气管100中的高压、高温的废气产生的脉动会逼迫内管101产生一定的机械振动,由于内管101和外管102的间隙很小,当内管101的振动幅度大于该间隙时,内管101的振动就会撞击到外管102,从而产生异响,为了减小该异响,所述外管102的管壁设有凹槽120,所述凹槽120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内管101的外表面。由于设置在外管102上的凹槽120贴合所述内管101的外表面,消除了内管101与外管102在凹槽120处的间隙,同时增加了内管101的刚度,减少了内管101发生振动的概率以及振动时的振幅,从而减少了进气管100的异响。相较于传统的双层结构的进气管10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层结构的进气管100除了在内管101、外管102两端的开口位置实现内管101、外管102的固接,也在内管101、外管102中间的位置设置了凹槽120作为新的固接点,提升了内管101的刚度,减少了进气管100处异响,提升了用户乘驾体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升了外管102上的凹槽120对内管101固定的稳定性,所述凹槽120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两个及以上数量的凹槽120可以在内管101受脉动气流发生振动时,从多个角度支撑住内管101外表面,从而降低内管101的振动幅度,减小异响。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减小进气管100异响,所述进气管100设置有弯管段110,所述凹槽120设置于所述弯管段110。进气管100设置弯管段110是为了让从发动机的气缸中进入到进气管100中的高温、高压的废气降低进入到消声器主体200中的流速,以便在消声器主体200中更好的降噪。而在双层结构的进气管100的制造过程中,内管101和外管102在弯管段110的位置均为具有弧度弯管状,因此弯管段110的内管101和外管102之间的间隙很难控制得向直管段一样精确和均匀,因此受脉动气流逼迫产生振动的内管101容易在弯管段110撞击外管102而发生异响,将凹槽120设置在弯管段110,提升了弯管段110位置内管101的刚度,降低了异响发生的几率。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优化多个凹槽120共同作用时对内管101的支撑力的合力效果,将凹槽12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凹槽120对称设置在外管102延伸方向上的同一长度位置。所述外管102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两个圆形的开口,由于外管102的截面为圆形,因此可以将外管102看成是由从其中一个开口到另外一个开口之间依次连接起来多个圆环组成。将外管102的延伸方向定义为:某一点从位于外管102的其中一个开口位置的圆环的圆心出发,该点依次经过相邻的圆环的圆形到达位于另一个开口位置的圆环的圆心所经过的路径曲线的切向。两个所述凹槽120对称设置在外管102延伸方向上的同一长度位置,即两个所述凹槽120对称设置在该路径曲线两侧的外管102上,因此两个凹槽120对内管101产生的支撑力的方向相反、大小相同,对内管101的平衡效果更好。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升凹槽120的质量,所述凹槽120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外管102的管壁上。一般采用制作对应的相向冲压模具,在进气管100形成弯管段110后,冲压模具在外管102的管壁上一次冲压成型所述凹槽120。另外一种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用相应的夹具工装固定住所述进气管100,再通过人工使用工具挤压外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消声器的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管和外管组成的双层结构的进气管,所述外管的管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消声器的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管和外管组成的双层结构的进气管,所述外管的管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消声器的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消声器的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凹槽对称设置在外管延伸方向上的同一长度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消声器的进气管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连杨木军文波黄平黎艳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德诚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