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换热器流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68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换热器流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该流路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导热管,若干导热管包括进口管、出口管和位于进口管与出口管之间的若干中间导热管,若干中间导热管中一根位于最高点为最高导热管,从进口管至最高导热管依次上升,从最高导热管至出口管依次下降;或进口管为该流路的最高点,从进口管至出口管依次下降;或出口管为该流路的最高点,从进口管至出口管依次上升,在该换热器停机时,换热器内冷却介质由于自身重力从进口管和/或出口管排出,使得能够完全排干净管路内的冷却介质,避免管路内残留的冷却介质在低温环境下易造成铜管冻裂的风险。

A flow path of heat exchanger convenient for discharging cooling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换热器流路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换热器流路。
技术介绍
部分空调以水作为载冷剂,例如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当空调发生故障或由于其他原因停机时,空调的换热器的盘管内的水不再循环,处于静止状态。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天温度低于0℃,如果故障机组的换热器的盘管内存有水,遇到低温环境就会结冰,冻裂换热器的盘管上的铜管,一般的操作是手动从换热器的盘管的进出口排掉换热器的盘管内的水,但是由于现有的换热器的盘管流路大多数为规则布置,内部的水无法完全排出,如图1所示,中间部分的铜管内的水无法从进口管1或出口管2排出,铜管依然存在冻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换热器流路,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完全排干净管路内的冷却介质,管路内残留的冷却介质在低温环境下易造成铜管冻裂的风险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换热器流路,该流路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导热管,若干导热管包括进口管、出口管和位于进口管与出口管之间的若干中间导热管,其特征在于:若干中间导热管中一根位于最高点为最高导热管,从进口管至最高导热管依次上升,从最高导热管至出口管依次下降。作为进一步优化的,从进口管至最高导热管的每一根导热管沿流向斜向上设置;从最高导热管至出口管的每一根导热管沿流向斜向下设置;最高导热管沿流向斜向上设置或沿流向斜向下设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也可以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换热器流路,该流路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导热管,若干导热管包括进口管、出口管和位于进口管与出口管之间的若干中间导热管,其特征在于:进口管为该流路的最高点,从进口管至出口管依次下降。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每一根导热管沿流向斜向下设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也可以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换热器流路,该流路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导热管,若干导热管包括进口管、出口管和位于进口管与出口管之间的若干中间导热管,其特征在于:出口管为该流路的最高点,从进口管至出口管依次上升。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每一根导热管沿流向斜向上设置。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该换热器停机时,换热器内冷却介质由于自身重力从进口管和/或出口管排出,使得能够完全排干净管路内的冷却介质,避免管路内残留的冷却介质在低温环境下易造成铜管冻裂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流路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的换热器的流路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二中的换热器的流路示意图。图中:1、进口管;2、出口管;3、第一中间导热管;4、第二中间导热管;5、第三中间导热管;6、第四中间导热管;7、第五中间导热管;8、第六中间导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一种换热器,包括若干条流路,每条流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八根导热管,八根导热管通过U型管依次连接在一起。这八根导热管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进口管1和出口管2,以及位于进口管1和出口管2之间的六根中间导热管,每条流路的冷却介质走向为从进口管1进入,依次经过中间六根导热管后从出口管2出来。中间的六根导热管中有一根位于最高点为最高导热管,从进口管1至最高导热管每根导热管依次上升,从最高导热管至出口管2每根导热管依次下降。具体如图2,当从进口管1与出口管2之间的第四中间导热管6为最高导热管时,第一中间导热管3高于进口管1,第二中间导热管4高于第一中间导热管3,第三中间导热管5高于第二中间导热管4,第四中间导热管6高于第三中间导热管5,第五中间导热管7低于第四中间导热管6,第六中间导热管8低于第五中间导热管7,出口管2低于第六中间导热管8。在该换热器正常运行时,由于泵或其他动力源提供的动力,冷却介质从进口管1进入,依次经过第一中间导热管3、第二中间导热管4、第三中间导热管5、第四中间导热管6、第五中间导热管7和第六中间导热管8后从出口管2排出;当换热器停机时,即泵或其他动力源停机不提供动力时,由于自身重力,以最高导热管即第四中间导热管6为界限,第一中间导热管3、第二中间导热管4和第三中间导热管5内的冷却介质从进口管1排出,第五中间导热管7和第六中间导热管8内的冷却介质从出口管2排出,第四中间导热管6从进口管1或出口管2排出。作为优化,进口管1、第一中间导热管3、第二中间导热管4和第三中间导热管5沿流向斜向上设置,第五中间导热管7、第六中间导热管8和出口管2沿流向斜向下设置,第四中间导热管6既可沿流向斜向上设置,也可沿流向斜向下设置。当第四中间导热管6沿流向斜向上设置时,第四中间导热管6内的冷却介质从进口管1排出;当第四中间导热管6沿流向斜向下设置时,第四中间导热管6内的冷却介质从出口管2排出。该换热器的导热管的流路的设置,使得能够完全排干净管路内的冷却介质,避免管路内残留的冷却介质在低温环境下易造成铜管冻裂的风险。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出口管2为该流路的最高点,从进口管1至出口管2依次上升,每一根导热管沿流向斜向上设置。当换热器停机时,即泵或其他动力源停机不提供动力时,由于自身重力,管路内的冷却介质从进口管1排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进口管1为该流路的最高点,从进口管1至出口管2依次下降,每一根导热管沿流向斜向下设置,当换热器停机时,即泵或其他动力源停机不提供动力时,由于自身重力,管路内的冷却介质从出口管2排出。以上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以上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换热器流路,该流路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导热管,若干导热管包括进口管、出口管和位于进口管与出口管之间的若干中间导热管,其特征在于:若干中间导热管中一根位于最高点为最高导热管,从进口管至最高导热管依次上升,从最高导热管至出口管依次下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换热器流路,该流路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导热管,若干导热管包括进口管、出口管和位于进口管与出口管之间的若干中间导热管,其特征在于:若干中间导热管中一根位于最高点为最高导热管,从进口管至最高导热管依次上升,从最高导热管至出口管依次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换热器流路,其特征在于:从进口管至最高导热管的每一根导热管沿流向斜向上设置;从最高导热管至出口管的每一根导热管沿流向斜向下设置;最高导热管沿流向斜向上设置或沿流向斜向下设置。


3.一种便于冷却介质排出的换热器流路,该流路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导热管,若干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顺富刘家权曹家宽李权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