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53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音器,主要包括消音管,所述消音管的左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消音管的右端连接有出气管,所述消音管内设有消音块、消音条和挡板,消音块和消音条均为消音材料但为不同的材料,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消音条的右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消音器,由于能消除不同频段的噪音,因而消音效果更好。

A muff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音器
本技术涉及排气消音
,具体为一种消音器。
技术介绍
在大马路上我们有时会发现一些摩托车或汽车快速行驶过后发出低沉且声音很大的排气声音,这些都是因为排气管未安装消音器而造成的,这给车增加了动力感,使人们在几公里外都能听到,但却给周围的居民造成了许多困扰,特别是在深夜,而一些汽车在路过时并未发生很大的声音,这是因为汽车的排气管安装了消音器,消音器是让气流通过而使其声音衰减来实现消音的,现有技术中的消音器功能单一,只能消除高、中、低频中某一频段的气体噪声,应用在不同频段的噪声就会使得消音效果大打折扣,使用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综上所述,如何提高消音器的消音范围和消音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音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消音器消音范围小且消音效果不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消音器,包括:消音管,所述消音管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贯通连接的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三内腔和第四内腔;气管,所述气管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在所述消音管的左端,所述出气管连接在所述消音管的右端,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均与所述消音管贯通连接;消音条,若干个消音条通过安装在所述消音管的侧壁上而设置在所述消音管的内部,且所述消音条位于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内,若干个消音条在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内成列设置,相邻两列消音条上下穿插设置;挡板,若干个挡板设置在所述消音管的上下内壁上,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三内腔内。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内开设有若干个消音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个消音块,所述消音块内填充有消音材料。进一步地,所述消音条内设有成排的六边形孔和成排的圆孔。更进一步地,所述六边形孔和所述圆孔上下间隔错开排列。更进一步地,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消音条之间具有流道。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靠近所述消音管的一端均套设有密封圈。(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设有消音管,消音管为多段设计,能使得气体尽快排除的同时消除噪音;2.本技术中的消音管内设有消音块和消音条,消音块和消音条均为消音材料制成,能有效消除中高频段的噪声;3.本技术的消音管内还设有挡板,通过挡板将消音管分隔出不同的空间使得气体在不同的空间内撞击,最终通过弯弯曲曲的通道使得低频段的噪声被消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消音条的俯视图。附图中:进气管10,出气管11,密封圈20,消音管30,第一内腔31,第二内腔32,第三内腔33,第四内腔34,消音块35,消音条40,六边形孔41,圆孔42,流道43,挡板50,消音孔5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见附图1至图3,如图1所示的一种消音器,包括消音管30、气管、消音条40和挡板50,所述消音管30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贯通连接的第一内腔31、第二内腔32、第三内腔33和第四内腔34,所述第一内腔31的直径从左到右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内腔32和所述第三内腔33的直径相同,所述第四内腔34的直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所述气管包括进气管10和出气管11,所述进气管10连接在所述消音管30的左端,所述出气管11连接在所述消音管30的右端,所述进气管10和所述出气管11均与所述消音管30贯通连接,车辆排出的气体从所述进气管10进入所述消音管30内,经过层层通道最终消音后的气体从所述出气管11排出,若干个消音条40通过安装在所述消音管30的侧壁上而设置在所述消音管30的内部,且所述消音条40位于所述第一内腔31和第二内腔32内,所述消音条40为波浪状,若干个消音条40在所述第一内腔31和第二内腔32内成列设置,相邻两列消音条40上下穿插设置,所述消音条40由消音材料构成,消音材料可以是海绵、发泡胶等等,这些消音材料能很好地将一部分噪音消除,若干个挡板50设置在所述消音管30的上下内壁上,且所述挡板50位于所述第三内腔33,若干个挡板50的长度不同,上下相对的两个所述挡板50之间的距离也不同,这样能增加气体的流动路径,有效消除低频段的噪音。优选地,所述挡板50内开设有若干个消音孔51,所述消音孔51增加噪音的共振、干涉等,使得消音效率更高。所述第一内腔31和所述第二内腔32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个消音块35,所述消音块35内填充有消音材料,所述消音块35和所述消音条40的材料不同,但均为消音材料,这样能扩大消音范围,使得消音效果更好。如图3,所述消音条40内设有成排的六边形孔41和成排的圆孔42,一部分气体会进入所述六边形孔41和所述圆孔42,受到空气分子摩擦和粘滞阻力从而使声能转换为热能,能有效消除中高频的噪音。优选地,所述六边形孔41和所述圆孔42上下间隔错开排列。如图1,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消音条40之间具有流道43,这样能增加气体的流动路径,使得气体尽可能地被削弱或消除。所述进气管10和所述出气管11靠近所述消音管30的一端均套设有密封圈20,所述密封圈20能增加气管和所述消音管30之间的密封性,提高所述消音管30内零件的使用寿命。如图2,当车辆产生尾气后,气体从所述进气管10进入,通过所述消音块35和所述消音块35之间形成的通道使得大部分中高频段噪音被消除,之后气体通过所述第三内腔33,所述第三内腔33内为不同长度的所述挡板50,所述挡板50使得气体通过的路径增长,当气体通过冗长且弯曲的通道之后,低频段的噪音就会被消除,最终消音后的气体通过所述第四内腔34从所述出气管11排出。应当说明的是,本技术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实现本技术的优选方式,对属于本技术整体构思,而仅仅是显而易见的改动,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消音管(30),所述消音管(30)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贯通连接的第一内腔(31)、第二内腔(32)、第三内腔(33)和第四内腔(34);/n气管,所述气管包括进气管(10)和出气管(11),所述进气管(10)连接在所述消音管(30)的左端,所述出气管(11)连接在所述消音管(30)的右端,所述进气管(10)和所述出气管(11)均与所述消音管(30)贯通连接;/n消音条(40),若干个消音条(40)通过安装在所述消音管(30)的侧壁上而设置在所述消音管(30)的内部,且所述消音条(40)位于所述第一内腔(31)和第二内腔(32)内,若干个消音条(40)在所述第一内腔(31)和第二内腔(32)内成列设置,相邻两列消音条(40)上下穿插设置;/n挡板(50),若干个挡板(50)设置在所述消音管(30)的上下内壁上,且所述挡板(50)位于所述第三内腔(3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音管(30),所述消音管(30)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贯通连接的第一内腔(31)、第二内腔(32)、第三内腔(33)和第四内腔(34);
气管,所述气管包括进气管(10)和出气管(11),所述进气管(10)连接在所述消音管(30)的左端,所述出气管(11)连接在所述消音管(30)的右端,所述进气管(10)和所述出气管(11)均与所述消音管(30)贯通连接;
消音条(40),若干个消音条(40)通过安装在所述消音管(30)的侧壁上而设置在所述消音管(30)的内部,且所述消音条(40)位于所述第一内腔(31)和第二内腔(32)内,若干个消音条(40)在所述第一内腔(31)和第二内腔(32)内成列设置,相邻两列消音条(40)上下穿插设置;
挡板(50),若干个挡板(50)设置在所述消音管(30)的上下内壁上,且所述挡板(50)位于所述第三内腔(33)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坤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瑞朗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