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小英专利>正文

一种桥梁桩基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43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加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桥梁桩基加固装置,包括桩基,所述桩基右侧通过螺柱连接有载重底板,所述载重底板右侧固定连接有受力箱,所述受力箱内腔上下侧均设有滑槽,所述受力箱内腔设有弹簧层,所述滑槽右侧设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右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受力板,所述桩基外侧表面通过螺柱连接有贴合板;通过设有弹簧层,且弹簧层两端通过卡钩分别连接于受力箱内腔和伸缩板底部,当桥梁下的水冲击弧形受力板,弧形受力板压住伸缩板,伸缩板通过滚轮在滑槽上滑动,通过弹簧层缓冲,减轻水对桩基的冲击力,从而延长桩基的使用寿命,进而对桩基加固,且将载重底板卸下便于对弹簧的更换,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A strengthening device for bridge pile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桩基加固装置
本技术属于桥梁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桥梁桩基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简称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简称桩基,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对于桥梁之中,桩基的应用更是广泛,对于桩基的保护尤其的重要,现今需要一种桥梁桩基加固装置,来达到更好的加固桩基的效果,防止桩基的损坏造成桥梁的坍塌。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桥梁桩基加固装置,不能有效的减轻水对桩基的冲击,且对于减缓弹簧层不能及时的、便捷的更换,不能更好的达到加固桩基的效果;2、现有的桥梁桩基加固装置,一般的加固效果不理想,不能更好的保证支撑板之间的稳定性,即不能保证钢筋柱对桩基的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桩基加固装置,具有更好的化解水流对桩基的冲力,更好的对桩基进行加固和稳定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桩基加固装置,包括桩基,所述桩基右侧通过螺柱连接有载重底板,所述载重底板右侧固定连接有受力箱,所述受力箱内腔上下侧均设有滑槽,所述受力箱内腔设有弹簧层,所述滑槽右侧设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右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受力板,所述桩基外侧表面通过螺柱连接有贴合板,所述贴合板表面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焊接有第一斜柱,所述第一斜柱右侧焊接有第二斜柱,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内腔左侧螺纹连接有左钢筋柱,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内腔前侧螺纹连接有前钢筋柱,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内腔后侧螺纹连接有后钢筋柱,所述左钢筋柱、前钢筋柱和后钢筋柱顶部外表面均设有防滑套,所述左钢筋柱、前钢筋柱和后钢筋柱底部均设有柱头。优选的,所述左钢筋柱、前钢筋柱和后钢筋柱数量均为两个,且所述左钢筋柱、前钢筋柱和后钢筋柱外侧均涂覆有耐腐蚀层。优选的,所述柱头呈圆锥状,且所述柱头和左钢筋柱、前钢筋柱和后钢筋柱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内腔均设有与左钢筋柱、前钢筋柱和后钢筋柱相匹配的槽孔,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外表面均涂覆有防水层。优选的,所述伸缩板外侧设有和滑槽结构相匹配的滚轮,所述伸缩板和受力箱尺寸相匹配。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柱和第二斜柱夹角为60度,所述第一斜柱和第二斜柱数量均为三个。优选的,所述弹簧层两端通过卡钩分别连接于受力箱内腔和伸缩板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有弹簧层,且弹簧层两端通过卡钩分别连接于受力箱内腔和伸缩板底部,当桥梁下的水冲击弧形受力板,弧形受力板压住伸缩板,伸缩板通过滚轮在滑槽上滑动,通过弹簧层缓冲,减轻水对桩基的冲击力,从而延长桩基的使用寿命,进而对桩基加固,且将载重底板卸下便于对弹簧的更换,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2、通过设有第一斜柱和第二斜柱,使用者通过防滑套和柱头将左钢筋柱、前钢筋柱和后钢筋柱分别旋转插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内腔之中,桩基受到冲击力时,第一斜柱和第二斜柱提高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稳定性,且左钢筋柱、前钢筋柱和后钢筋柱与第一斜柱和第二斜柱配合使用,使该装置达到更好的对桩基加固的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部分细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左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载重底板相关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桩基;2、载重底板;3、受力箱;4、滑槽;5、弹簧层;6、伸缩板;7、弧形受力板;8、贴合板;9、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11、第一斜柱;12、第二斜柱;13、左钢筋柱;14、前钢筋柱;15、后钢筋柱;16、防滑套;17、柱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桩基加固装置,包括桩基1,桩基1右侧通过螺柱连接有载重底板2,载重底板2右侧固定连接有受力箱3,受力箱3内腔上下侧均设有滑槽4,受力箱3内腔设有弹簧层5,滑槽4右侧设有伸缩板6,伸缩板6右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受力板7,桩基1外侧表面通过螺柱连接有贴合板8,贴合板8表面设有第一支撑板9,第一支撑板9底部第二支撑板10,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焊接有第一斜柱11,第一斜柱11右侧焊接有第二斜柱12,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内腔左侧螺纹连接有左钢筋柱13,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内腔前侧螺纹连接有前钢筋柱14,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内腔后侧螺纹连接有后钢筋柱15,左钢筋柱13、前钢筋柱14和后钢筋柱15顶部外表面均设有防滑套16,左钢筋柱13、前钢筋柱14和后钢筋柱15底部均设有柱头17。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有弹簧层5,且弹簧层5两端通过卡钩分别连接于受力箱3内腔和伸缩板6底部,当桥梁下的水冲击弧形受力板7,弧形受力板7压住伸缩板6,伸缩板6通过滚轮在滑槽4上滑动,通过弹簧层5缓冲,减轻水对桩基1的冲击力,从而延长桩基1的使用寿命,进而对桩基1加固,且将载重底板2卸下便于对弹簧的更换,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通过设有第一斜柱11和第二斜柱12,使用者通过防滑套16和柱头17将左钢筋柱13、前钢筋柱14和后钢筋柱15分别旋转插入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内腔之中,桩基1受到冲击力时,第一斜柱11和第二斜柱12提高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的稳定性,且左钢筋柱13、前钢筋柱14和后钢筋柱15与第一斜柱11和第二斜柱12配合使用,使该装置达到更好的对桩基1加固的效果。具体的,左钢筋柱13、前钢筋柱14和后钢筋柱15数量均为两个,且左钢筋柱13、前钢筋柱14和后钢筋柱15外侧均涂覆有耐腐蚀层;增强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具体的,柱头17呈圆锥状,且柱头17和左钢筋柱13、前钢筋柱14和后钢筋柱15为一体结构;便于将左钢筋柱13、前钢筋柱14和后钢筋柱15插入土壤之中。具体的,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内腔均设有与左钢筋柱13、前钢筋柱14和后钢筋柱15相匹配的槽孔,且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外表面均涂覆有防水层;增强该装置的稳定性。具体的,伸缩板6外侧设有和滑槽4结构相匹配的滚轮,伸缩板6和受力箱3尺寸相匹配;更好的缓解水的冲击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桩基加固装置,包括桩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1)右侧通过螺柱连接有载重底板(2),所述载重底板(2)右侧固定连接有受力箱(3),所述受力箱(3)内腔上下侧均设有滑槽(4),所述受力箱(3)内腔设有弹簧层(5),所述滑槽(4)右侧设有伸缩板(6),所述伸缩板(6)右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受力板(7),所述桩基(1)外侧表面通过螺柱连接有贴合板(8),所述贴合板(8)表面设有第一支撑板(9),所述第一支撑板(9)底部第二支撑板(10),所述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焊接有第一斜柱(11),所述第一斜柱(11)右侧焊接有第二斜柱(12),所述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内腔左侧螺纹连接有左钢筋柱(13),所述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内腔前侧螺纹连接有前钢筋柱(14),所述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内腔后侧螺纹连接有后钢筋柱(15),所述左钢筋柱(13)、前钢筋柱(14)和后钢筋柱(15)顶部外表面均设有防滑套(16),所述左钢筋柱(13)、前钢筋柱(14)和后钢筋柱(15)底部均设有柱头(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桩基加固装置,包括桩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1)右侧通过螺柱连接有载重底板(2),所述载重底板(2)右侧固定连接有受力箱(3),所述受力箱(3)内腔上下侧均设有滑槽(4),所述受力箱(3)内腔设有弹簧层(5),所述滑槽(4)右侧设有伸缩板(6),所述伸缩板(6)右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受力板(7),所述桩基(1)外侧表面通过螺柱连接有贴合板(8),所述贴合板(8)表面设有第一支撑板(9),所述第一支撑板(9)底部第二支撑板(10),所述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焊接有第一斜柱(11),所述第一斜柱(11)右侧焊接有第二斜柱(12),所述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内腔左侧螺纹连接有左钢筋柱(13),所述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内腔前侧螺纹连接有前钢筋柱(14),所述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内腔后侧螺纹连接有后钢筋柱(15),所述左钢筋柱(13)、前钢筋柱(14)和后钢筋柱(15)顶部外表面均设有防滑套(16),所述左钢筋柱(13)、前钢筋柱(14)和后钢筋柱(15)底部均设有柱头(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桩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钢筋柱(13)、前钢筋柱(14)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英刘鑫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孙小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