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012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薄模具,包括上模总成装置和下模总成装置,所述上模总成装置包括定位凸模、打薄凸模、打薄凸模头,所述打薄凸模头顶端的打薄模刃口为平面刃口一,所述平面刃口一的外侧为斜面刃口,所述平面刃口一与斜面刃口的连接处设置有切割凸块,所述下模总成装置包括打薄凹模、定位凹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零件金属在打薄过程中多余的金属料向斜角方向流动,有利于打薄成形,提高了金属打薄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工作人员再计算,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范围广,解决了加工完再计算多余材料尺寸的问题,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效率高,造价成本低,易推广。

A thinn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薄模具
本技术涉及打薄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打薄模具。
技术介绍
精密电子零件一般由模具冲压打薄而成,但是零件金属在打薄过程中多余的金属料流动方向不定,金属打薄成形效果差,同时,金属在打薄过程中会产生多余的材料,多余的材料需要外用整形模切除,但是如何确定哪些为多余的材料需要另行计算,计算花费的时间较长,不同的产品需要经过不同的计算,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全面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打薄模具能够全面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打薄模具,包括上模总成装置和下模总成装置,所述上模总成装置包括定位凸模、打薄凸模、打薄凸模头,所述打薄凸模套接于定位凸模外侧与定位凸模活动连接,所述打薄凸模头设置于打薄凸模的打薄端与打薄凸模活动连接,所述打薄凸模头顶端的打薄模刃口为平面刃口一,所述平面刃口一的外侧为斜面刃口,所述平面刃口一与斜面刃口的连接处设置有切割凸块,所述切割凸块与打薄凸模头连接,所述下模总成装置包括打薄凹模、定位凹模,所述打薄凹模套接于定位凹模外侧与定位凹模连接,所述打薄凹模的打薄模刃口为平面刃口二,所述定位凸模与定位凹模相对应,所述打薄凸模与打薄凹模相对应,所述定位凸模、打薄凸模、打薄凸模头、打薄凹模、定位凹模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的,所述打薄凸模与打薄凸模头活动连接的方式为螺纹连接。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螺纹连接能够方便打薄凸模与打薄凸模头连接或分离,提高了打薄凸模跟换不同打薄凸模头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切割凸块的高度为1~2厘米。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1~2厘米的切割凸块能够在不影响金属料流动的情况下,在零件的顶端留有切割凹槽。进一步的,所述斜面刃口的倾斜角度为8~15度。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这种角度的设置能够使得平面刃口一与斜面刃口形成的泄料口便于零件金属在打薄过程中多余的金属料向泄料口方向流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打薄凸模头顶端的打薄模刃口为平面刃口一,平面刃口一的外侧为斜面刃口,平面刃口一和斜面刃口使得打薄凸模头的顶端有了泄料口,零件金属在打薄过程中多余的金属料向斜角方向流动,有利于打薄成形,提高了金属打薄的效果;本技术的打薄凸模头在下压零件时,打薄凸模头顶端的切割凸块也下压零件,使得零件的顶端留有切割凹槽,切割凸块的位置处于零件的余料和打薄成形料的分割线位置,零件打薄完成后,工作人员只需沿着切割凹槽把余料切除即可,无需工作人员再计算,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本技术的打薄凸模头与打薄凸模螺纹连接,当改变零件的打薄成形料的尺寸时,只需跟换带有与之对应切割凸块的打薄凸模头即可,使用范围广,解决了加工完再计算多余材料尺寸的问题,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效率高,造价成本低,易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打薄凸模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零件打薄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打薄模具,包括上模总成装置10和下模总成装置30,所述上模总成装置10包括定位凸模11、打薄凸模12、打薄凸模头13,所述打薄凸模12套接于定位凸模11外侧与定位凸模11活动连接,所述打薄凸模头13设置于打薄凸模12的打薄端与打薄凸模12活动连接,所述打薄凸模头13顶端的打薄模刃口为平面刃口一131,所述平面刃口一131的外侧为斜面刃口133,所述平面刃口一131与斜面刃口133的连接处设置有切割凸块132,所述切割凸块132与打薄凸模头13连接,所述下模总成装置30包括打薄凹模32、定位凹模33,所述打薄凹模32套接于定位凹模33外侧与定位凹模33连接,所述打薄凹模32的打薄模刃口为平面刃口二31,所述定位凸模11与定位凹模33相对应,所述打薄凸模12与打薄凹模32相对应,所述定位凸模11、打薄凸模12、打薄凸模头13、打薄凹模32、定位凹模3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打薄凸模12与打薄凸模头13活动连接的方式为螺纹连接,螺纹连接能够方便打薄凸模12与打薄凸模头13连接或分离,提高了打薄凸模12跟换不同打薄凸模头13的工作效率。切割凸块132的高度为1~2厘米,1~2厘米的切割凸块132能够在不影响金属料流动的情况下,在零件20的顶端留有切割凹槽21。斜面刃口133的倾斜角度为8~15度,这种角度的设置能够使得平面刃口一131与斜面刃口133形成的泄料口便于零件20金属在打薄过程中多余的金属料向泄料口方向流动。本技术为一种打薄模具,本技术打薄凸模头13顶端的打薄模刃口为平面刃口一131,平面刃口一131的外侧为斜面刃口133,平面刃口一131和斜面刃口133使得打薄凸模头13的顶端有了泄料口,零件20金属在打薄过程中多余的金属料向斜角方向流动,有利于打薄成形,提高了金属打薄的效果;本技术的打薄凸模头13在下压零件20时,打薄凸模头13顶端的切割凸块132也下压零件20,使得零件20的顶端留有切割凹槽21,切割凸块132的位置处于零件20的余料和打薄成形料的分割线位置,零件20打薄完成后,工作人员只需沿着切割凹槽21把余料切除即可,无需工作人员再计算,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本技术的打薄凸模头13与打薄凸模12螺纹连接,当改变零件20的打薄成形料的尺寸时,只需跟换带有与之对应切割凸块132的打薄凸模头13即可,使用范围广,解决了加工完再计算多余材料尺寸的问题,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效率高,造价成本低,易推广。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薄模具,包括上模总成装置(10)和下模总成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总成装置(10)包括定位凸模(11)、打薄凸模(12)、打薄凸模头(13),所述打薄凸模(12)套接于定位凸模(11)外侧与定位凸模(11)活动连接,所述打薄凸模头(13)设置于打薄凸模(12)的打薄端与打薄凸模(12)活动连接,所述打薄凸模头(13)顶端的打薄模刃口为平面刃口一(131),所述平面刃口一(131)的外侧为斜面刃口(133),所述平面刃口一(131)与斜面刃口(133)的连接处设置有切割凸块(132),所述切割凸块(132)与打薄凸模头(13)连接,所述下模总成装置(30)包括打薄凹模(32)、定位凹模(33),所述打薄凹模(32)套接于定位凹模(33)外侧与定位凹模(33)连接,所述打薄凹模(32)的打薄模刃口为平面刃口二(31),所述定位凸模(11)与定位凹模(33)相对应,所述打薄凸模(12)与打薄凹模(32)相对应,所述定位凸模(11)、打薄凸模(12)、打薄凸模头(13)、打薄凹模(32)、定位凹模(3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薄模具,包括上模总成装置(10)和下模总成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总成装置(10)包括定位凸模(11)、打薄凸模(12)、打薄凸模头(13),所述打薄凸模(12)套接于定位凸模(11)外侧与定位凸模(11)活动连接,所述打薄凸模头(13)设置于打薄凸模(12)的打薄端与打薄凸模(12)活动连接,所述打薄凸模头(13)顶端的打薄模刃口为平面刃口一(131),所述平面刃口一(131)的外侧为斜面刃口(133),所述平面刃口一(131)与斜面刃口(133)的连接处设置有切割凸块(132),所述切割凸块(132)与打薄凸模头(13)连接,所述下模总成装置(30)包括打薄凹模(32)、定位凹模(33),所述打薄凹模(32)套接于定位凹模(33)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洋代小刚肖映前朱金强吕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品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