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按键的水路切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70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按键的水路切换结构,包括切换装置和出水装置,切换装置包括分水体和切换组件,切换组件包括固定件、密封件和连杆,分水体设有过水腔,固定件设有第一活动腔和连杆通道,密封件设有第二活动腔,连杆设有防脱凸缘和密封部,密封件控制过水腔和第一活动腔的进水状态,密封部控制连杆通道的进水状态,防脱凸缘与第二活动腔配合实现密封件和密封部联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活动设置的密封件和密封部分别实现过水腔和第一活动腔的出水口的状态切换,而密封件和密封件通过连杆联动,从而实现单按键控制三种出水状态的切换,满足产品生产时小体积结构设计的需求,从而达到减小产品体积、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A single button water switch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按键的水路切换结构
本技术涉及花洒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单按键的水路切换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厨房花洒出水方式有多种,如花洒水、起泡水、刀片水等。而现有结构的花洒基本上都是通过单按键控制两种水路切换来实现两种出水方式的切换。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花洒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多,两种出水方式的花洒已经很难满足用户需求,要实现更多出水方式则依赖于设置更多的水路,这就导致需要增加更多的按键来实现水路切换,使得产品结构复杂、体积偏大,当产品的外形形状和大小有限制时,不能满足其设计需求,并且复杂的结构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按键的水路切换结构,可通过单个按键控制实现三种出水状态的切换,满足小体积结构设计的需求,从而达到减小产品体积、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单按键的水路切换结构,包括切换装置和出水装置,出水装置安装在切换装置的出水端;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分水体和切换组件;分水体设有过水腔,切换组件配合在过水腔中;分水体的进水端设有第一进水通道,分水体的出水端设有第一出水通道、第二出水通道和第三出水通道;过水腔的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沿过水腔的轴向依次设置于过水腔的内壁,第一出水口靠近过水腔的开口,第三出水口靠近过水腔的底部;第一进水口连通第一进水通道,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一出水通道,第二出水口连通第二出水通道,第三出水口连通第三出水通道;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固定件、密封件和连杆;固定件密封配合于过水腔的开口与第一进水口之间并且封堵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固定件设有互相连通的第一活动腔和连杆通道,第一活动腔的孔径大于连杆通道;第一活动腔的底部设有连通连杆通道的第四出水口,其侧壁设有连通第二出水口的第五出水口;连杆通道的侧壁设有连通第一出水口的第六出水口;第一活动腔的开口面向过水腔的底部;所述密封件活动密封配合于第一活动腔或过水腔的侧壁,且位于第五出水口和过水腔的底部之间;密封件和过水腔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连杆活动穿设于连杆通道,密封件设有第二活动腔,连杆的一端设有活动配合于第二活动腔中的防脱凸缘,第二活动腔的开口处固定有用以限制防脱凸缘脱出第二活动腔的第一限位件;防脱凸缘和第二活动腔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连杆的中部设有密封部,密封部随着连杆的移动活动密封配合于第四出水口。所述连杆通道和第一活动腔的延伸方向均沿过水腔的轴向设置。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以提高操作手感的按键。所述密封件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活动密封配合于第一活动腔或过水腔的侧壁,且位于第五出水口和过水腔的底部之间。所述密封部的外周套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活动密封配合于第四出水口。所述固定件的外周套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密封配合于固定件的外周与过水腔的侧壁之间。所述过水腔的开口处固定有用以限制固定件脱出过水腔的第二限位件。所述出水装置对应第一出水通道、第二出水通道和第三出水通道分别设有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和第三出水腔;第一出水通道连通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通道连通第二出水腔,第二出水通道连通第一出水腔;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和第三出水腔的出水方式互不相同。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通过活动设置的密封件和密封部分别实现过水腔和第一活动腔的出水口的状态切换,而密封件和密封件通过连杆联动,从而实现单按键控制三种出水状态的切换,满足产品生产时小体积结构设计的需求,从而达到减小产品体积、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切换装置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分水体的主视图;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立体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切换装置第一种出水状态(初始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切换装置切换至第二种出水状态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切换装置切换至第三种出水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切换装置切换至第一种出水状态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切换装置1;分水体11;过水腔111;第一进水口1111;第一出水口1112;第二出水口1113;第三出水口1114;第一进水通道112;第一出水通道113;第二出水通道114;第三出水通道115;切换组件12;固定件121;第一活动腔1211;连杆通道1212;第四出水口1213;第五出水口1214;第六出水口1215;密封件122;第二活动腔1221;连杆123;防脱凸缘1231;密封部1232;第一限位件124;第二复位弹簧125;第一密封圈126;第二密封圈127;第三密封圈128;按键13;第一复位弹簧14;第二限位件15;出水装置2;第一出水腔21;第二出水腔22;第三出水腔2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至图9,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种单按键的水路切换结构,包括切换装置1和出水装置2,出水装置2安装在切换装置1的出水端,通过切换装置1控制其内的三种水路的出水状态,实现三种不同的出水方式。如图3至图6所示,上述切换装置1包括分水体11、切换组件12和按键13。分水体11设有过水腔111,切换组件12配合在过水腔111中。分水体11的进水端设有第一进水通道112,分水体11的出水端设有第一出水通道113、第二出水通道114和第三出水通道115。上述过水腔111的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口1111、第一出水口1112、第二出水口1113和第三出水口1114,第一出水口1112、第二出水口1113、第一进水口1111和第三出水口1114沿过水腔111的轴向依次设置于过水腔111的内壁,第一出水口1112靠近过水腔111的开口,第三出水口1114靠近过水腔111的底部。第一进水口1111连通第一进水通道112,第一出水口1112连通第一出水通道113,第二出水口1113连通第二出水通道114,第三出水口1114连通第三出水通道115。上述切换组件12包括固定件121、密封件122和连杆123。固定件121密封配合于过水腔111的开口与第一进水口1111之间并且封堵第一出水口1112和第二出水口1113。固定件121设有互相连通的第一活动腔1211和连杆通道1212,第一活动腔1211的孔径大于连杆通道1212;第一活动腔1211的底部设有连通连杆通道1212的第四出水口1213,其侧壁设有连通第二出水口1113的第五出水口1214;连杆通道1212的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按键的水路切换结构,包括切换装置和出水装置,出水装置安装在切换装置的出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分水体和切换组件;分水体设有过水腔,切换组件配合在过水腔中;分水体的进水端设有第一进水通道,分水体的出水端设有第一出水通道、第二出水通道和第三出水通道;过水腔的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沿过水腔的轴向依次设置于过水腔的内壁,第一出水口靠近过水腔的开口,第三出水口靠近过水腔的底部;第一进水口连通第一进水通道,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一出水通道,第二出水口连通第二出水通道,第三出水口连通第三出水通道;/n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固定件、密封件和连杆;固定件密封配合于过水腔的开口与第一进水口之间并且封堵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固定件设有互相连通的第一活动腔和连杆通道,第一活动腔的孔径大于连杆通道;第一活动腔的底部设有连通连杆通道的第四出水口,其侧壁设有连通第二出水口的第五出水口;连杆通道的侧壁设有连通第一出水口的第六出水口;第一活动腔的开口面向过水腔的底部;所述密封件活动密封配合于第一活动腔或过水腔的侧壁,且位于第五出水口和过水腔的底部之间;密封件和过水腔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n所述连杆活动穿设于连杆通道,密封件设有第二活动腔,连杆的一端设有活动配合于第二活动腔中的防脱凸缘,第二活动腔的开口处固定有用以限制防脱凸缘脱出第二活动腔的第一限位件;防脱凸缘和第二活动腔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连杆的中部设有密封部,密封部随着连杆的移动活动密封配合于第四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按键的水路切换结构,包括切换装置和出水装置,出水装置安装在切换装置的出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分水体和切换组件;分水体设有过水腔,切换组件配合在过水腔中;分水体的进水端设有第一进水通道,分水体的出水端设有第一出水通道、第二出水通道和第三出水通道;过水腔的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沿过水腔的轴向依次设置于过水腔的内壁,第一出水口靠近过水腔的开口,第三出水口靠近过水腔的底部;第一进水口连通第一进水通道,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一出水通道,第二出水口连通第二出水通道,第三出水口连通第三出水通道;
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固定件、密封件和连杆;固定件密封配合于过水腔的开口与第一进水口之间并且封堵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固定件设有互相连通的第一活动腔和连杆通道,第一活动腔的孔径大于连杆通道;第一活动腔的底部设有连通连杆通道的第四出水口,其侧壁设有连通第二出水口的第五出水口;连杆通道的侧壁设有连通第一出水口的第六出水口;第一活动腔的开口面向过水腔的底部;所述密封件活动密封配合于第一活动腔或过水腔的侧壁,且位于第五出水口和过水腔的底部之间;密封件和过水腔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
所述连杆活动穿设于连杆通道,密封件设有第二活动腔,连杆的一端设有活动配合于第二活动腔中的防脱凸缘,第二活动腔的开口处固定有用以限制防脱凸缘脱出第二活动腔的第一限位件;防脱凸缘和第二活动腔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连杆的中部设有密封部,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付燻黄石发吴国忠杨习文吴伟圣吴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沛乐迪厦门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