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种植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271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板下种植食用菌的大棚,具体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它包括光伏发电装置与食用菌大棚,食用菌大棚利用棚体内部的光伏立柱作为中心点,钢拱架相连接形成弓型大棚。光伏组件与光伏发电系统相连。本农光互补型食用菌光伏大棚资源利用率高,结构安全简便,使用年限长,既节约了土地,又保证了食用菌质量,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Mushroom planting sh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用菌种植大棚
本技术涉及农光互补食用菌领域,属于食用菌种植领域。
技术介绍
食用菌如黑木耳、姬松茸、平菇、小木耳、灵芝等品种在本地有多年种植,种植零散,土地资源稀缺。太阳能光伏发电与高效农业结合是近年来国内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其设计构想是将传统的食用菌大棚与光伏发电系统相结合,实现综合利用。例如授权公告为:CN104350977A,专利名称为《食用菌用光伏大棚》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在光伏的北面设置食用菌大棚。此类大棚存在的缺陷:1、食用菌大棚仅仅利用了光伏板以北的区域,没有充分利用光伏板下区域,土地没有很好的利用。例如授权公告为CN105638307A,专利名称为《一种带有光伏发电系统的食用菌大棚》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带有光伏发电系统的食用菌大棚。主要解决了光伏板下土地稀缺的问题。但是此大棚可利用空间少,棚内设置比较繁琐,温湿度要求较高,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将食用菌大棚与光伏发电系统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土地,简便易操作,运用此大棚不仅可以种植黑木耳,还可以种植姬松茸、平菇等菌类,实用性强,投入产出比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在于: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种植食用菌的棚体,在地面上浇筑若干个分别位于棚体内部和外部的水泥墩,以及用于对棚体内排水的排水沟;每根所述水泥墩上安装有光伏立柱;位于棚体内部和外部水泥墩上光伏立柱通过支撑横梁连接;相邻所述支撑横梁通过光伏檩条连接;所述光伏檩条上部安装有檩托板;所述檩托板上设置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与光伏发电系统相连;所述棚体,由若干个位于棚体内部水泥墩上光伏立柱的两侧搭接的钢拱架;两个搭接所述钢拱架与光伏立柱通过镀锌三角铁焊接固定;同侧且相邻所述钢拱架通过圆钢管卡槽固定;所述钢拱架上依次铺设有聚乙烯薄膜、草苫和聚乙烯薄膜。本技术所述的食用菌种植大棚的优化方案:所述棚体两端分别设有棚门,两侧上设有若干个通风窗用稻草苫竖式覆盖。通风窗既保证了食用菌生长对氧气的需求,又可以有效控制棚内温湿度。提高了食用菌质量。棚门用毛毡粘实,保证棚内温度。本技术所述的食用菌种植大棚的优化方案:所述支撑横梁与地面的夹角为25-30°。角度综合考虑了不同光照,食用菌弱光的特点,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最大经济效益和最大发电量的要求。本技术所述的食用菌种植大棚的优化方案:所述棚体内安装带有喷头的水管,用于调节棚体内的湿度;所述棚体内安装有用竹竿间隔搭建的多层菌架,在所述菌架一侧设有过道。留有1m-1.2m过道,便于人员进行清理杂菌,喷水、采收等管理。本技术所述的食用菌种植大棚的优化方案:所述支撑横梁与地面的夹角为27°。本技术所述的食用菌种植大棚的优化方案:所述棚体呈东西方向延伸;所述檩托板上的光伏组件位于所述棚体的南侧,有利于充分吸收阳光。本技术所述的食用菌种植大棚的优化方案:所述排水沟宽50cm、深50cm,长度与所述棚体相同。排水沟可避免夏季雨水进入棚内,造成对食用菌的危害。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光伏发电与食用菌大棚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不仅实现了光伏发电,还将食用菌大棚整合,连片种植,利于管理,避免了杂菌感染。食用菌大棚安装简便,钢结构稳定且成本低,空间利用率高,大大降低了种植投资风险,提高了投入产出比,更有利于推广运用。本农光互补型食用菌光伏大棚资源利用率高,结构安全简便,使用年限长,既节约了土地,又保证了食用菌质量,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泥墩;2-光伏立柱;3-支撑横梁;4-光伏檩条;5-檩托板;6-镀锌三角铁;7-钢拱架;8-圆钢管;9-喷头;10-菌架;11-过道;12-棚门;13-排水沟。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种植食用菌的棚体,在地面上浇筑若干个分别位于棚体内部和外部的水泥墩1,以及用于对棚体内排水的排水沟13;每根所述水泥墩1上安装有光伏立柱2;位于棚体内部和外部水泥墩1上光伏立柱2通过支撑横梁3连接;相邻所述支撑横梁3通过光伏檩条4连接;所述光伏檩条4上部安装有檩托板5;所述檩托板5上设置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与光伏发电系统相连;所述棚体,由若干个位于棚体内部水泥墩1上光伏立柱2的两侧搭接的钢拱架7;两个搭接所述钢拱架7与光伏立柱2通过镀锌三角铁6焊接固定;同侧且相邻所述钢拱架7通过圆钢管8卡槽固定;所述钢拱架7上依次铺设有聚乙烯薄膜、草苫和聚乙烯薄膜。所述棚体两端分别设有棚门12,两侧上设有若干个通风窗用稻草苫竖式覆盖。所述支撑横梁3与地面的夹角为25-30°。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横梁3与地面的夹角为27°。所述棚体内安装带有喷头的水管,用于调节棚体内的湿度;所述棚体内安装有用竹竿间隔搭建的多层菌架10,在所述菌架10一侧设有过道11。所述棚体呈东西方向延伸;所述檩托板5上的光伏组件位于所述棚体的南侧,有利于充分吸收阳光,光伏组件应满足南低北高。所述排水沟13宽50cm、深50cm,长度与所述棚体相同。所述食用菌种植大棚,根据种植品种不同,可以采用遮光、密闭、保温等措施,作为食用菌大棚的发菌棚,姬松茸的种植棚,还可以利用通风,降温,开启通风窗作为食用菌毛木耳的出菜棚,平菇的种植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种植食用菌的棚体,在地面上浇筑若干个分别位于棚体内部和外部的水泥墩(1),以及用于对棚体内排水的排水沟(13);/n每根所述水泥墩(1)上安装有光伏立柱(2);位于棚体内部和外部水泥墩(1)上光伏立柱(2)通过支撑横梁(3)连接;相邻所述支撑横梁(3)通过光伏檩条(4)连接;所述光伏檩条(4)上部安装有檩托板(5);所述檩托板(5)上设置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与光伏发电系统相连;/n所述棚体,由若干个位于棚体内部水泥墩(1)上光伏立柱(2)两侧搭接的钢拱架(7)形成弓型大棚;两个搭接所述钢拱架(7)与光伏立柱(2)通过镀锌三角铁(6)焊接固定;同侧且相邻所述钢拱架(7)通过圆钢管(8)卡槽固定;/n所述钢拱架(7)上依次铺设有聚乙烯薄膜、草苫和聚乙烯薄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种植食用菌的棚体,在地面上浇筑若干个分别位于棚体内部和外部的水泥墩(1),以及用于对棚体内排水的排水沟(13);
每根所述水泥墩(1)上安装有光伏立柱(2);位于棚体内部和外部水泥墩(1)上光伏立柱(2)通过支撑横梁(3)连接;相邻所述支撑横梁(3)通过光伏檩条(4)连接;所述光伏檩条(4)上部安装有檩托板(5);所述檩托板(5)上设置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与光伏发电系统相连;
所述棚体,由若干个位于棚体内部水泥墩(1)上光伏立柱(2)两侧搭接的钢拱架(7)形成弓型大棚;两个搭接所述钢拱架(7)与光伏立柱(2)通过镀锌三角铁(6)焊接固定;同侧且相邻所述钢拱架(7)通过圆钢管(8)卡槽固定;
所述钢拱架(7)上依次铺设有聚乙烯薄膜、草苫和聚乙烯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两端分别设有棚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海军周前锋李德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