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03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方的固定架上固定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垂直向下,工作台上安装有红外感应器,于水平方向上,红外感应器与工作时操作人员的间距小于气缸的活塞杆与工作时操作人员的间距,气缸和红外感应器均与一控制系统通讯连接,操作过程中,红外感应器未感应到物体靠近的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物体靠近的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回缩处于收缩抬起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结构简单,可快速实现电池正极环的入环操作,相比传统人工手力压入操作,其省时省力,操作效率高。

A simple ring machine for battery positive p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
技术介绍
碱性电池亦称为碱性干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或碱锰电池,是锌锰电池系列中性能最优的品种。碱性电池主要由装于钢壳内的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组成,常见的碱性电池形状为圆筒形。正极即正极环,其装入钢壳的操作由自动化入环机完成,由于正极环是由电解二氧化锰、石墨和碳黑的粉末压制而成的,钢性相对较差,在将其装入钢壳内时,存在破裂、破碎的可能性,而一旦正极环破裂、破碎,则通常需要人工向钢壳内补环。现有人工补环操作,也就是手动将电极环压入钢壳,效率差,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实现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方的固定架上固定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垂直向下,工作台上安装有红外感应器,于水平方向上,红外感应器与工作时操作人员的间距小于气缸的活塞杆与工作时操作人员的间距,气缸和红外感应器均与一控制系统通讯连接,操作过程中,红外感应器未感应到物体靠近的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物体靠近的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回缩处于收缩抬起状态。进一步地,工作台上固定有垫块,工作时,电池正极环置于垫块上。垫块可抬升电池正极环的高度,保证正极环进入电机钢壳后的入环深度,使之符合工艺规格要求。进一步地,垫块向上垂直延伸出一定位杆,定位杆的直径与电池正极环的内径相一致,定位杆位于气缸的活塞杆正下方,工作时,电池正极环套于垫块的定位杆上。具有定位杆的设置,一方面,可对电池正极环的放置位置起定位作用,使电池正极环可准确、快速的置于气缸的活塞杆的正下方,另一方面,在将电池钢壳下压套于正极环时,正极环所受的力可过渡至定位杆上,间接增强正极环的强度,使正极环不易破裂、破碎。进一步地,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端部固定一压块,压块的下表面开设有一定位孔,定位孔的形状与电池钢壳正极端的形状一致。将电池钢壳向下压,使其套于正极环外时,电池钢壳的正极在上,本技术通过一其定位孔的形状与电池钢壳正极的形状一致的压块,使得在下压电池钢壳的过程中,电池钢壳的正极端位于压块的定位孔内,进而一方面,以便电池钢壳的正极不易损坏变形,另一方面,以便电池钢壳可准确地下压,而不会出现电池钢壳因阻力,整个力道改变而弯曲,无法入环的现象。本技术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红外感应器未感应到任何信号,如操作人员靠近的手部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始终处于伸出状态,工作时,操作人员手拿正极环和电池钢壳靠近工作台,红外感应器感应到操作人员靠近的手部信号或其它信号后,控制系统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回缩抬起,并在红外感应器感应到信号的整个过程中,均处于收缩抬起状态,气缸的活塞杆回缩抬起后,操作人员将正极环立于工作台上、气缸的活塞杆的正下方,电池钢壳套于正极环上,而后,操作人员手部离开工作台,红外感应器未感应到操作人员的手部信号或其它信号后,控制系统控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下降将电池钢壳顶下,使正极环完全置于电池钢壳内。本技术,其结构简单,可快速实现电池正极环的入环操作,相比传统人工手力压入操作,其省时省力,操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的侧视局部剖示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中气缸、红外感应器和控制系统的通讯连接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包括工作台10,工作台10上方的固定架上固定有气缸1,气缸1的活塞杆11自由端垂直向下,工作台10上安装有红外感应器2,于水平方向上,红外感应器2与工作时操作人员的间距L1小于气缸1的活塞杆11与工作时操作人员的间距L2,气缸1和红外感应器2均与一控制系统20通讯连接,操作过程中,红外感应器2未感应到物体靠近的信号时,控制系统20控制气缸1的活塞杆11处于伸出状态,红外感应器2感应到物体靠近的信号时,控制系统20控制气缸1的活塞杆11回缩处于收缩抬起状态。本技术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较佳地,工作台10上固定有垫块3,工作时,电池正极环置于垫块3上。垫块3可抬升电池正极环的高度,保证正极环进入电机钢壳后的入环深度,使之符合工艺规格要求。本技术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较佳地,垫块3向上垂直延伸出一定位杆31,定位杆31的直径与电池正极环101的内径相一致,定位杆31位于气缸1的活塞杆11正下方,工作时,电池正极环101套于垫块3的定位杆31上。具有定位杆31的垫块3的设置,一方面,可对电池正极环101的放置位置起定位作用,使电池正极环101可准确、快速的置于气缸1的活塞杆11的正下方,另一方面,在将电池钢壳102下压套于正极环101时,正极环101所受的力可过渡至定位杆31上,间接增强正极环101的强度,使正极环101不易破裂、破碎。本技术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较佳地,气缸1的活塞杆11的自由端端部固定一压块4,压块4的下表面开设有一定位孔41,定位孔41的形状与电池钢壳102正极端的形状一致。将电池钢壳102向下压,使其套于正极环101外时,电池钢壳102的正极在上,本技术通过一其定位孔41的形状与电池钢壳102正极的形状一致的压块4,使得在下压电池钢壳102的过程中,电池钢壳102的正极端位于压块4的定位孔41内,进而一方面,以便电池钢壳102的正极不易损坏变形,另一方面,以便电池钢壳102可准确地下压,而不会出现电池钢壳102因阻力,整个力道改变而弯曲,无法入环的现象。本技术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红外感应器2未感应到任何信号,如操作人员靠近的手部信号时,控制系统20控制气缸1的活塞杆11始终处于伸出状态,工作时,操作人员手拿正极环101和电池钢壳102靠近工作台10,红外感应器2感应到操作人员靠近的手部信号或其它信号后,控制系统20控制气缸1的活塞杆11回缩抬起,并在红外感应器2感应到信号的整个过程中,均处于收缩抬起状态,气缸1的活塞杆11回缩抬起后,操作人员将正极环101立于工作台10上、气缸1的活塞杆11的正下方,电池钢壳102套于正极环101上,而后,操作人员手部离开工作台10,红外感应器2未感应到操作人员的手部信号或其它信号后,控制系统20控制气缸1的活塞杆11伸出,下降将电池钢壳102顶下,使正极环101完全置于电池钢壳102内。本技术,其结构简单,可快速实现电池正极环101的入环操作,相比传统人工手力压入操作,其省时省力,操作效率高。本技术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红外感应器2感应信号,并将感应到的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20,控制系统20根据红外感应器2传送来的感应信号,控制气缸1动作。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工作台上方的固定架上固定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垂直向下,工作台上安装有红外感应器,于水平方向上,红外感应器与工作时操作人员的间距小于气缸的活塞杆与工作时操作人员的间距,气缸和红外感应器均与一控制系统通讯连接,操作过程中,红外感应器未感应到物体靠近的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物体靠近的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回缩处于收缩抬起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的电池正极环入环机,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工作台上方的固定架上固定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垂直向下,工作台上安装有红外感应器,于水平方向上,红外感应器与工作时操作人员的间距小于气缸的活塞杆与工作时操作人员的间距,气缸和红外感应器均与一控制系统通讯连接,操作过程中,红外感应器未感应到物体靠近的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物体靠近的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回缩处于收缩抬起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海涛杨为勇黄良大曾闽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