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液力端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820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节能型液力端总成,包括阀箱,所述阀箱内设置有柱塞通道,柱塞通道内滑动连接有散热型柱塞,散热型柱塞包括塞头部、杆体部,所述塞头部装配在杆体部的一端,所述杆体部的另一端连接有外接动力输入的动力杆;所述杆体部的一端设置有主散热球,所述塞头部设置有与散热球配合的容纳腔,所述塞头部的一端开放;所述主散热球内设置有容纳液钠的第一钠腔,杆体部内设置有与第一钠腔连通的第二钠腔,通过上述部件有效将泵入阀箱内的燃油利用起来,作为散热介质,为散热型柱塞散热,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柱塞热摩擦剧烈,使用寿命短的技术缺陷。同时,阀箱上设置的消泡部件对进入阀箱内的燃油进行消泡,增加了泵油效率。

An energy saving hydraulic end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液力端总成
本技术涉及液力端总成,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节能型液力端总成。
技术介绍
对于柱塞泵来说,其主体结构包括动力端总成和液力端总成。液力端总成的作用是将燃油泵入、泵出,动力端总成的作用是提供泵油动力。对于液力端总成来说,其主体结构包括阀箱,以及设置在阀箱中的柱塞。现有技术公开的液力端总成所适用的柱塞多个一体型,其结构为单一柱形的杆体,利用柱塞的往复运动,改变阀箱内储存燃油腔体的大小,进而实现泵油。然而,对于柱塞来说,其工作过程中不断与柱塞通道进行摩擦,虽然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摩擦,在柱塞上涂抹润滑油,但是,随着柱塞高负荷工作,高强度摩擦,产生的大量热量,容易导致润滑油改性,即高温条件下润滑油的润滑效果降低,进一步增大了柱塞的摩擦。高强度的摩擦极度容易导致柱塞过热,热膨胀加剧进一步增加了摩擦,长此以往,柱塞的密封性降低,泵油效果降低。同时,对于燃油来说,容易产生发泡现象,实际作业过程中,经常发现燃油发泡,尤其是高温条件下,导致柱塞泵的泵油效果降低。现有技术中虽然在燃油泵入前进行消泡处理,但是随着燃油泵入到阀箱中,燃油在阀箱内压力发生变化,仍旧容易发生发泡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节能型液力端总成。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节能型液力端总成,包括阀箱,所述阀箱内设置有柱塞通道,柱塞通道内滑动连接有散热型柱塞,散热型柱塞包括塞头部、杆体部,所述塞头部装配在杆体部的一端,所述杆体部的另一端连接有外接动力输入的动力杆;所述杆体部的一端设置有主散热球,所述塞头部设置有与散热球配合的容纳腔,所述塞头部的一端开放;所述主散热球内设置有容纳液钠的第一钠腔,杆体部内设置有与第一钠腔连通的第二钠腔。优选地,所述主散热球位于杆体部一端的端部中心位置,所述主散热球的球半径小于塞头部的内径,主散热球位于塞头部的容纳腔中。优选地,所述杆体部的一端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多个辅散热球,所述辅散热球内设置有容纳液钠的第三钠腔,杆体部内设置有与第三钠腔连通的第四钠腔。优选地,所述第四钠腔与第三钠腔的连通距离小于第二钠腔与第一钠腔连通距离。优选地,所述辅散热球的设置个数为10个,所述辅散热球以环形凹槽的环心为对称中心,均匀分布在环形凹槽内。优选地,所述节能型液力端总成还包括消泡部件,所述消泡部件用于将阀箱中泵入的燃油进行消泡。优选地,所述阀箱设置有进液阀、出液阀、储油腔,所述储油腔连通进液阀和出液阀;所述消泡部件包括消泡头,所述消泡头内填充有消泡剂,所述消泡头位于储油腔中,所述消泡头连通有消泡管,所述消泡管的端部位于阀箱外,所述消泡管的端部连接有密封件。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螺接消泡管端部的的螺杆头,所述螺杆头设置有密封垫片。优选地,所述消泡部件的设置个数为两个。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公开一种节能型液力端总成,包括阀箱,所述阀箱内设置有柱塞通道,柱塞通道内滑动连接有散热型柱塞,散热型柱塞包括塞头部、杆体部,所述塞头部装配在杆体部的一端,所述杆体部的另一端连接有外接动力输入的动力杆;所述杆体部的一端设置有主散热球,所述塞头部设置有与散热球配合的容纳腔,所述塞头部的一端开放;所述主散热球内设置有容纳液钠的第一钠腔,杆体部内设置有与第一钠腔连通的第二钠腔,通过上述部件有效将泵入阀箱内的燃油利用起来,作为散热介质,为散热型柱塞散热,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柱塞热摩擦剧烈,使用寿命短的技术缺陷。同时,阀箱上设置的消泡部件对进入阀箱内的燃油进行消泡,增加了泵油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散热型柱塞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杆体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主散热球、辅散热球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钠腔、第二钠腔、第三钠腔、第四钠腔的连通关系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消泡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一种节能型液力端总成,包括液力端总成本体,液力端总成本体为现有技术公开柱塞泵使用的常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查阅技术手册即可或者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具体而言,液力端总成本体包括阀箱2、阀箱2设置有进液阀22、出液阀21、储油腔(图中未标出),燃油从进液阀22泵入后,进入储油腔(储油腔连通柱塞通道),再由出液阀21泵出。柱塞泵中(液力端)柱塞的一端始终接触燃油(泵入、泵出燃油时,燃油进入阀箱2后再进入到柱塞通道中,柱塞的一端始终浸泡在燃油中),但并未充分该特性,在该端设置对应的散热结构。因此,基于现有技术缺陷及柱塞的工作特性,利用燃油作为散热介质,对柱塞进行改进,具体而言,本技术的改进点在于:阀箱2内设置有柱塞通道(图中未标出),柱塞通道内滑动连接有散热型柱塞1(散热型柱塞1与柱塞通道过盈配合),散热型柱塞1能够进行自我散热,防止在高速工作过程中,产生过大的摩擦热。散热型柱塞1的散热原理为:散热型柱塞1包括塞头部11、杆体部12,所述塞头部11装配在杆体部12的左端(塞头部11在加工过程中与杆体部12加工成一体成型结构),杆体部12的右端连接有外接动力输入的动力杆(图中未标出),动力杆通过牵拉、推动散热型柱塞1,实现泵油。塞头部11的具体结构为:塞头部11内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左端部为开放结构,燃油可以进入到容纳腔中。杆体部12的左端设置有主散热球13,主散热球13位于容纳腔中,泵油时,燃油进入柱塞通道后,进入容纳腔中,此时,主散热球13浸泡在燃油中(主散热球13的球半径小于塞头部11的内径,主散热球13位于塞头部11的容纳腔中,球半径不与塞头部11的内径接触)。主散热球13内设置有容纳液钠的第一钠腔,杆体部12内设置有与第一钠腔连通的第二钠腔131,第一钠腔内填充有散热介质。散热介质采用温度低时为固态,温度高时为液体的物质,如固体的金属钠块。高温条件下(散热型柱塞1剧烈摩擦,热量大),金属钠块从固态变成液态,而液态的金属钠块与第一钠腔的接触面积增大,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为了增大散热效果,在杆体部12内设置连通第一钠腔的第二钠腔131,第二钠腔131中也填充金属钠块,第二钠腔131与第一钠腔位于整个散热型柱塞1的轴线上(主散热球13位于杆体部12一端的端部中心位置,对应的第二钠腔131位于杆体部12的中心位置)。第二钠腔131与第一钠腔之间通过开设在散热型柱塞1内的流道进行连通,因此,第二钠腔131与第一钠腔之间可以进行热传导(液钠传导介质)。为了进一步增加燃热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液力端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阀箱,所述阀箱内设置有柱塞通道,柱塞通道内滑动连接有散热型柱塞,散热型柱塞包括塞头部、杆体部,所述塞头部装配在杆体部的一端,所述杆体部的另一端连接有外接动力输入的动力杆;/n所述杆体部的一端设置有主散热球,所述塞头部设置有与散热球配合的容纳腔,所述塞头部的一端开放;/n所述主散热球内设置有容纳液钠的第一钠腔,杆体部内设置有与第一钠腔连通的第二钠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液力端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阀箱,所述阀箱内设置有柱塞通道,柱塞通道内滑动连接有散热型柱塞,散热型柱塞包括塞头部、杆体部,所述塞头部装配在杆体部的一端,所述杆体部的另一端连接有外接动力输入的动力杆;
所述杆体部的一端设置有主散热球,所述塞头部设置有与散热球配合的容纳腔,所述塞头部的一端开放;
所述主散热球内设置有容纳液钠的第一钠腔,杆体部内设置有与第一钠腔连通的第二钠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液力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球位于杆体部一端的端部中心位置,所述主散热球的球半径小于塞头部的内径,主散热球位于塞头部的容纳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液力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部的一端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多个辅散热球,所述辅散热球内设置有容纳液钠的第三钠腔,杆体部内设置有与第三钠腔连通的第四钠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液力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钠腔与第三钠腔的连通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润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西南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