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孢菇多层种植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3029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孢菇多层种植架,包括边框、轨道、夹持滑块、固定臂、种植槽、蓄水槽、升降腿、微调脚掌、储水槽、浇灌管、固定夹、水泵;两个所述边框内侧安装有蓄水槽,若干蓄水槽沿边框纵向分布;蓄水槽上设置有种植槽;边框底侧设置有升降腿,升降腿底部设置有微调脚掌;两个升降腿之间设置有储水槽,储水槽位于蓄水槽下方;所述蓄水槽包括滤水槽、渗透槽、支撑柱、内延边、滤水管,滤水槽内侧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顶侧设置有渗透槽,渗透槽外侧与滤水槽内侧设置有排水间隙;滤水槽底侧设置有滤水管;滤水管下方正对下一层种植槽、蓄水槽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多层种植,产量高,灌溉均匀,循坏用水,节约用水的特点。

A multilayer planting frame for Agaricus bispor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孢菇多层种植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孢菇多层种植架,尤其是一种具有多层种植,产量高,灌溉均匀,循坏用水,节约用水的双孢菇多层种植架。
技术介绍
双孢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也是我国目前最大宗的出口创汇食用菌。双孢菇的蛋白质含量为35%~38%,含有人体必须的6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核苷酸、烟酸、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等,其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的美称。深受国际市场的青睐。现有技术中的立体栽培装置无法对多余的浇灌用水进行回收,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增加了企业的培育成本;现有技术中的立体栽培装置无法对病害进行防治,影响双孢菇的产量,所以急需要一种双孢菇立体栽培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层种植,产量高,灌溉均匀,循坏用水,节约用水的双孢菇多层种植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孢菇多层种植架,包括边框、轨道、夹持滑块、固定臂、种植槽、蓄水槽、升降腿、微调脚掌、储水槽、浇灌管、固定夹、水泵;两个所述边框内侧安装有蓄水槽,若干蓄水槽沿边框纵向分布;蓄水槽上设置有种植槽;边框底侧设置有升降腿,升降腿底部设置有微调脚掌;两个升降腿之间设置有储水槽,储水槽位于蓄水槽下方;所述蓄水槽包括滤水槽、渗透槽、支撑柱、内延边、滤水管,滤水槽内侧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柱,若干支撑柱均匀分布在滤水槽内侧上表面;支撑柱顶侧设置有渗透槽,渗透槽外侧与滤水槽内侧设置有排水间隙,支撑柱位于排水间隙内;滤水槽底侧设置有滤水管,多个滤水管分布在滤水槽底侧;滤水管贯穿滤水槽内侧上下表面,滤水管底端向下延伸;滤水管下方正对下一层种植槽、蓄水槽间隙;所述边框内侧设置有轨道,轨道沿边框纵向分布;所述夹持滑块与轨道配合,夹持滑块安装在轨道内,夹持滑块末端夹持有蓄水槽,蓄水槽顶侧左右两端设置有固定臂,固定臂上安装有种植槽,种植槽位于蓄水槽上方;所述种植槽底侧设置有渗透毛细管,渗透毛细管贯穿种植槽底侧上下表面,若干渗透毛细管均匀分布在种植槽底侧上;所述储水槽一侧底端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连接有浇灌管;所述浇灌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浇灌管包括出水管、纵向固定管、折弯注水管,出水管一端安装在出水口上,出水管另一端与纵向固定管底端连接;纵向固定管设置在边框外侧,并沿边框延伸至边框顶端;边框外侧设置有固定夹,多个固定夹将纵向固定管固定在边框外侧;纵向固定管顶端设置有折弯注水管;折弯注水管穿过边框一侧,并伸入最上层的种植槽、渗透槽间隙上方;所述纵向固定管底端设置有水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孢菇多层种植架,具有多层种植,产量高,灌溉均匀,循坏用水,节约用水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固定滑块安装在轨道内,固定滑块沿轨道滑动和固定;夹持顶块沿夹爪移动和固定,通过调节夹持顶块夹紧蓄水槽内滤水槽顶侧和底侧;蓄水槽底侧放置于夹爪末端上,蓄水槽顶侧被夹持顶块夹持,提升蓄水槽的夹持稳定性;当种植槽内种植的双孢菇需要浇灌时,升降杆带动种植槽下降,种植槽底侧伸入蓄水槽内,种植槽底侧与蓄水槽内的水接触,水通过种植槽底侧的渗透毛细管均匀渗入种植槽内,均匀湿润种植槽内的土壤;所述储水槽内的水通过浇灌管注入渗透槽内,当渗透槽注满或者种植槽下降将渗透槽内水位上升满后从滤水槽、渗透槽排水间隙溢出,溢出的水经排水间隙进入滤水槽内,滤水槽内的水经滤水管排出,进入下一层的渗透槽内,从而使该种植架上所有的渗透槽注满,最后排入储水槽内;需要灌溉时,储水槽内再由浇灌管注入顶层的滤水槽内,形成水循环,节约用水;通过所述升降腿调节边框的高度和边框上的种植槽、蓄水槽水平情况;所述浇灌管上设置有水泵,水泵通过浇灌管将储水槽内的水抽到浇灌管顶端,并从浇灌管顶端浇灌到蓄水槽内;浇灌管通过固定夹固定在边框外侧。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孢菇多层种植架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孢菇多层种植架,参见图1~2,包括边框1、轨道2、夹持滑块3、固定臂4、种植槽5、蓄水槽6、升降腿7、微调脚掌8、储水槽9、浇灌管10、固定夹11、水泵12;两个所述边框1内侧安装有蓄水槽6,若干蓄水槽6沿边框1纵向分布;蓄水槽6上设置有种植槽5;边框1底侧设置有升降腿7,升降腿7底部设置有微调脚掌8;两个升降腿7之间设置有储水槽9,储水槽9位于蓄水槽6下方;所述边框1内侧设置有轨道2,轨道2沿边框1纵向分布;所述夹持滑块3与轨道2配合,夹持滑块3安装在轨道2内,夹持滑块3末端夹持有蓄水槽6,蓄水槽6顶侧左右两端设置有固定臂4,固定臂4上安装有种植槽5,种植槽5位于蓄水槽6上方;所述夹持滑块3包括固定滑块31、侧向伸缩杆32、夹爪33、夹持顶块34,固定滑块31与轨道2配合,固定滑块31安装在轨道2内,固定滑块31沿轨道2滑动和固定;侧向伸缩杆32末端设置有夹爪33,夹爪33顶端设置有夹持顶块34,夹持顶块34沿夹爪33移动和固定,通过调节夹持顶块34夹紧蓄水槽6内滤水槽61顶侧和底侧;所述固定滑块31外侧设置有侧向伸缩杆32,侧向伸缩杆32向蓄水槽6延伸,多个侧向伸缩杆32均匀分布在固定滑块31外侧;所述夹爪33末端底侧向蓄水槽6延伸,蓄水槽6底侧放置于夹爪33末端上,蓄水槽6顶侧被夹持顶块34夹持,提升蓄水槽6的夹持稳定性;所述固定臂4包括升降杆41、横梁42、槽边固定杆43,升降杆41顶部设置有横梁42,横梁42向种植槽5平行延伸,横梁42底侧设置有槽边固定杆43,槽边固定杆43连接种植槽5侧壁顶端;所述升降杆41升降带动种植槽5升降;所述种植槽5底侧设置有渗透毛细管,渗透毛细管贯穿种植槽5底侧上下表面,若干渗透毛细管均匀分布在种植槽5底侧上;当种植槽5内种植的双孢菇需要浇灌时,升降杆41带动种植槽5下降,种植槽5底侧伸入蓄水槽6内,种植槽5底侧与蓄水槽6内的水接触,水通过种植槽5底侧的渗透毛细管均匀渗入种植槽5内,均匀湿润种植槽5内的土壤;所述蓄水槽6包括滤水槽61、渗透槽62、支撑柱63、内延边64、滤水管65,滤水槽61内侧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柱63,若干支撑柱63均匀分布在滤水槽61内侧上表面;支撑柱63顶侧设置有渗透槽62,渗透槽62外侧与滤水槽61内侧设置有排水间隙,支撑柱63位于排水间隙内;滤水槽61底侧设置有滤水管65,多个滤水管65分布在滤水槽61底侧;滤水管65贯穿滤水槽61内侧上下表面,滤水管65底端向下延伸;滤水管65下方正对下一层种植槽5、蓄水槽6间隙;所述储水槽9内的水通过浇灌管10注入渗透槽62内,当渗透槽62注满或者种植槽5下降将渗透槽62内水位上升满后从滤水槽61、渗透槽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孢菇多层种植架,包括边框(1)、轨道(2)、夹持滑块(3)、固定臂(4)、种植槽(5)、蓄水槽(6)、升降腿(7)、微调脚掌(8)、储水槽(9)、浇灌管(10)、固定夹(11)、水泵(12),其特征在于;/n两个所述边框(1)内侧安装有蓄水槽(6),若干蓄水槽(6)沿边框(1)纵向分布;蓄水槽(6)上设置有种植槽(5);边框(1)底侧设置有升降腿(7),升降腿(7)底部设置有微调脚掌(8);两个升降腿(7)之间设置有储水槽(9),储水槽(9)位于蓄水槽(6)下方;/n所述蓄水槽(6)包括滤水槽(61)、渗透槽(62)、支撑柱(63)、内延边(64)、滤水管(65),滤水槽(61)内侧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柱(63),若干支撑柱(63)均匀分布在滤水槽(61)内侧上表面;支撑柱(63)顶侧设置有渗透槽(62),渗透槽(62)外侧与滤水槽(61)内侧设置有排水间隙,支撑柱(63)位于排水间隙内;滤水槽(61)底侧设置有滤水管(65),多个滤水管(65)分布在滤水槽(61)底侧;滤水管(65)贯穿滤水槽(61)内侧上下表面,滤水管(65)底端向下延伸;滤水管(65)下方正对下一层种植槽(5)、蓄水槽(6)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孢菇多层种植架,包括边框(1)、轨道(2)、夹持滑块(3)、固定臂(4)、种植槽(5)、蓄水槽(6)、升降腿(7)、微调脚掌(8)、储水槽(9)、浇灌管(10)、固定夹(11)、水泵(12),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边框(1)内侧安装有蓄水槽(6),若干蓄水槽(6)沿边框(1)纵向分布;蓄水槽(6)上设置有种植槽(5);边框(1)底侧设置有升降腿(7),升降腿(7)底部设置有微调脚掌(8);两个升降腿(7)之间设置有储水槽(9),储水槽(9)位于蓄水槽(6)下方;
所述蓄水槽(6)包括滤水槽(61)、渗透槽(62)、支撑柱(63)、内延边(64)、滤水管(65),滤水槽(61)内侧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柱(63),若干支撑柱(63)均匀分布在滤水槽(61)内侧上表面;支撑柱(63)顶侧设置有渗透槽(62),渗透槽(62)外侧与滤水槽(61)内侧设置有排水间隙,支撑柱(63)位于排水间隙内;滤水槽(61)底侧设置有滤水管(65),多个滤水管(65)分布在滤水槽(61)底侧;滤水管(65)贯穿滤水槽(61)内侧上下表面,滤水管(65)底端向下延伸;滤水管(65)下方正对下一层种植槽(5)、蓄水槽(6)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孢菇多层种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内侧设置有轨道(2),轨道(2)沿边框(1)纵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孢菇多层种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滑块(3)与轨道(2)配合,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凤台县香玉园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