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和自动引导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205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和自动引导运输车,其中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包括:第一安装板(100);第一轮组,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00)上;第二安装板(200),与第一安装板(10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轮组,安装在第二安装板(200)上;支撑框架(701);第一连接杆(702),分别与支撑框架(701)和第一安装板(100)可转动地连接;和第二连接杆(703),一端与支撑框架(7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200)可转动地连接。自动引导运输车包括上述的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相对转动,在路面不平时,可以使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均着地,保证安装在底盘上的车体的平稳性,避免车体出现点头或仰头的情况。

AGV chassis and AG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和自动引导运输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和自动引导运输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引导运输车(AutomatedGuidedVehicle,简称为AGV)不仅仅应用于工业生产线,很多物流行业例如货到人系统、线边搬运等都开始大量引进AGV,用于实现仓储自动化。不同于工业生产线,仓储物流AGV的需求基数大,AGV负载趋于100kg~1000kg,并且,AGV整车要求具有体积小、自重轻、速度快和成本低等特点。现有技术的底盘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1)驱动轮可以上下浮动,辅助轮固定,有适应地面的能力。对于一款固定车型的AGV轮系来说,其正压力是确定的。根据F驱动力与μFn之间的正压力关系可知,驱动力的大小不仅仅取决于驱动电机的功率大小,在同等电机功率下,正压力的大小是加速度及效率的关键因素。这种形式的底盘结构只能通过提高车体自重或者提高摩擦系数μ的方式来克服。但车体自重的增大对于功率损耗自然增加,提高摩擦系数μ对于确定物流场地成本也会增加很高。(2)驱动轮固定,辅助轮可以适应路面。驱动轮固定,辅助轮浮动,随着车体负载的加大,正压力会增大,但在加速或者减速时会出现点头或者仰头的情况,整车的载物平台稳定性差,尤其对于搬运液体类型的货物时存在更大的劣势。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和自动引导运输车,以尽可能地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保持车体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轮组,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轮组,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支撑框架;第一连接杆,分别与支撑框架和第一安装板可转动地连接;和第二连接杆,一端与支撑框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可转动地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包括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连接且相互垂直,第一杆段的远离第二杆段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杆段的远离第一杆段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板可转动地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数量均为两个,支撑框架为长方形,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支撑框架连接形成长方体形状的支撑体。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连接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用于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发生相对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座,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二连接座,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和第一连接轴,用于连接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以使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发生相对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限制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相对转动的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引导运输车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限制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相对转动的角度,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限位板与第一连接座连接,限位板的靠近第一连接座的一面包括第一配合面和与第一配合面相接的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与第一连接座的上表面接触,第二配合面向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延伸且相对于第一配合面向上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套,限位套安装在第二连接座上,限位板上设有第一孔,第一孔的直径大于限位套的外径,限位套穿过第一孔并相对于限位板运动,限位套的远离第二连接座的一端设有限位部,限位部用于限制限位套脱离第一孔。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包括沿限位套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台阶,限位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孔的直径。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组件还包括隔套,隔套设置在限位板和限位部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轮组包括第一万向轮组件和驱动轮组件,第二轮组包括第二万向轮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万向轮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一万向轮,安装在第一安装架的第一端;和第二万向轮,安装在第一安装架的第二端;和/或,第二万向轮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架,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第三万向轮,安装在第二安装架的第一端;和第四万向轮,安装在第二安装架的第二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万向轮的回转中心和第二万向轮的回转中心之间的连线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相互平行;和/或,第三万向轮的回转中心和第四万向轮的回转中心之间的连线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相互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包括两个驱动轮组件,两个驱动轮组件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板的两侧,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架,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减速机,安装在驱动轮架上;电机,与减速机连接;和驱动轮,与减速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引导运输车,包括上述的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中底盘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在路面不平时,通过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相对转动,可以使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均着地,保证安装在底盘上的车体的平稳性;而且,底盘还包括支撑框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支撑框架和第一安装板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与支撑框架固定连接,与第二安装板可转动连接,因此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也会相应地相对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发生转动,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还可以为将支撑框架所承载的重量均匀地分布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提供可能性,避免车体出现点头或仰头的情况,进一步保证车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一个实施例在遇到凸起地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一个实施例在遇到凹陷地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轮组件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A-A截面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轮组件的部分结构的主视图。图8为图7中B-B截面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万向轮组件的主视图。图10为本技术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安装板(100);/n第一轮组,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00)上;/n第二安装板(200),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可转动地连接;/n第二轮组,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200)上;/n支撑框架(701);/n第一连接杆(702),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701)和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可转动地连接;和/n第二连接杆(703),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7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200)可转动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安装板(100);
第一轮组,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00)上;
第二安装板(200),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可转动地连接;
第二轮组,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200)上;
支撑框架(701);
第一连接杆(702),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701)和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可转动地连接;和
第二连接杆(703),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7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200)可转动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70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703)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支撑框架(701)为长方形,所述第一连接杆(702)、所述第二连接杆(703)和所述支撑框架(701)连接形成长方体形状的支撑体(7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600),所述连接组件(600)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00)之间,用于使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00)发生相对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600)包括:
第一连接座(601),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00)上;
第二连接座(604),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200)上;和
第一连接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601)和所述第二连接座(604),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座(601)和所述第二连接座(604)发生相对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00)之间相对转动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00)之间相对转动的角度,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605),所述限位板(605)与所述第一连接座(601)连接,所述限位板(605)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座(601)的一面包括第一配合面和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接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座(60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二配合面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601)的方向延伸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配合面向上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套(607),所述限位套(607)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座(604)上,所述限位板(605)上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龙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