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新的CD73抗体、其制备和用途本申请含有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序列表,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并入。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改进的抗-CD73抗体,与现有技术的抗-CD73抗体相比,改进的抗-CD73抗体结合具有促癌作用的膜结合形式的CD73蛋白并且特异性抑制其酶活性,同时基本上不抑制参与心脏保护的可溶形式的CD73蛋白。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产生这种特异性抗-CD73抗体的方法,以及其用途,包括作为药物的用途和在用于治疗、减轻、预防和诊断癌症的方法中的用途。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抗-CD73单克隆抗体具有作为用于作为单独的治疗或者与阿霉素组合治疗癌症(例如,AML,ALL)和其他免疫介导疾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新药潜力。
技术介绍
对于引起较少严重不良副反应的有效的癌症疗法存在有重大医疗需求。目前的疗法通常缺乏特异性,而且常常由于针对化疗和放疗的固有或获得性耐受性而失效。外核苷酸酶CD73是糖基磷脂酰肌醇(GPI)-连接的膜结合糖蛋白,其将细胞外一磷酸腺苷(AMP)转化成腺苷(ADO)。可溶形式的CD73可以通过GPI锚的溶蛋白性裂解或水解从膜脱落。CD73是ATP衰变为腺苷的限速酶,其发挥不同的促癌作用机制。该分子表达于免疫效应细胞上,在该处其有助于免疫抑制作用和低反应性(hyporesponsiveness);另外,也跨许多种类型的癌症而得以高水平表达。CD73也见于许多种组织中,包括结肠、脑、肾、肝、肺和心脏,另外还见于白血球上以及内皮上。存在着该酶的表达和功能在缺氧条件下以及通过若干促炎介质的存在而上调的证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CD73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所述抗-CD37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表现出以下特性中的一种或多种:/ni)特异性抑制膜结合形式的CD73的酶活性;/nii)基本上不抑制可溶形式的CD73蛋白的酶活性,其中抑制膜结合形式的CD73的酶活性;/niii)基本上不抑制可溶形式的CD73蛋白的酶活性,其中结合膜结合形式的CD73蛋白并抑制所述膜结合形式的CD73的酶活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23 LU LU1002651.一种抗-CD73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所述抗-CD37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表现出以下特性中的一种或多种:
i)特异性抑制膜结合形式的CD73的酶活性;
ii)基本上不抑制可溶形式的CD73蛋白的酶活性,其中抑制膜结合形式的CD73的酶活性;
iii)基本上不抑制可溶形式的CD73蛋白的酶活性,其中结合膜结合形式的CD73蛋白并抑制所述膜结合形式的CD73的酶活性。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所述酶活性是EC3.1.3.5。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增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的TNFα释放。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所述膜结合形式的CD73蛋白位于癌细胞或源自所述癌细胞的细胞外囊泡(EV)上。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所述抗体是单克隆抗体。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包含以下多肽中的一个或多个:
i)与SEQIDNO:9所示的VH区多肽序列的同一性为至少60%或更高的多肽;
ii)与SEQIDNO:10所示的H-CDR1多肽序列的同一性为至少60%或更高的多肽;
iii)与SEQIDNO:11所示的H-CDR2区多肽序列的同一性为至少60%或更高的多肽;
iv)与SEQIDNO:12所示的H-CDR3区多肽序列的同一性为至少60%或更高的多肽;
v)与SEQIDNO:13所示的VL区多肽序列的同一性为至少60%或更高的多肽;
vi)与SEQIDNO:14所示的L-CDR1区多肽序列的同一性为至少60%或更高的多肽;
vii)与SEQIDNO:15所示的L-CDR2区多肽序列的同一性为至少60%或更高的多肽;
viii)与SEQIDNO:16所示的L-CDR3区多肽序列的同一性为至少60%或更高的多肽;
ix)在与SEQIDNO:9的31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F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在与SEQIDNO:9的42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T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i)在与SEQIDNO:9的53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T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ii)在与SEQIDNO:9的61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R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iii)在与SEQIDNO:9的84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D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iv)在与SEQIDNO:9的85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S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v)在与SEQIDNO:9的86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L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vi)在与SEQIDNO:9的90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E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vii)在与SEQIDNO:9的105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G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viii)在与SEQIDNO:9的106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Y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ix)在与SEQIDNO:9的107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R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x)在与SEQIDNO:9的108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G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xi)在与SEQIDNO:9的109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G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xii)在与SEQIDNO:9的110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Y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xiii)在与SEQIDNO:9的111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F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xiv)在与SEQIDNO:9的115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D的重链可变区多肽;
xxv)以下重链可变区多肽:使用SEQIDNO:9的编号,在与SEQIDNO:9的31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F;在与SEQIDNO:9的42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T;在与SEQIDNO:9的53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T;在与SEQIDNO:9的61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R;在与SEQIDNO:9的84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D;在与SEQIDNO:9的85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S;在与SEQIDNO:9的86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L;在与SEQIDNO:9的90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E;在与SEQIDNO:9的105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G;在与SEQIDNO:9的106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Y;在与SEQIDNO:9的107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R;在与SEQIDNO:9的108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G;在与SEQIDNO:9的109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G;在与SEQIDNO:9的110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Y;在与SEQIDNO:9的111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F;在与SEQIDNO:9的115位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氨基酸D;
xxvi)如i)中所定义的多肽,还在其重链可变区中包含如xxv)中所定义的氨基酸;
xxvii)如ii)中所定义的多肽,还在其重链可变区中包含如xxv)中所定义的氨基酸;
xxviii)如iii)中所定义的多肽,还在其重链可变区中包含如xxv)中所定义的氨基酸;
xxix)如iv)中所定义的多肽,还在其重链可变区中包含如xxv)中所定义的氨基酸。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i)在其重链可变区中,H-CDR1,如SEQIDNOs:10所示;
ii)在其重链可变区中,H-CDR2,如SEQIDNOs:11所示;
iii)在其重链可变区中,H-CDR3,如SEQIDNOs:12所示;
iv)在其重链可变区中,H-CDR1和H-CDR2,如SEQIDNOs:10和11所示;
v)在其重链可变区中,H-CDR1和H-CDR3,如SEQIDNOs:10和12所示;
vi)在其重链可变区中,H-CDR2和H-CDR3,如SEQIDNOs:11和12所示;
vii)在其重链可变区中,H-CDR1、H-CDR2和H-CDR3,如SEQIDNOs:10、11和12所示;
viii)在其轻链可变区中,L-CDR1,如SEQIDNOs:14所示;
ix)在其轻链可变区中,L-CDR2,如SEQIDNOs:15所示;
x)在其轻链可变区中,L-CDR3,如SEQIDNOs:16所示;
xi)在其轻链可变区中,L-CDR1和L-CDR2,如SEQIDNOs:14和15所示;
xii)在其轻链可变区中,L-CDR1和L-CDR3,如SEQIDNOs:14和16所示;
xiii)在其轻链可变区中,L-CDR2和L-CDR3,如SEQIDNOs:15和16所示;
xiv)在其轻链可变区中,L-CDR1、L-CDR2和L-CDR3,如SEQIDNOs:14、15和16所示;
xv)在其重链可变区中,H-CDR1、H-CDR2和H-CDR3,如SEQIDNOs:10、11和12所示;和在其轻链可变区中,L-CDR1、L-CDR2和L-CDR3,如SEQIDNOs:14、15和16所示;
xvi)在其重链可变区中,如SEQIDNO:9所示的VH区序列;
xvii)在其轻链可变区中,如SEQIDNO:13所示的VL区序列;
xviii)在其重链可变区中,如SEQIDNO:9所示的VH区序列;和在其轻链可变区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蔡德勒,B·冯诺贝克,R·菲德勒,S·浩克,
申请(专利权)人: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健康与环境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