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椭圆健身车的导轨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544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椭圆健身车的导轨调节结构,包括用来连接在机架的底梁、导轨以及调节支架,底梁的一端设置有可供调节支架滑行的滑槽,滑槽沿底梁长度方向设置,滑槽具有供调节支架移动呈收折状的第一定位点以及供调节支架移动呈打开状的第二定位点,第一定位点设置在滑槽的前端,第二定位点设置在滑槽的后端。当调节支架移动至第一定位点时,导轨与底梁呈折叠状,为使用者提供水平骑行功能;当调节支架移动至第二定位点时,导轨与底梁呈打开状,为使用者提供坡度后蹬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健身车的结构改进,使得该健身车具有两种使用功能,从而大大拓展了产品的功能,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A guide rail adjusting structure of elliptical body-building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椭圆健身车的导轨调节结构
本技术涉及体育健身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椭圆健身车的导轨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大众健身活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健身器械走入了家庭,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这些健身器械多种多样,脚踏运动式是其中的一个类型,以脚踏方式进行运动的就有健身车、跑步机、登山机等等。其中,健身车是一种人们常用的体育健身器械。椭圆健身车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心肺适能运动训练工具和健身器械,广为使用者喜爱。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椭圆健身车作为一种室内健身器材。中国专利(专利号:CN201310440308.3)公开了一张椭圆机,包括机架,设置在阻尼装置上方的车头装置,以及设置在机架、车头装置和阻尼装置之间的摇踏装置,机架后部的后支管上连接有两个导轨,摇踏装置包括滑动管、脚踏管和遥杆;滑动管前端与阻尼装置转动连接,后端与导轨滑动连接,脚踏管前端与遥杆下端转动连接,后端与滑动管转动连接。该椭圆机结构精简、紧凑,各部件连接牢固,使用过程中上肢与下肢同时运动、全身协调运动,能够在运动中锻炼上肢、下肢肌肉和身体协调性。但由于上述的椭圆机的运动轨道不可调,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椭圆健身车的导轨调节结构,通过对椭圆健身车的结构改进,使得该健身车具有两种使用功能,从而大大拓展了产品的功能,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椭圆健身车的导轨调节结构,包括用来连接在机架的底梁、导轨以及调节支架,所述底梁的中部横向设置有连接横梁,所述导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梁相枢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支架相枢接,所述底梁的一端设置有可供所述调节支架滑行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底梁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槽具有供所述调节支架移动呈收折状的第一定位点以及供所述调节支架移动呈打开状的第二定位点,所述第一定位点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前端,所述第二定位点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后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滑槽包括第一滑槽段和第二滑槽段,所述第一定位点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段的前端,所述第二定位点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段的后端,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相连接,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所述第一滑槽段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点低于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的连接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段和第二滑槽段,所述第一定位点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段的前端,所述第二定位点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段的后端,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相连接,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且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二定位点均低于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的连接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调节支架与所述导轨连接的一端顶部设置有把手,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通过支撑轴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把手为U形把手,所述连接座为U形连接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够用来与所述导轨相固定的连接片。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节调节支架,当调节支架移动至滑槽的第一定位点时,即导轨与底梁呈折叠状,为使用者提供水平骑行功能;当调节支架移动至滑槽的第二定位点时,即导轨与底梁呈打开状,为使用者提供坡度后蹬功能。本技术通过对椭圆健身车的结构改进,使得该健身车具有两种使用功能,从而大大拓展了产品的功能,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导轨打开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轨折叠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部分连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中:1---机架11---阻尼装置2---底梁21---连接横梁22---连接片23---第一圆孔3---导轨31---第一转轴32---第一连接管33---连接杆34---第二连接管35---第二转轴4---调节支架41---第三连接管42---连接座43---支撑轴44---第二连接杆45---把手46---第二圆孔5---摇踏装置51---联动杆52---脚踏连杆53---滑轮54---摇杆6---滑槽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为了方便叙述,本技术以健身车的车头方向为前,反之为后。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带有本技术的椭圆健身车,包括有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阻尼装置11、设置在阻尼装置11上方的车头装置以及设置在机架1、所述车头装置和阻尼装置11之间的两个摇踏装置5,且两个摇踏装置5设置在阻尼装置11的两侧,摇踏装置5包括联动杆51、脚踏连杆52、滑轮53及摇杆54,联动杆51上设置有连接块,联动杆51前端与阻尼装置11转动连接,联动杆51后端安装有滑轮53,脚踏连杆52的前端与摇杆54下端转动连接,后端与联动杆51上的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从而实现联动杆51与脚踏连杆52连接为一体且可相对转动。一种椭圆健身车的导轨调节结构,包括用来连接在机架1的底梁2、导轨3以及调节支架4,底梁2的一端设置有可供调节支架4滑行的滑槽6,滑槽6从底梁2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滑槽6沿底梁2的长度方向设置,滑槽6具有供调节支架4移动呈收折状的第一定位点以及供调节支架4移动呈打开状的第二定位点。所述第一定位点设置在滑槽6的前端,所述第二定位点设置在滑槽6的后端。当滑槽6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点时,底梁2、导轨3以及调节支架4三者均呈水平状态,此时导轨3与底梁2呈折叠状,为使用者提供水平骑行功能;当滑槽6移动至第二定位点时,底梁2、导轨3以及调节支架4三者呈三角形稳定支撑状态,此时导轨3与底梁2呈打开状,为使用者提供坡度后蹬功能。实施方式一:滑槽6包括所述第一滑槽段和所述第二滑槽段,所述第一定位点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段的前端,所述第二定位点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段的后端,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相连接,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所述第一滑槽段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点低于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的连接点。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唯一的区别点在于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所述第一定位点低于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的连接点,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所述第二定位点低于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的连接点。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椭圆健身车的导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来连接在机架的底梁、导轨以及调节支架,所述底梁的中部横向设置有连接横梁,所述导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梁相枢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支架相枢接,所述底梁的一端设置有可供所述调节支架滑行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底梁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槽具有供所述调节支架移动呈收折状的第一定位点以及供所述调节支架移动呈打开状的第二定位点,所述第一定位点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前端,所述第二定位点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后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椭圆健身车的导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来连接在机架的底梁、导轨以及调节支架,所述底梁的中部横向设置有连接横梁,所述导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梁相枢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支架相枢接,所述底梁的一端设置有可供所述调节支架滑行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底梁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槽具有供所述调节支架移动呈收折状的第一定位点以及供所述调节支架移动呈打开状的第二定位点,所述第一定位点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前端,所述第二定位点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椭圆健身车的导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段和第二滑槽段,所述第一定位点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段的前端,所述第二定位点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段的后端,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相连接,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所述第一滑槽段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点低于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的连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金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泰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