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垂直运动系统的双向卸荷气缸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255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垂直运动系统的双向卸荷气缸,包括:活塞杆,活塞杆贯穿缸体上下两端,活塞杆轴套安装在活塞杆中部且嵌入缸体中,上气浮轴套嵌套在缸体顶部,活塞杆顶部贯穿上气浮轴套,下气浮轴套嵌套在缸体底部,活塞杆底部贯穿下气浮轴套,活塞杆顶部设置有活塞杆真空孔,活塞杆底部设置有活塞杆气浮孔,缸体上端设置有与上气浮轴套连通的上轴套气浮孔和上轴套真空孔,缸体下端设置有与下气浮轴套连通的下轴套气浮孔和下轴套真空孔。本应用于垂直运动系统的双向卸荷气缸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活塞杆移动时响应速度快,并具有自锁功能。

A bi-directional unloading cylinder applied to vertical mo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垂直运动系统的双向卸荷气缸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缸,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垂直运动系统的双向卸荷气缸。
技术介绍
随着气动元件的不断革新,电-气比例技术、伺服控制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气动技术在高端领域的虚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在食品医药、航空航天、IC制造、汽车装配等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气缸是气动系统中最常用的执行元件,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得到了最为广泛应用。传统气缸内部一般采用机械平衡、液压平衡或者气压平衡,机械平衡结构简单,但是气缸的伸缩运行时摩擦力大,速度较慢,伸缩轴的移动精度较差。液压平衡会引发液压冲击、驱动过载,油液的泄漏还会污染环境,维护成本较高。气压平衡只能平衡垂直运动部件70%-80%的重量,一旦失去电机的使能控制,便会自动下滑,同时,缸体内部的气体容易流失,需要人工补充,维护成本较高。此外,现有的气缸不具备自锁功能,当伸缩杆移动至某个位置处,无法实现伸缩杆的锁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应用于垂直运动系统的双向卸荷气缸。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垂直运动系统的双向卸荷气缸,包括:活塞杆、缸体、活塞杆轴套、下气浮轴套和上气浮轴套,所述活塞杆贯穿缸体上下两端,活塞杆轴套安装在活塞杆中部且嵌入缸体中,上气浮轴套嵌套在缸体顶部,活塞杆顶部贯穿上气浮轴套,下气浮轴套嵌套在缸体底部,活塞杆底部贯穿下气浮轴套,所述活塞杆顶部设置有活塞杆真空孔,所述活塞杆底部设置有活塞杆气浮孔,所述缸体上端设置有与上气浮轴套连通的上轴套气浮孔和上轴套真空孔,所述缸体下端设置有与下气浮轴套连通的下轴套气浮孔和下轴套真空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实际工作中,当活塞杆气浮孔、上轴套气浮孔和下轴套气浮孔中同时通入正压气体时,活塞杆可以实现轴向移动,由于上气浮轴套和下气浮轴套通入气体后可以在与活塞杆接触处形成气膜,可以减少活塞杆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提高活塞杆移动时的响应速度。当活塞杆需要锁定时,切换气路,活塞杆气浮孔、上轴套气浮孔和下轴套气浮孔停止供气,同时向活塞杆真空孔、上轴套真空孔和下轴套真空孔内抽真空(负压),使得活塞杆在指定位置实现固定,实现自锁功能。优选的,所述活塞杆中部设置有空气流道,活塞杆轴套将所述空气流道包裹,活塞杆真空孔与活塞杆中部设置的空气流道连通,当真空孔抽真空时,可将活塞杆轴套锁定,以增强锁定效果。优选的,所述下轴套真空孔和上轴套真空孔位于缸体的同一侧面,所述下轴套气浮孔和上轴套气浮孔位于缸体的同一侧面,便于布线。优选的,所述下轴套真空孔与下轴套气浮孔相对设置,所述上轴套真空孔与上轴套气浮孔相对设置,便于外部管路的布置和管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垂直运动系统的双向卸荷气缸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应用于垂直运动系统的双向卸荷气缸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在活塞杆与缸体上端和下端接触处设置上气浮轴套和下气浮轴套,可以在与活塞杆接触处形成气膜,减少活塞杆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提高活塞杆移动时的响应速度。此外,可以通过向活塞杆真空孔、上轴套真空孔和下轴套真空孔内抽真空(负压),使得活塞杆在指定位置实现固定,实现自锁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前视图。图2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中:1、活塞杆;2、缸体;3、活塞杆轴套;4、下气浮轴套;5、上气浮轴套;11、活塞杆真空孔;12、活塞杆气浮孔;41、下轴套气浮孔;42、下轴套真空孔;51、上轴套气浮孔;52、上轴套真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种应用于垂直运动系统的双向卸荷气缸。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应用于垂直运动系统的双向卸荷气缸,包括:活塞杆1、缸体2、活塞杆轴套3、下气浮轴套4和上气浮轴套5,所述活塞杆1贯穿缸体2上下两端,活塞杆轴套3安装在活塞杆1中部且嵌入缸体2中,上气浮轴套5嵌套在缸体2顶部,活塞杆1顶部贯穿上气浮轴套5,下气浮轴套4嵌套在缸体2底部,活塞杆1底部贯穿下气浮轴套4,所述活塞杆1顶部设置有活塞杆真空孔11,所述活塞杆1底部设置有活塞杆气浮孔12,所述缸体2上端设置有与上气浮轴套5连通的上轴套气浮孔51和上轴套真空孔52,所述缸体2下端设置有与下气浮轴套4连通的下轴套气浮孔41和下轴套真空孔42,所述活塞杆1中部设置有空气流道,活塞杆轴套3将所述空气流道包裹,活塞杆真空孔11与活塞杆1中部设置的空气流道连通,当活塞杆真空孔11抽真空时,可将活塞杆轴套3锁定,以增强锁定效果,下轴套真空孔42和上轴套真空孔52位于缸体2的同一侧面,下轴套真空孔42与下轴套气浮孔51相对设置,上轴套真空孔52与上轴套气浮孔41相对设置,以便于外部管路的布置和管理。本实施例中,实际工作时,向活塞杆气浮孔12、上轴套气浮孔51和下轴套气浮孔41中同时通入正压气体时,活塞杆1可以实现轴向移动,由于上气浮轴套4和下气浮轴套5通入气体后可以在与活塞杆1接触处形成气膜,可以减少活塞杆1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提高活塞杆移动时的响应速度。当活塞杆1需要锁定时,切换气路,活塞杆气浮孔12、上轴套气浮孔51和下轴套气浮孔41停止供气,同时向活塞杆真空孔11、上轴套真空孔52和下轴套真空孔42内抽真空(负压),使得活塞杆1在指定位置实现固定,实现自锁功能。本应用于垂直运动系统的双向卸荷气缸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在活塞杆1与缸体2上端和下端接触处设置上气浮轴套5和下气浮轴套4,可以在与活塞杆1接触处形成气膜,减少活塞杆1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提高活塞杆移动时的响应速度。此外,可以通过向活塞杆真空孔11、上轴套真空孔52和下轴套真空孔42内抽真空(负压),通过吸附作用,使得活塞杆1在指定位置实现固定,实现自锁功能。以上所述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技术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技术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垂直运动系统的双向卸荷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缸体、活塞杆轴套、下气浮轴套和上气浮轴套,所述活塞杆贯穿缸体上下两端,活塞杆轴套安装在活塞杆中部且嵌入缸体中,上气浮轴套嵌套在缸体顶部,活塞杆顶部贯穿上气浮轴套,下气浮轴套嵌套在缸体底部,活塞杆底部贯穿下气浮轴套,所述活塞杆顶部设置有活塞杆真空孔,所述活塞杆底部设置有活塞杆气浮孔,所述缸体上端设置有与上气浮轴套连通的上轴套气浮孔和上轴套真空孔,所述缸体下端设置有与下气浮轴套连通的下轴套气浮孔和下轴套真空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垂直运动系统的双向卸荷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缸体、活塞杆轴套、下气浮轴套和上气浮轴套,所述活塞杆贯穿缸体上下两端,活塞杆轴套安装在活塞杆中部且嵌入缸体中,上气浮轴套嵌套在缸体顶部,活塞杆顶部贯穿上气浮轴套,下气浮轴套嵌套在缸体底部,活塞杆底部贯穿下气浮轴套,所述活塞杆顶部设置有活塞杆真空孔,所述活塞杆底部设置有活塞杆气浮孔,所述缸体上端设置有与上气浮轴套连通的上轴套气浮孔和上轴套真空孔,所述缸体下端设置有与下气浮轴套连通的下轴套气浮孔和下轴套真空孔。


2.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沛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本森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