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狭小空间抹灰装置的抹灰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4781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狭小空间抹灰装置的抹灰斗,由上料斗和下灰铲组成,所述上料斗为一个下端具有出料口的箱型体,且上料斗的下端向外侧倾斜设置;所述下灰铲的上端与上料斗的出料口的内侧相接,呈铲状,由铲板和设在铲板两侧的挡板组成,所述铲板的下端向外倾斜设置;在上料斗内设有一个顶部伸出上料斗外的柔性混凝土输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得到的用于狭小空间抹灰装置的抹灰斗结构较为简单,上料斗将混凝土集中在上料斗后经出料口流向下灰铲的铲板上,通过向上拉动抹灰斗即可实现对小空间侧壁的抹灰。

Plastering bucket for plastering device in narrow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狭小空间抹灰装置的抹灰斗
本技术涉及一种抹灰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狭小空间抹灰装置的抹灰斗。
技术介绍
在房建过程中,需要对烟道、风井、墙面等地方进行抹灰,以有效地对墙面、烟道、风井等表面形成有效的防护,防止各个位置的表面出现流挂、脱落、开裂的现象。目前抹灰主要是通过人工抹灰或用自动化抹灰装置对墙面进行抹灰,其中,人工抹灰存在施工效率低,抹灰质量得不到控制的缺陷,而自动化抹灰装置抹灰效率高,且抹灰质量好,但由于体型较大,只能应用于大面积墙面抹灰。但在具体房建中,通常会需要对烟道或风井进行抹灰,而烟道和风井由于空间较为狭小,自动抹灰装置不能进入,通常都是由工人在砌筑工程中顺便进行内壁抹灰。采用人工对烟道或风井这些狭小空间进行抹灰,施工效率低、质量很难控制,同时还多有漏抹的情况发生,当砌筑到一定高度之后再去补充内壁抹灰的时候往往很困难。因此烟道、风井等的内壁抹灰时常作为一项工程质量通病无法根除。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应用于狭小空间的抹灰装置,具体来说,该装置包括一个能够支撑在烟道或风井至少两个相对内壁上的支撑架,并在该支撑架一侧设有一个能够与烟道或风井侧壁相贴的抹灰斗,通过拉动支撑架,使抹灰斗随之上移,并对烟道或风井内壁进行抹灰。由此,抹灰斗的设计极为重要,需要其强度高、重量适中,便于拉动,同时,还要确保抹灰斗能够进行抹灰,且有足够的混凝土在抹灰斗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强度高、重量小,拉动方便的一种用于狭小空间抹灰装置的抹灰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狭小空间抹灰装置的抹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抹灰斗由上料斗和下灰铲组成,所述上料斗为一个下端具有出料口的箱型体,且上料斗的下端向外侧倾斜设置;所述下灰铲的上端与上料斗的出料口的内侧相接,呈铲状,由铲板和设在铲板两侧的挡板组成,所述铲板的下端向外倾斜设置;在上料斗内设有一个顶部伸出上料斗外的柔性混凝土输料管。这样,在使用时,通过将柔性混凝土输料管上端接搅拌器的出料口,就能为料斗提供源源不断的混凝土。而所采用的柔性混凝土输料管既具有很好的强度,还具有一定的柔性,便于对柔性混凝土输料管上拉和布置。而将抹灰斗采用上料斗和下灰铲组成,其结构较为简单,同时,将上料斗倾斜设置不但能够便于引导混凝土向下流动,将其设为箱型体后,还能够将混凝土集中在料斗处,防止混凝土经料斗过多时,混凝土从料斗内外溢出去,造成混凝土的浪费。而下灰铲主要通过上料斗处所流出的混凝土与烟道或风井内壁进行抹灰。另外,上料斗和铲板的体积都较小,能够吊放到狭小空间内,同时,上料斗中部呈空心状,下灰铲由三块板材构成,重量小,拉动方便。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斗包括间隔设置的内侧斜板和外侧斜板,所述内侧斜板和外侧斜板的下端均向外倾斜设置,外侧斜板与内侧斜板处于相对面,在外侧斜板与内侧斜板之间设有两块引流板,引流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外侧斜板和内侧斜板的侧边固定连接。这样,上料斗的内侧斜板呈斜向设置后,能对混凝土进行导流的作用,混凝土外侧斜板呈斜向设置后,能够避免外侧斜板与烟道或风井内壁摩擦,影响料斗和支撑架的上移,同时还具有增加料斗使用寿命的特点。所设置的两块引流板主要用于连接内侧斜板和外侧斜板,两上料斗合围成一个箱型体,同时,由于进一步的,所述下灰铲可转动地安装在上料斗的下端,下灰铲的铲板上端与上料斗的内侧斜板下端通过合页连接。这样,将下灰铲转动地安装在上料斗上后,当需要调节下灰铲到待抹灰的烟道或风井内壁之间的间距时,上料斗保持固定不动,进而能够有效保证上料斗上端与支撑架的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呈矩形,出料口的长度与铲板上端的长度一致。这样,出料口与铲板长度相对应,能够确保铲板长度方向上都具有混凝土,而铲板的长度又与烟道或风井待抹灰内壁的宽度相对应,进而可一次性对烟道或风井内壁抹灰完成。进一步的,所述内侧斜板的倾斜角度为30°-60°,外侧斜板的倾斜角度为45°-75°。这样,上述倾斜角度适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混凝土的流动性,为后期抹灰质量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进一步的,上料斗和下灰铲均采用钢板或铁板制成。这样,上料斗和下灰铲的强度都较高,能够满足混凝土的重力,同时,其使用寿命也高。进一步的,在上料斗内固定安装有一中部具有套筒的横向安装件,所述柔性混凝土输料管的下端套在套筒内。这样,可对柔性混凝土输料管的下端就行初步固定,避免在上拉混凝土管的过程中将混凝土管的下端拔出上料斗外。进一步的,所述抹灰斗的长度为300mm—1200mm,宽度为300mm—1200mm,高度为300mm—1200mm。这样,灰铲的长度小,能够满足将其应用在狭小空间的目的。进一步的,在上料斗的内侧斜板上端还设有紧固筒,在紧固筒的侧壁设有一通孔。这样,紧固筒可与抹灰斗配合使用的支撑架通过套接并用顶紧螺栓的方式进行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可便于抹灰斗的更换,从而使各种规格的抹灰斗与同一支撑架配合,减少了抹灰装置的制作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得到的用于狭小空间抹灰装置的抹灰斗具有如下优点:1、抹灰斗采用上料斗和下灰铲组成,其结构较为简单,上料斗将混凝土集中在料斗处,防止混凝土经上料斗过多时,混凝土从上料斗内外溢出去,同时,上料斗和下灰铲均向外倾斜,能够为混凝土提供较好的流动条件,进而有效保证灰铲抹灰的质量。2、上料斗中部呈空心状,下灰铲由三块板材构成,重量小,拉动方便。3、性混凝土管既具有很好的强度,还具有一定的柔性,便于对柔性混凝土输料管上拉和布置,在使用时,通过将柔性混凝土输料管上端接搅拌器的出料口,就能为料斗提供源源不断的混凝土。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抹灰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抹灰斗的侧面剖视图。图中:柔性混凝土输料管1、上料斗2、内侧斜板21、引流板22、外侧斜板23、出料口24、横向安装件25、套筒26、紧固筒27、通孔28、下灰铲3、铲板31、挡板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狭小空间抹灰装置的抹灰斗,所述抹灰斗由上料斗2和下灰铲3组成,所述上料斗2为一个下端具有出料口24的箱型体,且上料斗2的下端向外侧倾斜设置,上料斗2包括间隔设置的内侧斜板21和外侧斜板23,所述内侧斜板21和外侧斜板23的下端均向外倾斜设置,外侧斜板23与内侧斜板21处于相对面,在外侧斜板23与内侧斜板21之间设有两块引流板22,两引流板22的下端均向外倾斜设置,且引流板2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外侧斜板23和内侧斜板21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下灰铲3的上端与上料斗2的出料口24的内侧相接,呈铲状,由铲板31和设在铲板31两侧的挡板32组成,所述铲板31的下端向外倾斜设置;在上料斗2内设有一个顶部伸出上料斗2外的柔性混凝土输料管1。本实施例中的下灰铲3可转动地安装在上料斗2的下端,下灰铲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狭小空间抹灰装置的抹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抹灰斗由上料斗(2)和下灰铲(3)组成,所述上料斗(2)为一个下端具有出料口(24)的箱型体,且上料斗(2)的下端向外侧倾斜设置;所述下灰铲(3)的上端与上料斗(2)的出料口(24)的内侧相接,呈铲状,由铲板(31)和设在铲板(31)两侧的挡板(32)组成,所述铲板(31)的下端向外倾斜设置;在上料斗(2)内设有一个顶部伸出上料斗(2)外的柔性混凝土输料管(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狭小空间抹灰装置的抹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抹灰斗由上料斗(2)和下灰铲(3)组成,所述上料斗(2)为一个下端具有出料口(24)的箱型体,且上料斗(2)的下端向外侧倾斜设置;所述下灰铲(3)的上端与上料斗(2)的出料口(24)的内侧相接,呈铲状,由铲板(31)和设在铲板(31)两侧的挡板(32)组成,所述铲板(31)的下端向外倾斜设置;在上料斗(2)内设有一个顶部伸出上料斗(2)外的柔性混凝土输料管(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狭小空间抹灰装置的抹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斗(2)包括间隔设置的内侧斜板(21)和外侧斜板(23),所述内侧斜板(21)和外侧斜板(23)的下端均向外倾斜设置,外侧斜板(23)与内侧斜板(21)处于相对面,在外侧斜板(23)与内侧斜板(21)之间设有两块引流板(22),引流板(2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外侧斜板(23)和内侧斜板(21)的侧边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狭小空间抹灰装置的抹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灰铲(3)可转动地安装在上料斗(2)的下端,下灰铲(3)的铲板(31)上端与上料斗(2)的内侧斜板(21)下端通过合页连接。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昌莅吴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