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模装置,其设于链条模具(50)的上端,且靠近所述链条模具(50)的一端设置,所述链条模具(50)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连接的单元槽(51),所述起模装置包括:一支架(10),其被构造成跨越所述链条模具(50)设置;和一起模钩(20),其一端可枢转地与所述支架(10)相连,其另一端置于所述单元槽(51)内,其中,当链条转动时,所述起模钩(20)依次与单元槽(51)相抵止并将铸造件与单元槽(51)分离。该装置可以实现对单元槽内的铸造件的自动起模,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
Mold lif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模装置。
技术介绍
链条模具为由多个模具单元槽铰接在一起呈链条状的结构,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随着链条模具的转动,向位于链条模具上端面起始端的单元槽内依次注入金属溶液,例如铝液,随着连接的转动,当注入金属溶液的单元槽运行至终点端时,位于单元槽内的铝液降温成型,然后将其从单元槽内取出,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取出金属制品后的单元槽随着链条模具的旋转,由其下端面再旋转至其上端面上,进行下一次循环操作;但是现有技术中,从单元槽内取成型的铝制品多通过人工进行,这种起模方式效率低,费时费力,还会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起模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对单元槽内的铸造件的自动起模,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起模装置,所述链条模具套设于滚筒上,并与所述滚筒同步转动,所述起模装置设于链条模具的上端,且靠近所述链条模具的一端设置,所述链条模具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连接的单元槽,所述起模装置包括:一支架,其被构造成跨越所述链条模具设置;和一起模钩,其一端可枢转地与所述支架相连,其另一端置于所述单元槽内,其中,当链条转动时,所述起模钩依次与单元槽相抵止并将铸造件与单元槽分离。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支架上可枢转地设置一起模钩,通过起模钩的重力可以使其下压在链条模具上,并随着链条模具的转动,起模钩依次与单元槽相抵止并将铸造件与单元槽分离;该装置可以实现对单元槽内的铸造件的自动起模,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另外,根据本技术的起模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支架可枢转地连接,所述起模钩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座与所述支架相连。优选地,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链条模具的两侧,且沿着所述链条的传动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还包括一支撑臂,其被构造成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在旋转轴上,第二连接端抵止在滚轮上,当所述链条模具转动时,所述支撑臂带动起模钩起伏运动。优选地,所述滚轮设置于相邻两个单元槽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的第二连接端与滚轮相接触的面为倾斜面。优选地,所述起模钩包括一悬杆部和与所述悬杆部相连的起模部,所述起模部适于抵止在链条模具的上端。优选地,所述悬杆部与所述起模部之间呈钝角夹角。优选地,所述起模部的下端形成为一锥形结构。根据本技术的起模装置,其附加技术特征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将支撑臂的第二连接端与滚轮相接触的面为设置成倾斜面,这样可以使支撑臂在滚轮的作用下逐渐上扬,进而更加稳定地将起模钩上扬,使支撑臂上扬更加稳定,避免高度突变使起模钩瞬间上扬或下压而对铸造件造成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起模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中:支架10;起模钩20;悬杆部21;起模部22;支撑臂30;第一连接端31;第二连接端32;旋转轴40;轴承座41;链条模具50;单元槽51;滚轴52;挡板53;滚轮5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图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附图提供以下描述,以助于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全面理解。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做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集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技术。单数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除非在其间存在语境、方案上的显著差异。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含技术术语与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
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还应理解的是,术语(比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限定。根据本技术的一种起模装置,如图1、图2所示,其设于链条模具50的上端,链条模具50套设于设于两个间隔设置的滚筒60上,使链条模具50整体呈现长圆形链条环结构,滚筒60上设有凸起,所述链条模具50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连接的单元槽51,所述单元槽51的两侧可转动地设置滚轮54,且所述滚轮54沿着所述链条模具50的传动方向间隔设置,凸起与间隔设置的滚轮54相啮合,滚筒60的转动带动链条模具50随之转动,且靠近所述链条模具50的一端设置,所述链条模具50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连接的单元槽51,也就是说,由于链条模具50为一环形结构,在链条模具50的起始端进行浇注,将起模装置设于其终止端进行起模,然后铸造件由终止端落入箱体内,以便进行下一步加工,所述起模装置包括:支架10和起模钩20。一支架10,其被构造成跨越所述链条模具50设置;主要用于对起模钩20的支撑。一起模钩20,其一端可枢转地与所述支架10相连,其另一端置于所述单元槽51内,其中,当链条转动时,所述起模钩20依次与单元槽51相抵止并将铸造件与单元槽51分离;也就是说,起模钩20会在链条的转动下依次扫略各个单元槽51,并将铸造件与单元槽51进行分离。可以理解的是,在支架10上可枢转地设置一起模钩20,通过起模钩20的重力可以使其下压在链条模具50上,并随着链条模具50的转动,起模钩20依次与单元槽51相抵止并将铸造件与单元槽51分离;该装置可以实现对单元槽51内的铸造件的自动起模,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旋转轴40,所述旋转轴40与所述支架10可枢转地连接,所述起模钩20与所述旋转轴40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旋转轴40的两端通过轴承座41与所述支架10相连,这样可以实现起模钩20与支架10之间的枢转连接,由于单元槽51为槽型结构,起模钩20在重力作用下依次扫略单元槽51时,呈现上下浮动运动。优选地,还包括:滚轮54,所述滚轮54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链条模具50的两侧,且沿着所述链条的传动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单元槽51的两侧设置滚轴52,相邻两个单元槽51之间通过挡板53连接以形成链条状,而位于挡板53的外侧可转动地设置滚轮54。优选地,还包括一支撑臂30,其被构造成第一连接端31固定连接在旋转轴40上,第二连接端32抵止在滚轮54上,当所述链条模具50转动时,所述支撑臂30带动起模钩20起伏运动。且所述滚轮54设置于相邻两个单元槽51之间,也就是说,当支撑臂30的第二连接端32与滚轮54相抵止时,所述起模钩20适于位于相邻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模装置,链条模具(50)套设于滚筒(60)上,并与所述滚筒(60)同步转动,所述起模装置设于链条模具(50)的上端,且靠近所述链条模具(50)的一端设置,所述链条模具(50)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连接的单元槽(51),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模装置包括:/n一支架(10),其被构造成跨越所述链条模具(50)设置;和/n一起模钩(20),其一端可枢转地与所述支架(10)相连,其另一端置于所述单元槽(51)内,/n其中,当链条转动时,所述起模钩(20)依次与单元槽(51)相抵止并将铸造件与单元槽(51)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模装置,链条模具(50)套设于滚筒(60)上,并与所述滚筒(60)同步转动,所述起模装置设于链条模具(50)的上端,且靠近所述链条模具(50)的一端设置,所述链条模具(50)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连接的单元槽(51),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模装置包括:
一支架(10),其被构造成跨越所述链条模具(50)设置;和
一起模钩(20),其一端可枢转地与所述支架(10)相连,其另一端置于所述单元槽(51)内,
其中,当链条转动时,所述起模钩(20)依次与单元槽(51)相抵止并将铸造件与单元槽(51)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旋转轴(40),所述旋转轴(40)与所述支架(10)可枢转地连接,所述起模钩(20)与所述旋转轴(4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40)的两端通过轴承座(41)与所述支架(1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滚轮(54),所述滚轮(54)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链条模具(50)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昭然,李春丽,李林,魏亮,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轩辕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