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643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容纳于电磁炉的壳体内的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和传动件,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电连接,驱动装置与传动件连接,传动件还与电磁炉的线圈盘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电磁炉的工作电流或工作功率向驱动装置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用于在电磁炉的工作电流或工作功率小于预设值时控制驱动装置驱动传动件带动线圈盘靠近电磁炉的面板,或者用于在电磁炉的工作电流或工作功率大于预设值时控制驱动装置驱动传动件带动线圈盘远离电磁炉的面板。提升了线圈盘与电磁炉面板之间距离的调整效果和电磁炉功率调整效果。

Electromagnetic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炉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技术介绍
电磁炉也称为电磁灶,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电磁炉由外壳、线圈盘、加热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控制器等部分组成。它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电磁炉的线圈盘是固定在电磁炉的下盖支撑柱上的。由于锅具的种类多种多样,锅具使用的材料也多样化,导致有些锅具放在电磁炉面板上时温度过大或者过小,影响使用效果和客户体验。因此,需要在温度不适合时对线圈盘与电磁炉面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以调整电磁炉的加热功率。目前,调整线盘圈与电磁炉面板之间的距离的调节机构,是靠电磁铁与电磁铁之间或电磁铁与永磁铁之间的吸引力或排斥力来调节距离。但是,电磁铁或者永磁铁在工作时本身会产生磁场,会和线圈盘产生的交变磁场相互干扰。不仅影响了电磁炉的加热效果,也使得线圈盘受力不均匀,在调整线圈盘与电磁炉面板之间的距离的过程中,造成线圈盘卡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提升了线圈盘与电磁炉面板之间距离的调整效果和电磁炉功率调整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和传动件,所述控制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传动件容纳于所述电磁炉的壳体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传动件还与所述电磁炉的线圈盘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电磁炉的工作电流或工作功率向所述驱动装置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在所述电磁炉的工作电流或工作功率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线圈盘靠近所述电磁炉的面板,或者用于在所述电磁炉的工作电流或工作功率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线圈盘远离所述电磁炉的面板。如上所述的电磁炉,驱动装置根据控制装置输出的控制信号驱动传动件移动,从而带动与传动件连接的线圈盘靠近或者远离电磁炉面板。由于不会产生磁场而影响电磁炉的加热效果,因此,提升了线圈盘与电磁炉面板之间距离的调整效果,进而提升了电磁炉的功率调整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泵和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液压泵电连接,所述液压泵与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液压泵驱动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线圈盘靠近或远离所述电磁炉的面板。如上所述的电磁炉,通过液压泵驱动传动件移动,可以调整与传动件连接的线圈盘靠近或者远离电磁炉面板。由于不会产生磁场而影响电磁炉的加热效果,因此,提升了电磁炉功率调整效果。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装置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液压泵的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装置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液压泵的电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均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电机的第三端接地;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电磁炉的工作电流或工作功率小于所述预设值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输出所述控制信号,或者在所述电磁炉的工作电流或工作功率大于所述预设值时通过所述第二引脚输出所述控制信号。如上所述的电磁炉,通过控制装置的不同引脚输出控制信号,进而根据控制信号可以调整线圈盘靠近或者远离电磁炉面板。实现方式简单易行。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级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引脚之间串联第一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源正极之间串联第二电阻;所述第二三级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引脚之间串联第三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源正极之间串联第四电阻。如上所述的电磁炉,通过设置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限制电路中的电流,为驱动电路提供保护。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容。如上所述的电磁炉,通过设置电容,可以将输入液压泵的电机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控制信号进行隔离,避免误判断,进一步提升了驱动电路的控制准确性。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杆和液压仓;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滑设在所述液压仓内,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液压仓并与所述电磁炉的线圈盘连接;所述液压仓通过液压管与所述液压泵连接。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液压泵通过液压管可以向液压仓内注入液体或者抽出液体,通过液压仓中的压力变化可以控制传动杆向上移动或者向下移动,进而,传动杆带动线圈盘向上移动或者向下移动,使得线圈盘靠近或者远离电磁炉面板。由于不会产生磁场而影响电磁炉的加热效果,因此,提升了电磁炉功率调整效果。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传动件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个所述传动件的液压仓分别通过液压管与所述液压泵连接。如上所述的电磁炉,当传动件的数量为多个时,由于每个传动件的液压仓分别与液压泵连接,各个传动件中传动杆的移动相互独立,不受干扰,提升了控制线圈盘移动的准确性。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传动件的数量为多个时,至少两个所述传动件的液压仓通过液压管连通后与所述液压泵连接。如上所述的电磁炉,当传动件的数量为多个时,其中至少两个传动件的液压仓相互连通,提升了控制线圈盘移动的稳定性。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炉的壳体内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液压仓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液压仓通过固定座固定在电磁炉的底壳上,提升了液压仓与电磁炉底壳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如上所述的电磁炉,通过至少三个传动件,在控制线圈盘移动的过程中提升了稳定性。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技术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杆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附图标记说明:11:驱动装置;12:传动件;13:线圈盘;14:控制装置;15: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16:风扇;17:散热片;100:壳体;111:液压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14)、驱动装置(11)和传动件(12),所述控制装置(14)、所述驱动装置(11)和所述传动件(12)容纳于所述电磁炉的壳体内,所述控制装置(14)与所述驱动装置(11)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1)与所述传动件(12)连接,所述传动件(12)还与所述电磁炉的线圈盘(13)连接;/n所述控制装置(14),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电磁炉的工作电流或工作功率向所述驱动装置(11)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在所述电磁炉的工作电流或工作功率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11)驱动所述传动件(12)带动所述线圈盘(13)靠近所述电磁炉的面板,或者用于在所述电磁炉的工作电流或工作功率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11)驱动所述传动件(12)带动所述线圈盘(13)远离所述电磁炉的面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14)、驱动装置(11)和传动件(12),所述控制装置(14)、所述驱动装置(11)和所述传动件(12)容纳于所述电磁炉的壳体内,所述控制装置(14)与所述驱动装置(11)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1)与所述传动件(12)连接,所述传动件(12)还与所述电磁炉的线圈盘(13)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14),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电磁炉的工作电流或工作功率向所述驱动装置(11)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在所述电磁炉的工作电流或工作功率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11)驱动所述传动件(12)带动所述线圈盘(13)靠近所述电磁炉的面板,或者用于在所述电磁炉的工作电流或工作功率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11)驱动所述传动件(12)带动所述线圈盘(13)远离所述电磁炉的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1)包括液压泵(111)和驱动电路(112),所述驱动电路(112)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14)和所述液压泵(111)电连接,所述液压泵(111)与所述传动件(12)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112),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液压泵(111)驱动所述传动件(12)带动所述线圈盘(13)靠近或远离所述电磁炉的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112)包括第一三极管(113)和第二三极管(114);
所述第一三极管(113)的基极与所述控制装置(14)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113)的发射极与所述液压泵(111)的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114)的基极与所述控制装置(14)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114)的发射极与所述液压泵(111)的电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113)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114)的集电极均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电机的第三端接地;
所述控制装置(14),用于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勤徐林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