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灌浆用浮力装置,包括趾板、堵塞、孔口管以及注浆管,所述孔口管通过堵塞位于趾板内,所述注浆管套装在孔口管内,所述孔口管左侧的趾板内设有锚杆,所述锚杆环形侧面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环一和定位环二,且锚杆环形侧面上套装有套筒一和套筒二,所述套筒一位于定位环一上侧,所述套筒二位于定位环二上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通过拉绳对孔口管进行限位,避免折断,且便于通过浮板对孔口管进行支撑,减小堵塞的压力,且整体方便拆装,方便检修。
A buoyancy device for grou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浆用浮力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灌浆用浮力装置,属于灌浆用浮力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由防渗面板和设置于防渗面板两侧的趾板组成,防渗面板和趾板均用于防止大坝内的水渗透到外部,造成山体疏松,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渗效果,通常的施工方式是在趾板上进行帷幕灌浆以形成止水帷幕,有效防止大坝水从地基向山体中渗透,避免了山体滑坡,同时避免了大坝水位降低。传统灌浆的施工步骤是:先在趾板上钻灌浆孔,再将孔口管经堵塞固定于灌浆孔内,然后由水面向孔口管内插入注浆管内,注浆管的水泥循环浇筑于灌浆孔内,最终实现了灌浆,而使用的孔口管长度长达几米,孔口管一旦受到水浪冲击后,孔口管相对于堵塞斜向上行走一小段距离,这样很容出现孔口管折断的现象,导致注浆管损坏,极大的耽误了施工周期,且孔口管由金属制成,重量大,堵塞难以长时间支撑孔口管,而现有的浮力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使用成本高,不易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灌浆用浮力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对孔口管进行限位,避免折断,且便于对孔口管进行支撑,减小堵塞的压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灌浆用浮力装置,包括趾板、堵塞、孔口管以及注浆管,所述孔口管通过堵塞位于趾板内,所述注浆管套装在孔口管内,所述孔口管左侧的趾板内设有锚杆,所述锚杆环形侧面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环一和定位环二,且锚杆环形侧面上套装有套筒一和套筒二,所述套筒一位于定位环一上侧,所述套筒二位于定位环二上侧,所述套筒二右端通过连接绳一连接有浮板,所述浮板右端通过连接绳二固定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在孔口管环形侧面上,所述孔口管环形侧面上部焊接固定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下侧的孔口管上缠绕有拉绳,所述拉绳与套筒一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锚杆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锚杆分别设置在孔口管左侧和右侧的趾板内,且锚杆环形侧面加工有外螺纹。进一步地,所述浮板、固定件、定位环一、定位环二、套筒一以及套筒二均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浮板分别通过两组连接绳一与两组套筒二连接,且通过两组连接绳一与孔口管连接,两组所述定位环一、定位环二、套筒一以及套筒二分别设置在两组锚杆上,两组所述固定件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且固定在孔口管环形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环一和定位环二内壁均加工有内螺纹,所述定位环一和定位环二均通过螺纹与锚杆连接,所述拉绳两端与两组套筒一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灌浆用浮力装置,因添加了趾板、堵塞、孔口管、注浆管、固定环、拉绳、锚杆、套筒一、定位环一、套筒二、定位环二、浮板以及固定件,该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通过拉绳对孔口管进行限位,避免折断,且便于通过浮板对孔口管进行支撑,减小堵塞的压力,解决了现有的浮力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使用成本高,不易检修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对孔口管进行限位,避免折断,且便于对孔口管进行支撑,减小堵塞的压力。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灌浆用浮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灌浆用浮力装置中两组固定件与孔口管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趾板、2-堵塞、3-孔口管、4-注浆管、5-固定环、6-拉绳、7-锚杆、8-套筒一、9-定位环一、10-套筒二、11-定位环二、12-浮板、13-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灌浆用浮力装置,包括趾板1、堵塞2、孔口管3以及注浆管4,孔口管3通过堵塞2位于趾板1内,注浆管4套装在孔口管3内,孔口管3左侧的趾板1内设有锚杆7,锚杆7环形侧面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环一9和定位环二11,且锚杆7环形侧面上套装有套筒一8和套筒二10,套筒一8位于定位环一9上侧,套筒二10位于定位环二11上侧,套筒二10右端通过连接绳一连接有浮板12,浮板12右端通过连接绳二固定有固定件13,固定件13固定在孔口管3环形侧面上,孔口管3环形侧面上部焊接固定有固定环5,固定环5下侧的孔口管3上缠绕有拉绳6,拉绳6与套筒一8固定连接,首先将定位环二11套装在锚杆7上,然后将套筒二10套装在定位环二11上侧的锚杆7上,然后再将固定件13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且固定在孔口管3侧面上,然后将定位环一9套装在锚杆7上,并将拉绳6缠绕在孔口管3上,然后将套筒一8套装在锚杆7上,通过定位环一9和定位环二11将套筒一8和套筒进行限位,通过浮板12,阻碍孔口管3向下移动,且通过固定环5,避免了拉绳6在孔口管3上向上滑动,进一步阻挡孔口管3向下移动,进而减小了堵塞2的压力,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且通过拉绳6以及拉绳6自身的弹性,避免了孔口管3容易折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通过拉绳6对孔口管3进行限位,避免折断,且便于通过浮板12对孔口管3进行支撑,减小堵塞2的压力,且整体方便拆装,方便检修。锚杆7设有两组,两组锚杆7分别设置在孔口管3左侧和右侧的趾板1内,且锚杆7环形侧面加工有外螺纹,通过外螺纹,便于定位环一9和定位环二11进行安装。浮板12、固定件13、定位环一9、定位环二11、套筒一8以及套筒二10均设有两组,两组浮板12分别通过两组连接绳一与两组套筒二10连接,且通过两组连接绳一与孔口管3连接,两组定位环一9、定位环二11、套筒一8以及套筒二10分别设置在两组锚杆7上,两组固定件13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且固定在孔口管3环形侧面上,便于提高孔口管3的稳定性,便于浮板12进行拆装。定位环一9和定位环二11内壁均加工有内螺纹,定位环一9和定位环二11均通过螺纹与锚杆7连接,拉绳6两端与两组套筒一8固定连接,通过内螺纹,便于定位环一9和定位环二11进行定位,进而便于对套筒一8和套筒二10进行定位。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浆用浮力装置,包括趾板、堵塞、孔口管以及注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口管通过堵塞位于趾板内,所述注浆管套装在孔口管内,所述孔口管左侧的趾板内设有锚杆,所述锚杆环形侧面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环一和定位环二,且锚杆环形侧面上套装有套筒一和套筒二,所述套筒一位于定位环一上侧,所述套筒二位于定位环二上侧,所述套筒二右端通过连接绳一连接有浮板,所述浮板右端通过连接绳二固定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在孔口管环形侧面上,所述孔口管环形侧面上部焊接固定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下侧的孔口管上缠绕有拉绳,所述拉绳与套筒一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浆用浮力装置,包括趾板、堵塞、孔口管以及注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口管通过堵塞位于趾板内,所述注浆管套装在孔口管内,所述孔口管左侧的趾板内设有锚杆,所述锚杆环形侧面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环一和定位环二,且锚杆环形侧面上套装有套筒一和套筒二,所述套筒一位于定位环一上侧,所述套筒二位于定位环二上侧,所述套筒二右端通过连接绳一连接有浮板,所述浮板右端通过连接绳二固定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在孔口管环形侧面上,所述孔口管环形侧面上部焊接固定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下侧的孔口管上缠绕有拉绳,所述拉绳与套筒一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浆用浮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锚杆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诚兴新能石化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