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培育苗培养组件。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包括:定植杯,定植杯为多个,各定植杯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各定植杯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育苗盘,育苗盘具有多个容置凹部,且多个定植杯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容置凹部内,且容置凹部具有至少一个过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育苗培养存在不利于机械手操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培育苗培养组件
本技术涉及植物水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培育苗培养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相关的水培叶菜生产中,育苗一般是在整张的部分连接着的育苗海绵块上播种育苗,在成苗后准备定植时,再将每个带有成苗的育苗海绵块人工撕开,然后将单独的海绵块塞进定植板的定植孔内进行在营养液栽培。但是,由于在相关技术中,使用整张的育苗海绵块育苗后,需要人工将单独海绵块分离,由于海绵块的湿润及柔软性,不便于机械手操作,并且容易损伤到幼苗的根系。进一步,由于育苗海绵块是通过其自身的弹性镶嵌在定植板的定植孔,更不便于机械手将其抓取后送入定植孔内。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育苗培养存在不利于机械手操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培育苗培养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育苗培养存在不利于机械手操作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包括:定植杯,定植杯为多个,各定植杯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各定植杯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育苗盘,育苗盘具有多个容置凹部,且多个定植杯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容置凹部内,且容置凹部具有至少一个过水孔。进一步地,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进一步地,定植杯的顶部的外周面设置有止挡凸沿,止挡凸沿能够与定植板上的定植孔止挡配合。进一步地,定植杯自上而下呈缩口结构。进一步地,定植杯的外周表面与容置凹部的内表面相适配,且定植杯不宜倾斜。进一步地,育苗盘包括:盘体,盘体具有多个放置孔;形成容置凹部的承载托,承载托为多个,多个承载托与多个放置孔一一对应且位于盘体的下方,承载托的顶部边缘与放置孔的边缘连接,承载托的底部具有过水孔。进一步地,盘体与承载托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承载托的内表面形成有台阶面,以台阶面为分界,容置凹部被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上部空间的横截面积大于下部空间的横截面积。进一步地,定植杯的底部止挡在台阶面处。进一步地,承载托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第一筒段和第二筒段,且第一筒段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筒段的横截面积,以使承载托呈阶梯状。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包括定植杯和育苗盘,其中,定植杯为多个,各定植杯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各定植杯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育苗盘具有多个容置凹部,且多个定植杯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容置凹部内,且容置凹部具有至少一个过水孔。通过设置育苗盘和与育苗盘相配合的定植杯,且定植杯的大小均相同,相邻容置凹部的间隔距离也相同,便于机械手批量抓取定植杯,利于机械化生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定植杯底部的第二开口放置在容置凹部处,容置凹部的过水孔的开设是为了将营养液引入到容置凹部内,幼苗的根系经第二开口进入到容置凹部处,以对幼苗进行水培。在使用时将育苗海绵放到定植杯中,再将盛有育苗海绵的定植杯放到育苗盘上,进行播种及育苗。定植杯与育苗盘的配合使幼苗独立生长,可以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同时定植时,不会损伤到幼苗根系。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水培育苗培养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定植杯的一个角度的视图;图3示出了图1中定植杯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图4示出了图1中定植杯的正视图;图5示出了图1中育苗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4中育苗盘的正视图;图7示出了图5中育苗盘的仰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定植杯;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止挡凸沿;20、育苗盘;21、盘体;211、放置孔;22、承载托;221、第一筒段;222、第二筒段;23、过水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育苗培养存在不利于机械手操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如图1至图6所示,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包括定植杯10和育苗盘20,其中,定植杯10为多个,各定植杯10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11,各定植杯10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12,育苗盘20具有多个容置凹部,且多个定植杯10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容置凹部内,且容置凹部具有至少一个过水孔23。通过设置育苗盘20和与育苗盘20相配合的定植杯10,且定植杯10的大小均相同,相邻容置凹部的间隔距离也相同,便于机械手批量抓取定植杯10,利于机械化生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定植杯10底部的第二开口12放置在容置凹部处,容置凹部的过水孔23的开设是为了将营养液引入到容置凹部内,幼苗的根系经第二开口12进入到容置凹部处,以对幼苗进行水培。在使用时将育苗海绵放到定植杯10中,再将盛有育苗海绵的定植杯10放到育苗盘20上,进行播种及育苗。定植杯10与育苗盘20的配合使幼苗独立生长,可以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同时定植时,不会损伤到幼苗根系。如图3所示,第一开口11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开口12的开口面积。由于第一开口11用于盛放幼苗和成苗的茎叶,第二开口12用于盛放幼苗和成苗的根系。第二开口12设置的开口面积较小有利于将根系收拢,便于根系进入到容置凹部吸收养分。第一开口11设置的开口面积较大有利于茎叶舒展,使茎叶繁密茂盛。如图1至图3所示,定植杯10的顶部的外周面设置有止挡凸沿13,止挡凸沿13能够与定植板上的定植孔止挡配合。当定植杯10中的幼苗完成育苗后,需要机械手将定植杯10抓取处放入到定植板(图中未示出)上,定植杯10会部分进入到定植孔(图中未示出)中,止挡凸沿13能够搭在定植孔的边缘,避免了定植杯10全部进入到定植孔内,便于机械手抓取操作。在一个未图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定植杯10自上而下呈缩口结构。缩口结构的设置便于定植杯10放置到育苗盘20的容置凹部处,且便于幼苗根系内收拢生长。优选的,定植杯10的外周表面与容置凹部的内表面相适配,且定植杯10不倾斜。定植杯10的外周表面与容置凹部的内表面形状一致,且能够相互配合,便于定植杯10放入到容置凹部处。当然定植杯10的外周表面与容置凹部的内表面的形状也可以不一样,只要能将定植杯10放入到容置凹部处,育苗过程中保证定植杯10不倾斜即可。如图5和图6所示,育苗盘20包括盘体21和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定植杯(10),所述定植杯(10)为多个,各所述定植杯(10)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11),各所述定植杯(10)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12),所述第一开口(11)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12)的开口面积;/n育苗盘(20),所述育苗盘(20)具有多个容置凹部,且多个所述定植杯(10)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所述容置凹部内,且所述容置凹部具有至少一个过水孔(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植杯(10),所述定植杯(10)为多个,各所述定植杯(10)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11),各所述定植杯(10)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12),所述第一开口(11)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12)的开口面积;
育苗盘(20),所述育苗盘(20)具有多个容置凹部,且多个所述定植杯(10)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所述容置凹部内,且所述容置凹部具有至少一个过水孔(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杯(10)的顶部的外周面设置有止挡凸沿(13),所述止挡凸沿(13)能够与定植板的定植孔止挡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杯(10)自上而下呈缩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杯(10)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容置凹部的内表面相适配,且所述定植杯(10)不易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培育苗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盘(20)包括:
盘体(21),所述盘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少庸,韩继亮,丁青,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