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型片式PTC热敏电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851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拼接型片式PTC热敏电阻,其结构包括一号热敏电阻、二号热敏电阻、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硅胶套管、导线,一号热敏电阻连接于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上端表面的一侧,二号热敏电阻设于一号热敏电阻的另一侧,导线的上端表面贯穿硅胶套管并与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的下端表面相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控制一号热敏电阻与二号热敏电阻间循环切换对电子线路进行过流过热保护,当电子线路频繁发生故障时,通过一号热敏电阻与二号热敏电阻间的交替使用使得一号热敏电阻与二号热敏电阻在对电子线路进行过流过热保护后能够及时散热,有效的避免了PTC热敏电阻长时间高温作业,有效的提高了热敏电阻的使用寿命。

A kind of splicing type chip PTC thermis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接型片式PTC热敏电阻
本技术是一种拼接型片式PTC热敏电阻,属于片式PTC热敏电阻

技术介绍
PTC热敏电阻是热敏电阻的一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着PTC热敏电阻本体温度的升高呈现出阶跃性的增加,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大。现有的PTC热敏电阻一般由单个进行使用,当电子线路频繁发生故障时,由于PTC热敏电阻在电路中的热量难以散发,长时间的高温容易使得热敏电阻容易损坏,缩短了热敏电阻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拼接型片式PTC热敏电阻,以解决现有的PTC热敏电阻一般由单个进行使用,当电子线路频繁发生故障时,由于PTC热敏电阻在电路中的热量难以散发,长时间的高温容易使得热敏电阻容易损坏,缩短了热敏电阻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拼接型片式PTC热敏电阻,其结构包括一号热敏电阻、二号热敏电阻、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硅胶套管、导线,所述一号热敏电阻连接于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上端表面的一侧,所述二号热敏电阻设于一号热敏电阻的另一侧,所述导线的上端表面贯穿硅胶套管并与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的下端表面相焊接。进一步的,所述一号热敏电阻由第一电极片、第一陶瓷外壳、一号PTC发热片、第二电极片组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设于第一陶瓷外壳内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陶瓷外壳内表面的另一侧设有第二电极片,所述一号PTC发热片电连接于第一陶瓷外壳内表面的中心。进一步的,所述二号热敏电阻由第三电极片、第二陶瓷外壳、二号PTC发热片、第四电极片组成。进一步的,所述二号PTC发热片电连接于第二陶瓷外壳内表面的中心,所述第二陶瓷外壳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电极片、第四电极片。有益效果在工作过程中,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首先与一号热敏电阻接通,当电路发生故障出现过电流时,一号热敏电阻通过其阻值突变限制整个线路中的消耗来减少残余电流值实现其过流过热保护功能,在一号热敏电阻工作完成后,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自动切换至二号热敏电阻,当电路发生故障出现过电流时,二号热敏电阻通过其阻值突变限制整个线路中的消耗来减少残余电流值实现其过流过热保护功能,工作过程中通过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控制一号热敏电阻与二号热敏电阻间循环切换对电子线路进行过流过热保护,当电子线路频繁发生故障时,通过一号热敏电阻与二号热敏电阻间的交替使用使得一号热敏电阻与二号热敏电阻在对电子线路进行过流过热保护后能够及时散热,有效的避免了PTC热敏电阻长时间高温作业,有效的提高了热敏电阻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拼接型片式PTC热敏电阻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拼接型片式PTC热敏电阻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一号热敏电阻-1、二号热敏电阻-2、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3、硅胶套管-4、导线-5、第一电极片-101、第一陶瓷外壳-102、一号PTC发热片-103、第二电极片-104、第三电极片-201、第二陶瓷外壳-202、二号PTC发热片-203、第四电极片-20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拼接型片式PTC热敏电阻技术方案:一种拼接型片式PTC热敏电阻,其结构包括一号热敏电阻1、二号热敏电阻2、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3、硅胶套管4、导线5,所述一号热敏电阻1连接于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3上端表面的一侧,所述二号热敏电阻2设于一号热敏电阻1的另一侧,所述导线5的上端表面贯穿硅胶套管4并与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3的下端表面相焊接,所述一号热敏电阻1由第一电极片101、第一陶瓷外壳102、一号PTC发热片103、第二电极片104组成,所述第一电极片101设于第一陶瓷外壳102内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陶瓷外壳102内表面的另一侧设有第二电极片104,所述一号PTC发热片103电连接于第一陶瓷外壳102内表面的中心,所述二号热敏电阻2由第三电极片201、第二陶瓷外壳202、二号PTC发热片203、第四电极片204组成,所述二号PTC发热片203电连接于第二陶瓷外壳202内表面的中心,所述第二陶瓷外壳202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电极片201、第四电极片204。本技术的一种拼接型片式PTC热敏电阻,其工作原理为:在工作过程中,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首先与一号热敏电阻接通,当电路发生故障出现过电流时,一号热敏电阻通过其阻值突变限制整个线路中的消耗来减少残余电流值实现其过流过热保护功能,在一号热敏电阻工作完成后,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自动切换至二号热敏电阻,当电路发生故障出现过电流时,二号热敏电阻通过其阻值突变限制整个线路中的消耗来减少残余电流值实现其过流过热保护功能,工作过程中通过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控制一号热敏电阻与二号热敏电阻间循环切换对电子线路进行过流过热保护,当电子线路频繁发生故障时,通过一号热敏电阻与二号热敏电阻间的交替使用使得一号热敏电阻与二号热敏电阻在对电子线路进行过流过热保护后能够及时散热,有效的避免了PTC热敏电阻长时间高温作业,有效的提高了热敏电阻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PTC热敏电阻一般由单个进行使用,当电子线路频繁发生故障时,由于PTC热敏电阻在电路中的热量难以散发,长时间的高温容易使得热敏电阻容易损坏,缩短了热敏电阻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控制一号热敏电阻与二号热敏电阻间循环切换对电子线路进行过流过热保护,当电子线路频繁发生故障时,通过一号热敏电阻与二号热敏电阻间的交替使用使得一号热敏电阻与二号热敏电阻在对电子线路进行过流过热保护后能够及时散热,有效的避免了PTC热敏电阻长时间高温作业,有效的提高了热敏电阻的使用寿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接型片式PTC热敏电阻,其结构包括一号热敏电阻(1)、二号热敏电阻(2)、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3)、硅胶套管(4)、导线(5),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热敏电阻(1)连接于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3)上端表面的一侧,所述二号热敏电阻(2)设于一号热敏电阻(1)的另一侧,所述导线(5)的上端表面贯穿硅胶套管(4)并与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3)的下端表面相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接型片式PTC热敏电阻,其结构包括一号热敏电阻(1)、二号热敏电阻(2)、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3)、硅胶套管(4)、导线(5),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热敏电阻(1)连接于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3)上端表面的一侧,所述二号热敏电阻(2)设于一号热敏电阻(1)的另一侧,所述导线(5)的上端表面贯穿硅胶套管(4)并与热敏电阻自动切换器(3)的下端表面相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接型片式PTC热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热敏电阻(1)由第一电极片(101)、第一陶瓷外壳(102)、一号PTC发热片(103)、第二电极片(104)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拼接型片式PTC热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焕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龙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