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用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459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用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系统外壳、热交换芯、接线箱、第二排气口、第一进气口、负离子发生器、外壳顶盖、紫外线杀菌装置、第一排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空气驱动装置,所述新风系统外壳的内部被分隔板分割为第一排气室、第二进气室、第二排气室和第一进气室,且第一排气室、第二进气室、第二排气室和第一进气室呈逆时针分布,所述第一排气室、第二进气室、第二排气室和第一进气室的交界处安装有热交换芯,所述新风系统外壳的一侧侧面的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气室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有效,且功能齐全,能有效的提高特种车辆内部的舒适度。

A new air system fo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用新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新风系统
,具体为一种车载用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相对来说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或者大面积办公区使用,而无管道新风系统因为安装方便,更适合家庭使用。奥斯顿·淳以1935年,在经过多番尝试后专利技术、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过滤空气污染的热交换设备,也称之为新风系统。现有的用于特种车辆的新风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只能单纯的实现空气净化或空气热交换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用新风系统旨在改善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载用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系统外壳、热交换芯、接线箱、第二排气口、第一进气口、负离子发生器、外壳顶盖、紫外线杀菌装置、温度传感器、第一排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空气驱动装置,所述新风系统外壳的内部被分隔板分割为第一排气室、第二进气室、第二排气室和第一进气室,且第一排气室、第二进气室、第二排气室和第一进气室呈逆时针分布,所述第一排气室、第二进气室、第二排气室和第一进气室的交界处安装有热交换芯,所述新风系统外壳的一侧侧面的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气室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外壳的一侧侧面的另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与第二排气室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外壳的另一侧侧面的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与第一排气室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外壳的另一侧侧面的另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第二进气室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外壳的顶部表面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外壳顶盖,所述空气驱动装置设置为两个,且分别套装在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上。进一步的,所述新风系统外壳的表面一侧安装有接线箱,所述空气驱动装置通过导线与接线箱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室靠近第一排气口的一侧安装有活性炭过滤网。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气室的内部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第一进气室的内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装置,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和紫外线杀菌装置均通过导线与接线箱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进气室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安装有过滤网。进一步的,所述空气驱动装置的内部一侧通过电机支架安装有风机,空气驱动装置的内部另一侧开设有套管,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的内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时先接上外接电源进行供电,在运行时,安装在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上的空气驱动装置同时运转,从而将车内的污浊空气先后经由第一排气口、第一排气室、热交换芯、第二排气室和第二排气口排出车外,同时将车外的清新空气先后经由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室、热交换芯、第二进气室和第二进气口吸入车内,此过程中清新空气与污浊空气在热交换芯处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清新空气进行预热,有利于减少车内热量流失,由于第一进气室的内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装置,当清新空气经过第一进气室时,通过紫外线杀菌装置可以对空气进行杀菌消毒,有利于提高车内空气的洁净度,通过负离子发生器通电运转可以产生负离子,在进行换气时,负离子可以跟随清新空气进入车内,负离子有利于身体健康,从而提高车内的舒适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车载用新风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车载用新风系统的第二进气口和空气驱动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一种车载用新风系统的空气驱动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新风系统外壳;2、热交换芯;3、接线箱;4、第二排气口;5、第一进气口;6、过滤网;7、负离子发生器;8、外壳顶盖;9、紫外线杀菌装置;11、第一排气口;12、活性炭过滤网;13、第二进气口;14、空气驱动装置;15、套管;16、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车载用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系统外壳1、热交换芯2、接线箱3、第二排气口4、第一进气口5、负离子发生器7、外壳顶盖8、紫外线杀菌装置9、温度传感器10、第一排气口11、第二进气口13和空气驱动装置14,新风系统外壳1的内部被分隔板分割为第一排气室、第二进气室、第二排气室和第一进气室,且第一排气室、第二进气室、第二排气室和第一进气室呈逆时针分布,第一排气室、第二进气室、第二排气室和第一进气室的交界处安装有热交换芯2,新风系统外壳1的一侧侧面的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一进气口5,第一进气口5与第一进气室相连通,新风系统外壳1的一侧侧面的另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二排气口4,第二排气口4与第二排气室相连通,新风系统外壳1的另一侧侧面的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一排气口11,第一排气口11与第一排气室相连通,新风系统外壳1的另一侧侧面的另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二进气口13,第二进气口13与第二进气室相连通,新风系统外壳1的顶部表面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外壳顶盖8,空气驱动装置14设置为两个,且分别套装在第二进气口13和第二排气口4上。参照图1所示,新风系统外壳1的表面一侧安装有接线箱3,空气驱动装置14通过导线与接线箱3电性连接。参照图1所示,第一排气室靠近第一排气口11的一侧安装有活性炭过滤网12。参照图1所示,第二进气室的内部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7,第一进气室的内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装置9,负离子发生器7和紫外线杀菌装置9均通过导线与接线箱3电性连接,第一进气室靠近第一进气口5的一侧安装有过滤网6。参照图1和图3所示,空气驱动装置14的内部一侧通过电机支架安装有风机16,空气驱动装置14的内部另一侧开设有套管15,紫外线杀菌装置9的内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使用时先接上外接电源进行供电,在运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用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系统外壳(1)、热交换芯(2)、接线箱(3)、第二排气口(4)、第一进气口(5)、负离子发生器(7)、外壳顶盖(8)、紫外线杀菌装置(9)、第一排气口(11)、第二进气口(13)和空气驱动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外壳(1)的内部被分隔板分割为第一排气室、第二进气室、第二排气室和第一进气室,且第一排气室、第二进气室、第二排气室和第一进气室呈逆时针分布,所述第一排气室、第二进气室、第二排气室和第一进气室的交界处安装有热交换芯(2),所述新风系统外壳(1)的一侧侧面的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一进气口(5),所述第一进气口(5)与第一进气室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外壳(1)的一侧侧面的另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二排气口(4),所述第二排气口(4)与第二排气室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外壳(1)的另一侧侧面的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一排气口(11),所述第一排气口(11)与第一排气室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外壳(1)的另一侧侧面的另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二进气口(13),所述第二进气口(13)与第二进气室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外壳(1)的顶部表面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外壳顶盖(8),所述空气驱动装置(14)设置为两个,且分别套装在第二进气口(13)和第二排气口(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用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系统外壳(1)、热交换芯(2)、接线箱(3)、第二排气口(4)、第一进气口(5)、负离子发生器(7)、外壳顶盖(8)、紫外线杀菌装置(9)、第一排气口(11)、第二进气口(13)和空气驱动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外壳(1)的内部被分隔板分割为第一排气室、第二进气室、第二排气室和第一进气室,且第一排气室、第二进气室、第二排气室和第一进气室呈逆时针分布,所述第一排气室、第二进气室、第二排气室和第一进气室的交界处安装有热交换芯(2),所述新风系统外壳(1)的一侧侧面的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一进气口(5),所述第一进气口(5)与第一进气室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外壳(1)的一侧侧面的另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二排气口(4),所述第二排气口(4)与第二排气室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外壳(1)的另一侧侧面的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一排气口(11),所述第一排气口(11)与第一排气室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外壳(1)的另一侧侧面的另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二进气口(13),所述第二进气口(13)与第二进气室相连通,所述新风系统外壳(1)的顶部表面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外壳顶盖(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川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钊铭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