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回油的自保压回转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555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回转油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回油的自保压回转油缸。包括端盖、活塞杆和缸体,端盖和缸体紧密配合在中间形成腔体,活塞杆可移动地设置在腔体内并将腔体分隔为第一油室和第二油室,端盖内设有第一保压腔和第二保压腔,两保压腔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油室和第二油室连通,两保压腔内的保压阀中设有换向阀芯,第一保压腔的出油口所在油路与第二保压腔的换向阀芯所在的油路连通,第二保压腔的出油口所在的油路与第一保压腔的换向阀芯所在的油路连通。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在第一油室受到压力时第二保压腔自动打开,从而实现了第二油室的自动回油功能,反之亦然。

A self pressure maintaining rotary cylinder for automatic oil retu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回油的自保压回转油缸
本技术涉及回转油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回油的自保压回转油缸。
技术介绍
液压传动结构一般包括液压泵和液压缸,通过液压泵输出的油压来控制液压缸的运动状态,液压缸输出的运动一般为直线运动和回转运动,在需要执行回转运动的机械传动领域中,就需要用到回转油缸;回转油缸是一个装配紧密的配件,它在很小的空间里运用液压集合了非常高的转矩,通常被应用于机械加工机床上,特别是为机床加工的零件安装提供夹紧力,操作非常方便。现有技术中的回转油缸在加工过程中,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机床突然断电或者是液压泵突然失压的情况,在回转油缸中设置保压阀起到保压的作用,使加工更加安全,然而设置了保压阀的回转油缸需要应对的一个问题是:推动回转油缸活塞移动的两个腔室里的回油/泄压。2013年1月3日公开的中国技术专利CN202707682U,公开了一种中实单活塞保压回转油缸,其说明书附图中公开了一种泄压方案,如图1所示,在活塞上设置了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阀02,当活塞所在油室里压力过大时,单向阀会打开,从而避免压力过大导致的活塞所在的油室密封失效的情况甚至回转油缸遭到破坏的情况发生。常规情况下,单向阀02是关闭的,当需要回油时,往换向油路01中通油,使油压推动换向小活塞移动,顶开保压阀的钢珠,使保压阀所在油室回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往往会发生如下情形:在需要回油时,由于操作不当,换向油路01未及时打开导致了单向阀02动作,虽然没有对回转油缸造成破坏,却使加工的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速度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既有可能导致在加工中的工件由于轴向移动距离不准确加工失误,也有可能需要重新校对,造成加工时间的延长,增加了生产成本。此外,这种保压阀和单向阀均设置在回转油缸内部,维修更换不方便。鉴于上述现有的保压回转油缸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自动回油的自保压回转油缸,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回油的自保压回转油缸,实现回转油缸的自动回油功能。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目的在于便于保压阀的维修和更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回油的自保压回转油缸,包括端盖、活塞杆和缸体,所述端盖和缸体紧密配合在中间形成腔体,所述活塞杆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油室和第二油室,所述端盖内设有第一保压腔和第二保压腔,两保压腔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油室和第二油室连通,两保压腔内的保压阀中设有换向阀芯,所述第一保压腔的出油口所在油路与第二保压腔的换向阀芯所在的油路连通,所述第二保压腔的出油口所在的油路与第一保压腔的换向阀芯所在的油路连通。进一步地,两所述保压腔设置于所述端盖的径向。进一步地,两所述保压腔的至少一端贯通。进一步地,所述保压腔的端部设有堵头,所述堵头与保压腔螺接。进一步地,所述端盖设有两进出油道,所述进出油道与所述保压阀的进油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保压腔为台阶腔,所述保压阀设置于台阶腔内。进一步地,与所述第一油室连通的第一油道和与第二油室连通的第二油道设置于所述端盖的轴向。进一步地,所述端盖靠近第一油室的表面设有凸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道设置于所述凸台上,所述第二油道设置于所述凸台外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第一保压腔的出油口与第二保压腔的换向阀芯所在油路连通以及将第二保压腔的出油口与第一保压腔的换向阀芯所在油路连通的结构,使在第一油室受到压力时第二保压腔自动打开,从而实现了第二油室的自动回油功能。同时,本技术所公布的保压腔径向设置,大大减小了保压腔所占空间,而且保压阀不需要打开回转油缸即可方便取出,维修更换快捷方便。相对于现有技术,节省了活塞上的单向阀,降低了回转油缸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
技术介绍
中自保压回转油缸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二的装配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二端盖的结构示意图中;图5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端盖的侧视图;图7图6的A向剖视图;图8为图6的B向剖视图;附图标记:01-换向油路、02-单向阀、03-油路一、04-油路二、1-端盖、2-活塞杆、3-缸体、4-堵头、5-前端盖、11-第一保压腔、11a-进出油道、12-第二保压腔、13-油路三、13a-凸台、14-油路四、15-油路五、16-油路六、21-第一油室、22-第二油室、211-第一油道、221-第二油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表示,用箭头表示油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油路一03,油路一03从第一保压腔的出口处通往第二保压腔的换向油路;还增加了油路二04,油路二04从第二保压腔的出口处通往第一保压腔的换向油路。通过这种设置,在从第一保压腔往第一油室内充油加压时,油压会把油分往油路一03,油路一03内的压力会推开第二保压腔内的小活塞,使第二保压腔持续打开,从而释放第二油室内的压力,反之亦然。这样就不需要单向阀02就可以实现自动换向泄压的功能,而且有的换在油压下自动动作,也不需要往换向油路01内人工加压,更加方便快捷,节约成本。实施例二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包括前端盖5、端盖1、活塞杆2和缸体3,前端盖5内设有轴承,骨架油封及进油口结构,此为现有技术,不在赘述,活塞杆2的两端分别穿过端盖1和缸体3,并可以在端盖1和缸体3中间的腔体内来回移动,端盖1转动固定于前端盖5内,从而实现高速运转的同时,通过活塞杆2的前后移动,实现工件的移动。其中,端盖1的结构如图4所示,端盖1的前端面上设有凸台13a,凸台13a上设有第一油道211,凸台13a外侧设有第二油道221,两油道沿端盖1的轴向设置,如图5所示,并分别与第一油室21和第二油室22相连通,端盖1内的第一保压腔11的出油口与第一油道211连通,从而通过第一油道211将第一保压腔11内的油注入第一油室21内,端盖内的第二保压腔12与第二油道221连通,从而通过第二油道221将第二保压腔12内的油注入到第二油室22内;如图6所示,端盖1的圆柱形侧壁上设有两条使油通往保压腔进油口内的两进出油道1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回油的自保压回转油缸,包括端盖(1)、活塞杆(2)和缸体(3),所述端盖(1)和缸体(3)紧密配合在中间形成腔体,所述活塞杆(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油室(21)和第二油室(22),所述端盖(1)内设有第一保压腔(11)和第二保压腔(12),两保压腔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油室(21)和第二油室(22)连通,两保压腔内的保压阀中设有换向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压腔(11)的出油口所在油路与第二保压腔(12)的换向阀芯所在的油路连通,所述第二保压腔(12)的出油口所在的油路与第一保压腔(11)的换向阀芯所在的油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回油的自保压回转油缸,包括端盖(1)、活塞杆(2)和缸体(3),所述端盖(1)和缸体(3)紧密配合在中间形成腔体,所述活塞杆(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油室(21)和第二油室(22),所述端盖(1)内设有第一保压腔(11)和第二保压腔(12),两保压腔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油室(21)和第二油室(22)连通,两保压腔内的保压阀中设有换向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压腔(11)的出油口所在油路与第二保压腔(12)的换向阀芯所在的油路连通,所述第二保压腔(12)的出油口所在的油路与第一保压腔(11)的换向阀芯所在的油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油的自保压回转油缸,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保压腔设置于所述端盖(1)的径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油的自保压回转油缸,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保压腔的至少一端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回油的自保压回转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贤青孙贤良李传飞刘小成朱通
申请(专利权)人:倍得福机械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