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形状隐蔽的注塑件的铆接螺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3695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形状隐蔽的注塑件的铆接螺柱,涉及五金零件技术领域。该用于形状隐蔽的注塑件的铆接螺柱,包括底片,所述底片的顶部焊接有螺母,且螺母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螺纹柱的底端贯穿底片的底部,螺纹柱顶部的左右两侧呈对称状贴合有两个曲形片,且两个曲形片的相对一侧紧密贴合,两个曲形片形成的空腔形状为圆柱状。该用于形状隐蔽的注塑件的铆接螺柱,通过设置拆卸机构,极大地方便了在完成对螺母与螺纹柱安装后,将位于被安装零件外表面的部分卸下,从而减少螺柱本体对注塑件表面的占用面积,进而保障了注塑件的后续使用,同时通过拆卸机构的特殊设计大大提高了螺柱的拆卸效率。

Riveting studs for injection molded parts with concealed sh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形状隐蔽的注塑件的铆接螺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五金零件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形状隐蔽的注塑件的铆接螺柱。
技术介绍
拉铆螺母,拉帽,瞬间拉帽,的紧固领域,目前广泛地使用在汽车、航空、仪器、家具、装饰等机电和轻工产品的装配上。为解决金属薄板、薄管焊接螺母易熔,攻内螺纹易滑牙等缺点而开发,它不需要攻内螺纹,不需要焊接螺母、铆接牢固效率高、使用方便。拉铆螺母通常与螺柱配合使用,如果某一产品的螺母需装在外面,而里面空间狭小,无法让压铆机的压头进入进行压铆且抽芽等方法无法达到强度要求时,这时压铆和涨铆都不可行。必须用拉铆。在将该零件用于注塑件时,暴露在注塑件外部的结构部分较多,极易影响到注塑件的后续加工,因此需要对螺柱位于注塑件表面部分的体积进行有效削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形状隐蔽的注塑件的铆接螺柱。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形状隐蔽的注塑件的铆接螺柱,包括底片,所述底片的顶部焊接有螺母,且螺母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螺纹柱的底端贯穿底片的底部,螺纹柱顶部的左右两侧呈对称状贴合有两个曲形片,且两个曲形片的相对一侧紧密贴合,两个曲形片形成的空腔形状为圆柱状,且两个曲形片相对一侧的顶部均设有螺纹槽,两个曲形片的螺纹槽对接后形成一段完整螺纹,且两个曲形片相近的一侧上均嵌装有磁片,两个曲形片的顶部均与螺帽的底部贴合,且螺帽的底部焊接有螺纹块,螺纹块与两个螺纹槽拼凑而成的完整螺纹段螺纹连接,两个曲形片相对一侧的底部均设置有拆卸机构。优选地,所述螺纹块的直径与两个曲形片贴合后形成的圆柱形空腔直径相契合,螺纹块的厚度小于螺纹槽的长度。优选地,两个所述磁片之间磁力相吸,且磁片的磁力大于曲形片的自重。优选地,所述拆卸机构包括第一磁环、第二磁环、通孔、第一螺纹筒、第一螺钉、第二螺纹筒、第二螺钉和粘片,第一磁环嵌装在螺纹柱的顶端内,第二磁环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磁环分别嵌装在两个曲形片的底部内,通孔开设在曲形片的下半部内并贯穿曲形片的左右两侧,第一螺纹筒焊接在曲形片的内侧并与通孔连通,且第一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钉,第一螺钉的右端插接在第二螺纹筒的一侧内,且第二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钉,第二螺钉的底端插接在螺纹柱的顶端内,粘片套接在第二螺纹筒上,且粘片的底部与螺纹柱的顶端粘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之间磁力相吸,且第一磁环位于曲形片的下方。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筒相背曲形片的一端与第二螺纹筒的侧面贴合,第一螺钉的后端位于通孔内。本专利技术中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拆卸机构,极大地方便了在完成对螺母与螺纹柱安装后,将位于被安装零件外表面的部分卸下,从而减少螺柱本体对注塑件表面的占用面积,进而保障了注塑件的后续使用,同时通过拆卸机构的特殊设计大大提高了螺柱的拆卸效率,从而达到对注塑件表面的隐蔽安装效果。2、通过设置螺纹槽和螺纹块,从而便于将螺帽从曲形片内取出,同时通过磁片吸附的连接方式,进一步便于将两个曲形片拆分开,从而提高了该螺柱的使用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中:1底片、2螺母、3螺纹柱、4曲形片、5螺纹槽、6磁片、7螺帽、8螺纹块、9拆卸机构、91第一磁环、92第二磁环、93通孔、94第一螺纹筒、95第一螺钉、96第二螺纹筒、97第二螺钉、98粘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用于形状隐蔽的注塑件的铆接螺柱,包括底片1,底片1的顶部焊接有螺母2,且螺母2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3,螺纹柱3的底端贯穿底片1的底部,螺纹柱3顶部的左右两侧呈对称状贴合有两个曲形片4,且两个曲形片4的相对一侧紧密贴合,两个曲形片4形成的空腔形状为圆柱状,且两个曲形片4相对一侧的顶部均设有螺纹槽5,两个曲形片4的螺纹槽5对接后形成一段完整螺纹,且两个曲形片4相近的一侧上均嵌装有磁片6,两个曲形片4的顶部均与螺帽7的底部贴合,且螺帽7的底部焊接有螺纹块8,螺纹块8与两个螺纹槽5拼凑而成的完整螺纹段螺纹连接,两个曲形片4相对一侧的底部均设置有拆卸机构9,螺纹块8的直径与两个曲形片4贴合后形成的圆柱形空腔直径相契合,螺纹块8的厚度小于螺纹槽5的长度,两个磁片6之间磁力相吸,且磁片6的磁力大于曲形片4的自重。拆卸机构9包括第一磁环91、第二磁环92、通孔93、第一螺纹筒94、第一螺钉95、第二螺纹筒96、第二螺钉97和粘片98,第一磁环91嵌装在螺纹柱3的顶端内,第二磁环9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磁环92分别嵌装在两个曲形片4的底部内,第一磁环91与第二磁环92之间磁力相吸,且第一磁环91位于曲形片4的下方,通孔93开设在曲形片4的下半部内并贯穿曲形片4的左右两侧,第一螺纹筒94焊接在曲形片4的内侧并与通孔93连通,且第一螺纹筒94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钉95,第一螺钉95的右端插接在第二螺纹筒96的一侧内,且第二螺纹筒96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钉97,第一螺纹筒94相背曲形片4的一端与第二螺纹筒96的侧面贴合,第一螺钉95的后端位于通孔93内,第二螺钉97的底端插接在螺纹柱4的顶端内,粘片98套接在第二螺纹筒96上,且粘片98的底部与螺纹柱4的顶端粘接。使用时,将底片1与注塑件贴合后进行焊接,同时将螺纹柱3逐渐旋入螺母2内,完成固定后,转动螺帽7将螺纹块8从螺纹槽5内转出,使用螺丝刀将第一螺钉95从第一螺纹筒94和通孔93内取出,从而拉开两个曲形片4,最后使用螺丝刀将第二螺钉97从第二螺纹筒96内取出,从而将第二螺纹筒96卸下,使得暴露在注塑件表面的部分仅剩螺纹柱3的顶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形状隐蔽的注塑件的铆接螺柱,包括底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片(1)的顶部焊接有螺母(2),且螺母(2)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3),螺纹柱(3)的底端贯穿底片(1)的底部,螺纹柱(3)顶部的左右两侧呈对称状贴合有两个曲形片(4),且两个曲形片(4)的相对一侧紧密贴合,两个曲形片(4)形成的空腔形状为圆柱状,且两个曲形片(4)相对一侧的顶部均设有螺纹槽(5),两个曲形片(4)的螺纹槽(5)对接后形成一段完整螺纹,且两个曲形片(4)相近的一侧上均嵌装有磁片(6),两个曲形片(4)的顶部均与螺帽(7)的底部贴合,且螺帽(7)的底部焊接有螺纹块(8),螺纹块(8)与两个螺纹槽(5)拼凑而成的完整螺纹段螺纹连接,两个曲形片(4)相对一侧的底部均设置有拆卸机构(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形状隐蔽的注塑件的铆接螺柱,包括底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片(1)的顶部焊接有螺母(2),且螺母(2)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3),螺纹柱(3)的底端贯穿底片(1)的底部,螺纹柱(3)顶部的左右两侧呈对称状贴合有两个曲形片(4),且两个曲形片(4)的相对一侧紧密贴合,两个曲形片(4)形成的空腔形状为圆柱状,且两个曲形片(4)相对一侧的顶部均设有螺纹槽(5),两个曲形片(4)的螺纹槽(5)对接后形成一段完整螺纹,且两个曲形片(4)相近的一侧上均嵌装有磁片(6),两个曲形片(4)的顶部均与螺帽(7)的底部贴合,且螺帽(7)的底部焊接有螺纹块(8),螺纹块(8)与两个螺纹槽(5)拼凑而成的完整螺纹段螺纹连接,两个曲形片(4)相对一侧的底部均设置有拆卸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形状隐蔽的注塑件的铆接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块(8)的直径与两个曲形片(4)贴合后形成的圆柱形空腔直径相契合,螺纹块(8)的厚度小于螺纹槽(5)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形状隐蔽的注塑件的铆接螺柱,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磁片(6)之间磁力相吸,且磁片(6)的磁力大于曲形片(4)的自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形状隐蔽的注塑件的铆接螺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栋戴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锐倍特紧固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