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窄轨隧道建设用运渣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18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窄轨隧道建设用运渣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车架、起吊轴、主旋转座轴、行走部,所述车厢包括第一箱体及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二箱体上的两个所述第三侧板外表面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两个所述第四侧板外表面之间的间距也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从而使得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第四侧板的外表面对所述第二箱体落入所述第三箱体的过程起到对中导向的作用,便于所述车厢与所述车架的快速定位;所述第三箱体的下端向下凸出于所述车架本体布置,从而降低了所述车架的重心,提高了所述车架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这种设计结构最大限度利用了车架占有空间,提高了运载量。

A slag carrier for narrow gauge tunnel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窄轨隧道建设用运渣车
本技术涉及渣土运输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窄轨隧道建设用运渣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一种渣土运输车包括车厢及车架,该渣土运输车在作业过程中,渣土运输车的车厢需要不断吊起、卸渣和落车,循环往复,目前存在车厢在落车过程中不易与车架对中定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窄轨隧道建设用运渣车,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厢在落车过程中不易与车架对中定位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窄轨隧道建设用运渣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车架、起吊轴、主旋转座轴、行走部,所述车厢包括第一箱体及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一底板,所述第一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底板合围形成一上端开口的所述第一箱体;所述第一底板的中部开设有一连接口;所述第二箱体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第二底板,所述第三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前后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三侧板外表面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第四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四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第四侧板外表面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缩小,并且两个所述第三侧板、两个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合围形成一上端开口的所述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的上端开口周缘与所述连接口的周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箱体的下端向下凸出于所述第一底板布置;所述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及第三箱体,所述车架本体的上表面的前后两端支撑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三箱体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本体的中部,且所述第三箱体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三箱体的上端与所述车架本体的中部上表面相平齐,所述第三箱体的下端向下凸出于所述车架本体布置,且所述第三箱体套设于所述第二箱体;所述行走部为两个,两个所述行走部分别安装于所述车架本体底部的前后两侧;所述起吊轴为两个,两个所述起吊轴一一对应垂直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中部;所述主旋转座轴为两个,两个所述主旋转座轴一一对应垂直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下侧,且两个所述主旋转座轴均靠近同一所述第二侧板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该窄轨隧道建设用运渣车中的所述车厢包括第一箱体及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二箱体上的两个所述第三侧板外表面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两个所述第四侧板外表面之间的间距也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从而使得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第四侧板的外表面对所述第二箱体落入所述第三箱体的过程起到对中导向的作用,便于所述车厢与所述车架的快速定位;所述第三箱体的下端向下凸出于所述车架本体布置,从而降低了所述车架的重心,提高了所述车架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第二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这种下凸的结构设计使得所述车厢的重心从所述第一箱体重心下移,使得所述起吊轴下移安装至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的中部时,满足起吊过程的安全要求,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起吊高度,提高作业效率;并且这种设计结构最大限度利用了车架占有空间,提高了运载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车架与行走部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视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车厢、起吊轴、主旋转座轴、辅旋转座轴的第一视角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车厢、起吊轴、主旋转座轴、辅旋转座轴的第二视角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侧面局部透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窄轨隧道建设用运渣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1、车架2、起吊轴3、主旋转座轴4、辅旋转座轴5、行走部6。所述车厢1包括第一箱体11及第二箱体12,所述第一箱体11包括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及第一底板113,所述第一侧板111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1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113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侧板112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12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113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12、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一底板113合围形成一上端开口的所述第一箱体11;所述第一底板113的中部开设有一连接口;所述第二箱体12包括第三侧板121、第四侧板122及第二底板123,所述第三侧板121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侧板121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123的前后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三侧板121外表面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第四侧板122为两个,两个所述第四侧板122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123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第四侧板122外表面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缩小,并且两个所述第三侧板121、两个所述第四侧板122和所述第二底板123合围形成一上端开口的所述第二箱体12,所述第二箱体12的上端开口周缘与所述连接口的周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箱体12的下端向下凸出于所述第一底板113布置。所述车架2包括车架本体21及第三箱体22,所述车架本体21的上表面的前后两端支撑于所述第一底板113的下表面;所述第三箱体22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本体21的中部,且所述第三箱体22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三箱体22的上端与所述车架本体21的中部上表面相平齐,所述第三箱体22的下端向下凸出于所述车架本体21布置,且所述第三箱体22套设于所述第二箱体12;所述行走部6为两个,两个所述行走部6分别安装于所述车架本体21底部的前后两侧;所述起吊轴3为两个,两个所述起吊轴3一一对应垂直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1的外表面中部,且两个所述起吊轴3同轴布置;所述主旋转座轴4为两个,两个所述主旋转座轴4一一对应垂直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1的外表面下侧,且两个所述主旋转座轴4均靠近同一所述第二侧板112布置,并且两个所述主旋转座轴4同轴布置;该窄轨隧道建设用运渣车中的所述车厢1包括第一箱体11及第二箱体12,所述第二箱体12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11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二箱体12上的两个所述第三侧板121外表面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两个所述第四侧板122外表面之间的间距也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从而使得所述第三侧板121及所述第四侧板122的外表面对所述第二箱体12落入所述第三箱体22的过程起到对中导向的作用,便于所述车厢1与所述车架2的快速定位;所述第三箱体121的下端向下凸出于所述车架本体21布置,从而降低了所述车架2的重心,提高了所述车架2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第二箱体12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11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窄轨隧道建设用运渣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车架、起吊轴、主旋转座轴、行走部,所述车厢包括第一箱体及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一底板,所述第一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底板合围形成一上端开口的所述第一箱体;所述第一底板的中部开设有一连接口;所述第二箱体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第二底板,所述第三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前后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三侧板外表面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第四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四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第四侧板外表面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缩小,并且两个所述第三侧板、两个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合围形成一上端开口的所述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的上端开口周缘与所述连接口的周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箱体的下端向下凸出于所述第一底板布置;所述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及第三箱体,所述车架本体的上表面的前后两端支撑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三箱体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本体的中部,且所述第三箱体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三箱体的上端与所述车架本体的中部上表面相平齐,所述第三箱体的下端向下凸出于所述车架本体布置,且所述第三箱体套设于所述第二箱体;所述行走部为两个,两个所述行走部分别安装于所述车架本体底部的前后两侧;所述起吊轴为两个,两个所述起吊轴一一对应垂直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中部;所述主旋转座轴为两个,两个所述主旋转座轴一一对应垂直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下侧,且两个所述主旋转座轴均靠近同一所述第二侧板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窄轨隧道建设用运渣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车架、起吊轴、主旋转座轴、行走部,所述车厢包括第一箱体及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一底板,所述第一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底板合围形成一上端开口的所述第一箱体;所述第一底板的中部开设有一连接口;所述第二箱体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第二底板,所述第三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前后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三侧板外表面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第四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四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第四侧板外表面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缩小,并且两个所述第三侧板、两个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合围形成一上端开口的所述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的上端开口周缘与所述连接口的周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箱体的下端向下凸出于所述第一底板布置;所述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及第三箱体,所述车架本体的上表面的前后两端支撑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三箱体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本体的中部,且所述第三箱体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三箱体的上端与所述车架本体的中部上表面相平齐,所述第三箱体的下端向下凸出于所述车架本体布置,且所述第三箱体套设于所述第二箱体;所述行走部为两个,两个所述行走部分别安装于所述车架本体底部的前后两侧;所述起吊轴为两个,两个所述起吊轴一一对应垂直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中部;所述主旋转座轴为两个,两个所述主旋转座轴一一对应垂直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下侧,且两个所述主旋转座轴均靠近同一所述第二侧板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轨隧道建设用运渣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起吊轴同轴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轨隧道建设用运渣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旋转座轴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陈英杰成家宝翟俊峰万雳徐巍熊雄李福金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时瑞达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