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561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用于连通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第一连通孔和用于连通第二流道与第三流道的第二连通孔,外壳外还贯穿设有与第一流道连通的进气口和与第三流道连通的出气口,且第一流道内设有用于催化分解臭氧废气的第一分解催化剂,第三流道内设有用于催化分解臭氧废气的第二分解催化剂,第二流道内安装有用于加热臭氧废气的加热组件。其在第一流道内设有第一分解催化剂,在第三流道内设有第二分解催化剂,在第二流道内安装有加热组件,能避免第一分解催化剂和第二分解催化剂受潮失效,且可使废气中的臭氧能与第一分解催化剂和第二分解催化剂充分的发生催化分解反应。

Purification device of ozone waste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2.07eV,仅次于氟2.5eV,其氧化能力高于氯1.36eV和二氧化氯1.5eV。由于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具有极强的氧化降解水中有机物质、直接净化细菌病毒细胞膜的杀菌消毒、氧化分解恶臭成分,去除异味作用,因而,在空气净化领域、废气治理领域以及废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臭氧能够有效杀灭各种细菌和微生物以及应用于净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脱色、去除嗅味和降低COD、BOD等都具有显著的效果,在脱硫脱硝以及有机废气处理过程也能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在使用臭氧的过程中,由于臭氧利用率低,导致臭氧利用后残余大量的臭氧废气,直接排放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已采用的臭氧废气净化的装置主要有高温热分解净化装置和催化分解净化装置,然而高温热分解净化装置需将臭氧废气加热到300-400℃以上,存在能耗高、运行成本高以及安全隐患等缺点,且废气排放时温度很高,易造成新的热污染和热能的浪费;催化分解净化装置的不足之处是催化剂在常温下易吸附杂质中毒、受潮失效,更换周期频繁,处理臭氧废气的稳定性较差,总体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其解决了现有高温热分解净化装置能耗高、运行成本高以及有安全隐患,而催化分解净化装置受潮失效,更换周期频繁,处理臭氧废气的稳定性较差以及总体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连通孔和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二连通孔,所述外壳外还贯穿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进气口和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出气口,且所述第一流道内设有用于催化分解臭氧废气的第一分解催化剂,所述第三流道内设有用于催化分解臭氧废气的第二分解催化剂,所述第二流道内安装有用于加热臭氧废气的加热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从所述进气口朝向所述第一连通孔弯折延伸;且/或,所述第二流道从所述第一连通孔朝向所述第二连通孔弯折延伸;且/或,所述第三流道从所述第二连通孔朝向所述出气口弯折延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具有三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通道以及两个分别连接相邻两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通道,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连通孔分别与两外侧的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具有三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通道以及两个分别连接相邻两所述第三通道的第四通道,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分别与两外侧的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流道具有三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五通道以及两个分别连接相邻两所述第五通道的第六通道,所述第二连通孔和所述出气口分别与两外侧的所述第五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一侧部,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第二侧部,所述第一连通孔靠近所述第二侧部且远离所述出气口设置,所述第二连通孔靠近所述第一侧部且靠近所述进气口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沿竖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或者,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沿竖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或者,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沿水平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或者,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沿水平方向依次层叠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所述第一箱体设有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箱体设有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三箱体设有所述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出气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解催化剂呈颗粒状或蜂窝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解催化剂为以多孔蜂窝陶瓷蓄热体为载体的涂覆型催化剂。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处安装有进气管、设于所述进气管侧面的采样管以及与所述采样管相连接的第一臭氧检测仪;所述出气口处安装有出气管、与所述出气管相连接的风机以及与所述出气管相连接的第二臭氧检测仪。进一步地,所述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一测温仪,第二测温仪和第三测温仪,所述第一测温仪安装于所述第一流道内且靠近所述第一连通孔的一端,所述第二测温仪安装于所述第二流道内且靠近所述第二连通孔的一端,所述第三测温仪安装于所述第三流道内且靠近所述出气口的一端。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第一流道内设有第一分解催化剂,第三流道内设有第二分解催化剂,在第二流道内安装有加热组件,能有效避免第一分解催化剂和第二分解催化剂受潮失效,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采用预催化分解、加热分解、再低温热催化分解的工艺技术,使废气中的臭氧与第一分解催化剂和第二分解催化剂充分的发生催化分解反应,该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具有能耗低、运行成本低、更换周期短和处理臭氧废气的稳定性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气管安装于第一箱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箱体安装于第一箱体上方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箱体安装于第一箱体上方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箱体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箱体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外壳;11、第一箱体;111、第一流道;112、第一通道;113、第二通道;12、第二箱体;121、第二流道;122、第一连通孔;123、第三通道;124、第四通道;13、第三箱体;131、第三流道;132、出气口;133、第二连通孔;134、第五通道;135、第六通道;14、第一侧部;15、第二侧部;20、折流板;30、第一分解催化剂;40、第二分解催化剂;50、加热组件;60、进气管;70、采样管;80、过滤组件;90、出气管;100、第二测温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该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包括外壳10及设于外壳10内的若干个折流板20,若干个折流板20将外壳10的内部分隔形成第一流道111、第二流道121和第三流道131,外壳10内还设有第一连通孔122和第二连通孔133,第一连通孔122用于连通第一流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连通孔和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二连通孔,所述外壳外还贯穿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进气口和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出气口,且所述第一流道内设有用于催化分解臭氧废气的第一分解催化剂,所述第三流道内设有用于催化分解臭氧废气的第二分解催化剂,所述第二流道内安装有用于加热臭氧废气的加热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连通孔和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二连通孔,所述外壳外还贯穿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进气口和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出气口,且所述第一流道内设有用于催化分解臭氧废气的第一分解催化剂,所述第三流道内设有用于催化分解臭氧废气的第二分解催化剂,所述第二流道内安装有用于加热臭氧废气的加热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从所述进气口朝向所述第一连通孔弯折延伸;且/或,
所述第二流道从所述第一连通孔朝向所述第二连通孔弯折延伸;且/或,
所述第三流道从所述第二连通孔朝向所述出气口弯折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具有三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通道以及两个分别连接相邻两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通道,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连通孔分别与两外侧的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流道具有三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通道以及两个分别连接相邻两所述第三通道的第四通道,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分别与两外侧的所述第三通道连通;
所述第三流道具有三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五通道以及两个分别连接相邻两所述第五通道的第六通道,所述第二连通孔和所述出气口分别与两外侧的所述第五通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一侧部,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第二侧部,所述第一连通孔靠近所述第二侧部且远离所述出气口设置,所述第二连通孔靠近所述第一侧部且靠近所述进气口设置。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臭氧废气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信国闵书奎黄书真顾崇臣李杰蔡厚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科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