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的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4855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的摄像装置,包括环形外框、转动杆和皮带,所述环形外框上表面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转动杆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从动转轮,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与所述从动转轮之间通过所述皮带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转动杆在环形外框内侧转动,从而保证转动杆下表面的摄像头能够全方位转动,并且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转动丝杆转动,螺母套随着转动丝杆的转动而移动,从而带动摄像头沿着转动杆的直径方向移动,这样摄像头能够在环形外框下方全面进行拍摄,保证了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完整度,提高了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的准确性。

A camera based on computer vision image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的摄像装置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
,具体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计算机视觉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机器“看”的科学,更进一步的说,就是是指用摄影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测量等机器视觉,并进一步做图形处理,使电脑处理成为更适合人眼观察或传送给仪器检测的图像;作为一个科学学科,计算机视觉研究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试图建立能够从图像或者多维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这里所指的信息指Shannon定义的,可以用来帮助做一个“决定”的信息;因为感知可以看作是从感官信号中提取信息,所以计算机视觉也可以看作是研究如何使人工系统从图像或多维数据中“感知”的科学。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需要摄像装置的支撑,但是现有的摄像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摄像装置摄像头只能单方向的移动位置,无法根据需要全方位的移动,容易出现拍摄视角,造成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不完整,影响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的摄像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的摄像装置,包括环形外框、转动杆和皮带,所述转动杆转动安装在所述环形外框内侧,所述环形外框上表面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转动杆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从动转轮,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与所述从动转轮之间通过所述皮带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下表面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侧转动安装有转动丝杆,所述支撑板一侧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贯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转动丝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丝杆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套,所述螺母套外壁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摄像头。其中,所述转动杆两端的中心处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环形外框内侧的中心处开设有配合所述滑块的环形转动凹槽。其中,所述环形外框的厚度尺寸与所述转动杆的厚度尺寸相同。其中,所述环形外框呈圆环形结构,所述环形外框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转动杆的长度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转动杆在环形外框内侧转动,从而保证转动杆下表面的摄像头能够全方位转动,并且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转动丝杆转动,螺母套随着转动丝杆的转动而移动,从而带动摄像头沿着转动杆的直径方向移动,这样摄像头能够在环形外框下方全面进行拍摄,保证了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完整度,提高了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动杆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环形外框;11-环形转动凹槽;12-第一伺服电机;13-皮带;20-转动杆;21-滑块;22-从动转轮;23-支撑板;24-转动丝杆;25-第二伺服电机;26-螺母套;27-连接杆;28-安装板;29-摄像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的摄像装置,包括环形外框10、转动杆20和皮带13,所述转动杆20转动安装在所述环形外框10内侧,所述环形外框10上表面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12,所述转动杆20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从动转轮2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2输出端与所述从动转轮22之间通过所述皮带13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20下表面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3,所述支撑板23内侧转动安装有转动丝杆24,所述支撑板23一侧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25,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5输出端贯穿所述支撑板23与所述转动丝杆2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丝杆24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套26,所述螺母套26外壁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7,所述连接杆27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8,所述安装板28下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摄像头29。其中,所述转动杆20两端的中心处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滑块21,所述环形外框10内侧的中心处开设有配合所述滑块21的环形转动凹槽11;通过滑块21与环形转动凹槽11配合,方便了转动杆20在环形外框10内侧转动,并且防止转动杆20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倾斜。其中,所述环形外框10的厚度尺寸与所述转动杆20的厚度尺寸相同;将转动杆20的厚度尺寸设置成与环形外框10的厚度尺寸相同,这样在转动杆20转动的过程中,第二伺服电机25不会触碰到环形外框10,从而保证了转动杆20能够平稳的转动。其中,所述环形外框10呈圆环形结构,所述环形外框10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转动杆20的长度尺寸;这样转动杆20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卡在环形外框10内侧。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当需要摄像头29进行图像拍摄时,先打开第一伺服电机12,然后第一伺服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皮带13与从动转轮22配合带动转动杆20在在环形外框10内侧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杆20下表面的摄像头29全方位转动,并且通过第二伺服电机25带动转动丝杆24转动,然后螺母套26随着转动丝杆24的转动而移动,从而带动摄像头29沿着转动杆20的直径方向移动,这样摄像头29能够在环形外框10下方全面进行拍摄,保证了摄像头29拍摄的图像完整度,提高了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的准确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的摄像装置,包括环形外框(10)、转动杆(20)和皮带(13),所述转动杆(20)转动安装在所述环形外框(10)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框(10)上表面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12),所述转动杆(20)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从动转轮(2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2)输出端与所述从动转轮(22)之间通过所述皮带(13)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20)下表面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3),所述支撑板(23)内侧转动安装有转动丝杆(24),所述支撑板(23)一侧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25),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5)输出端贯穿所述支撑板(23)与所述转动丝杆(2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丝杆(24)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套(26),所述螺母套(26)外壁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7),所述连接杆(27)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8),所述安装板(28)下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摄像头(2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的摄像装置,包括环形外框(10)、转动杆(20)和皮带(13),所述转动杆(20)转动安装在所述环形外框(10)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框(10)上表面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12),所述转动杆(20)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从动转轮(2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2)输出端与所述从动转轮(22)之间通过所述皮带(13)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20)下表面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3),所述支撑板(23)内侧转动安装有转动丝杆(24),所述支撑板(23)一侧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25),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5)输出端贯穿所述支撑板(23)与所述转动丝杆(2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丝杆(24)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套(26),所述螺母套(26)外壁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晶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