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希专利>正文

汽车连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336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5:41
本汽车连通器特点。构造简单、易行、节油。实施方式:把车头前脸与车身外壳相分离,之间用折叠胶带连接密封。前脸下沿有两个滑轮置于车头底架滑道上。在驾驶室顶部和车头底架前沿处分别安装一块顶板,顶板上各有两个弹簧。车头前脸上下沿与顶板之间各有两个穿钉。顶板后面各有一组汽车连通器。连通器有注油孔,里面注满机油。连通器一端活塞杆与前脸相连,另一端活塞杆与弹簧相连。客车在行驶中因空气阻力车头前脸向后移动,致使汽车连通器另一端活塞杆向前压缩弹簧推动顶板把空气阻力转换成牵引力,既节省燃油又提高行驶速度。

Automobil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连通器
汽车连通器,此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造、交通运输领域。
技术介绍
各种机动车辆在行驶中都会遇到空气阻力,尤其大客车因车头前脸面积很大,所以遇到的空气阻力也就越大,既浪费了燃油又影响了行驶速度。为了把空气阻力转换成牵引力,故专利技术了汽车连通器。
技术实现思路
在驾驶室顶部和车头底架上分别安装两组汽车连通器,通过汽车连通器把空气阻力转换成牵引力,因此既节省了燃油又提高了客车行驶的速度。具体实施方式把车头前脸(图中1)与车身外壳(图中2)相分离,之间用折叠胶带(图中3)连接密封,以免透风漏水。胶带最小压缩宽度为3厘米,胶带最大舒张宽度为12厘米。车头前脸下沿有两个直径为5厘米、宽2厘米的固定滑轮(图中5)分别置于车头底架滑道上,以便拖住车头前脸前后平稳移动。在驾驶室顶部和车头底架前沿处分别安装一块顶板(图中6)。顶板长略小于车宽,顶板高10厘米、厚1厘米。顶板上各有两个固定弹簧(图中7),两个弹簧之间的距离为35厘米。每个弹簧长20厘米、内径5厘米,弹簧最大压缩距离为10厘米。通过实验或空气阻力公式Fw=1/16·A·Cw·v2(Kg)测算出空气最大阻力。根据本设计要求,每个弹簧的强度大于四分之一空气阻力,当每个弹簧长度压缩7厘米时,所产生的压缩力等于或大于空气对车头前脸的最大阻力,并以此作为弹簧强度的依据。车头前脸上下沿与顶板之间各有两个穿钉(图中4)。穿钉长15厘米、直径2厘米,用以调整控制车头前脸与车身外壳之间的距离,其距离一般控制在11厘米。车头前脸可以沿穿钉前后滑动。顶板后面各有两个U型汽车连通器(图中8),分别固定在驾驶室顶部和车头底架上。U型管两端与顶板之间的距离为25厘米,U型管两端内侧距离为15厘米。U型管外围长135厘米、壁厚0.2厘米、内径5厘米。U型管上有一注油孔(图中12),里面注满机油(图中9)。U型管两端有活塞杆,其中一端活塞杆(图中10)长45厘米并穿过顶板与车头前脸相连,另一端活塞杆(图中11)长20厘米与顶板上弹簧相连,活塞杆可以前后滑动。客车在快速行驶中,因空气阻力车头前脸推动相连活塞杆向后移动,致使汽车连通器另一端活塞杆向前移动、压缩弹簧推动顶板。通过汽车连通器改变了空气阻力的方向,把空气阻力转换成牵引力,因此既节省了燃油又提高了客车行驶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汽车连通器示意图。图中:车头前脸(1),车身外壳(2),折叠胶带(3),穿钉(4),滑轮(5),顶板(6),弹簧(7),连通器(8),机油(9),活塞杆(10),活塞杆(11),注油孔(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此专利技术汽车连通器,其构造特征:把车头前脸与车身外壳分离,之间用折叠胶带连接密封,在驾驶室顶部和车头底架靠近前沿处分别安装一块顶板,顶板上各有两个固定弹簧,在驾驶室顶部和车头底架上分别安装两组汽车连通器,连通器里面注满机油,连通器两端有活塞杆,一端活塞杆与车头前脸相连,另一端活塞杆与顶板上弹簧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12 CN 20181064700701.此发明汽车连通器,其构造特征:把车头前脸与车身外壳分离,之间用折叠胶带连接密封,在驾驶室顶部和车头底架靠近前沿处分别安装一块顶板,顶板上各有两个固定弹簧,在驾驶室顶部和车头底架上分别安装两组汽车连通器,连通器里面注满机油,连通器两端有活塞杆,一端活塞杆与车头前脸相连,另一端活塞杆与顶板上弹簧相连。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希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