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雪橇车的后悬架系统,它减震行程较长,舒适性较好。包括导轨架,导轨架上安装有前减震结构、后减震结构,前减震结构包括扭簧安装架、扭簧下摇臂、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阻尼器,扭簧安装架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导向轮轴、第一连接架,第一连接架、扭簧下摇臂、导轨架、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依次铰接,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铰接于导向轮轴,导向轮轴的两端分别套有扭簧,扭簧的簧脚作用于导轨架、第一连接架,后减震结构包括缓冲减震摇臂、缓冲减震器,缓冲减震摇臂包括横轴、第二连接架,缓冲减震器的上端铰接于横轴,缓冲减震器的下端向前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第二连接架向前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雪橇车的后悬架系统
本技术涉及雪橇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雪橇车的后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雪橇车作为一种全新的雪上交通娱乐工具,目前国内暂无专用悬架系统,其悬架部件多采用管式焊接铁架组合部件加中心减震缓解外部冲击,只能靠调节中心减震器预压来调整后悬部分预压力,悬架行程短舒适性差,而且传统悬架结构质量重,负荷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雪橇车的后悬架系统,它具有单独设置的前减震结构、后减震结构,且减震行程较长,舒适性较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雪橇车的后悬架系统,包括导轨架,所述导轨架的前部安装有前减震结构,所述导轨架的后部安装有后减震结构,所述前减震结构包括扭簧安装架、扭簧下摇臂、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阻尼器,所述扭簧安装架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导向轮轴,以及设于导向轮轴中部的前下端,且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一连接架,所述扭簧下摇臂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架的下端铰接,扭簧下摇臂的下端铰接于导轨架,所述导向轮轴的两端分别套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个簧脚作用于导轨架,另一个簧脚作用于第一连接架,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的上端铰接于导向轮轴中部的后下端,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的下端向后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阻尼器的上端铰接于导向轮轴的中部上端,所述阻尼器的下端向后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使第一连接架、扭簧下摇臂、导轨架、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围合成四边形;所述后减震结构包括缓冲减震摇臂、缓冲减震器,所述缓冲减震摇臂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横轴,以及设于横轴中部的前下端,且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二连接架,所述缓冲减震器的上端铰接于横轴的中部,所述缓冲减震器的下端向前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第二连接架向前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下端位于缓冲减震器下端的前方,使第二连接架、缓冲减震器、导轨架围合成三角形。优选地,所述导轨架上沿纵向设有多组第一铰接孔以及多组第二铰接孔,其中一组第一铰接孔与扭簧下摇臂铰接,其中一组第二铰接孔与第二连接架铰接。优选地,所述扭簧的长簧脚作用于导轨架两侧设置的第一定位件上端,短簧脚作用于第一连接架两侧设置的第二定位件上端。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件为具有多种调节面的多边形块,所述多边形块可转动安装在第一连接架上,每种调节面与多边形块的轴心线距离相异,多边形块的一个调节面与扭簧的短簧脚作用。优选地,所述导轨架上安装有缓冲减震下支撑架,所述缓冲减震下支撑架位于扭簧安装架、缓冲减震摇臂之间,所述缓冲减震下支撑架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与导轨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中部固定有向后方延伸的第三连接架,所述第三连接架的后端设置有支撑滚轮,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阻尼器、缓冲减震器的下端铰接于第三连接架,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架、阻尼器的铰点同轴,所述缓冲减震器位于阻尼器旋转拉杆架、阻尼器的后方。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架上设置有铰链与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阻尼器铰接。优选地,所述导轨架上沿纵向设有多组固定孔,其中一组固定孔与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架上设置有沿纵向设有多组第三铰接孔,其中一组第三铰接孔与铰链连接。优选地,所述缓冲减震摇臂组合通过限位皮带与导轨架连接。优选地,所述限位皮带为长度可调式皮带。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雪橇车后悬架系统具有单独的前减震结构、后减震结构,后悬架通过螺栓与雪橇车的车架连接,前减震结构主要是过正余弦路面的过渡减振(坎坷地段),后减震结构主要是对跳跃路面等起减震作用,减震行程长,舒适性好;通过调节相关部件装配位置可以满足不同路面及不同载重情况下对后悬部分进行预压调整,提升了整车舒适性;车辆腾跃时,限位皮带对缓冲减震器具有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缓冲减震摇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缓冲减震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扭簧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扭簧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扭簧下摇臂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导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限位皮带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缓冲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的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1为导轨架,2为缓冲减震摇臂,3为缓冲减震下支撑架,4为铰链,5为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6为扭簧安装架,7为扭簧下摇臂,8为导向轮轴,9为第一连接架,10为阻尼器,11为扭簧,12为缓冲减震器,13为横轴,14为第二连接架,15为限位皮带,16为支撑杆,17为第三连接架,18为支撑滚轮,19为第一铰接孔,20为第二铰接孔,21为第三铰接孔,22为第一定位件,23为第二定位件,24为固定孔,25为安装孔。参见图1-图14,一种雪橇车的后悬架系统,包括导轨架,所述导轨架的前部安装有前减震结构,所述导轨架的后部安装有后减震结构。所述前减震结构包括扭簧安装架、扭簧下摇臂、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阻尼器,所述扭簧安装架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导向轮轴,以及设于导向轮轴中部的前下端,且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一连接架,所述扭簧下摇臂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架的下端铰接,扭簧下摇臂的下端铰接于导轨架,所述导向轮轴的两端分别套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个簧脚作用于导轨架,另一个簧脚作用于第一连接架,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的上端铰接于导向轮轴中部的后下端,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的下端向后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阻尼器的上端铰接于导向轮轴的中部上端,所述阻尼器的下端向后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使第一连接架、扭簧下摇臂、导轨架、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围合成四边形。所述后减震结构包括缓冲减震摇臂、缓冲减震器,所述缓冲减震摇臂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横轴,以及设于横轴中部的前下端,且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二连接架,所述缓冲减震器的上端铰接于横轴的中部,所述缓冲减震器的下端向前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第二连接架向前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下端位于缓冲减震器下端的前方,使第二连接架、缓冲减震器、导轨架围合成三角形。所述缓冲减震摇臂组合通过限位皮带与导轨架连接。所述导轨架上安装有缓冲减震下支撑架,所述缓冲减震下支撑架位于扭簧安装架、缓冲减震摇臂之间,所述缓冲减震下支撑架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与导轨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中部固定有向后方延伸的第三连接架,所述第三连接架的后端设置有支撑滚轮,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阻尼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雪橇车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架,所述导轨架的前部安装有前减震结构,所述导轨架的后部安装有后减震结构,/n所述前减震结构包括扭簧安装架、扭簧下摇臂、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阻尼器,所述扭簧安装架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导向轮轴,以及设于导向轮轴中部的前下端,且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一连接架,所述扭簧下摇臂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架的下端铰接,扭簧下摇臂的下端铰接于导轨架,所述导向轮轴的两端分别套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个簧脚作用于导轨架,另一个簧脚作用于第一连接架,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的上端铰接于导向轮轴中部的后下端,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的下端向后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阻尼器的上端铰接于导向轮轴的中部上端,所述阻尼器的下端向后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使第一连接架、扭簧下摇臂、导轨架、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围合成四边形;/n所述后减震结构包括缓冲减震摇臂、缓冲减震器,所述缓冲减震摇臂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横轴,以及设于横轴中部的前下端,且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二连接架,所述缓冲减震器的上端铰接于横轴的中部,所述缓冲减震器的下端向前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第二连接架向前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下端位于缓冲减震器下端的前方,使第二连接架、缓冲减震器、导轨架围合成三角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雪橇车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架,所述导轨架的前部安装有前减震结构,所述导轨架的后部安装有后减震结构,
所述前减震结构包括扭簧安装架、扭簧下摇臂、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阻尼器,所述扭簧安装架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导向轮轴,以及设于导向轮轴中部的前下端,且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一连接架,所述扭簧下摇臂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架的下端铰接,扭簧下摇臂的下端铰接于导轨架,所述导向轮轴的两端分别套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个簧脚作用于导轨架,另一个簧脚作用于第一连接架,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的上端铰接于导向轮轴中部的后下端,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的下端向后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阻尼器的上端铰接于导向轮轴的中部上端,所述阻尼器的下端向后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使第一连接架、扭簧下摇臂、导轨架、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围合成四边形;
所述后减震结构包括缓冲减震摇臂、缓冲减震器,所述缓冲减震摇臂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横轴,以及设于横轴中部的前下端,且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二连接架,所述缓冲减震器的上端铰接于横轴的中部,所述缓冲减震器的下端向前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第二连接架向前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下端位于缓冲减震器下端的前方,使第二连接架、缓冲减震器、导轨架围合成三角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雪橇车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架上沿纵向设有多组第一铰接孔以及多组第二铰接孔,其中一组第一铰接孔与扭簧下摇臂铰接,其中一组第二铰接孔与第二连接架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雪橇车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的长簧脚作用于导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仕春,邓爵,曾智勇,阎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万迪特种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