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194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油气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容器、喷油器、隔板、恒温器、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混合容器内部设有混合腔,隔板将混合腔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通过间隙连通,混合容器上设有进气口、进油口和排放口,进气口与外界高压气源连通且与第一腔连通,排放口用于和油气分离装置连接且与第二腔连通,喷油器将机油雾化并由进油口喷射进混合腔,恒温器用于调节混合腔内的温度;第一调节阀用于调节进气口气体的流速,第二调节阀用于调节排放口油气混合物的流速。通过对进气口气体的流速以及排放口混合后油气混合物的流速的调节,能够保证该混合装置对不同油气分离器试验的适应性。

An oil gas mix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油气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在工作运行时,燃烧室中的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在压缩—燃烧—膨胀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空间内,通过气门与气门导杆的缝隙也会有混合气进入曲轴箱。在发动机工作时,这种窜气在曲轴箱中会逐渐增多,这就会导致曲轴箱中的压力越来越高,过高的压力会导致曲轴箱密封不好和机油泄漏的问题。而且,如果发动机有回火发生,还有可能会导致曲轴箱爆炸。目前广泛采用曲轴箱通风系统,可以有效控制曲轴箱内压力。最终从发动机中排出的混合气主要成分为燃烧残余气体、机油油雾颗粒、水蒸气、燃烧残余物等。在曲轴箱通风系统中,油气分离器可将曲轴箱窜气中的机油分离出来。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越高,就能够更有效的控制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量。为了确保控制效果,在研发以及生产阶段需要对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油气分离器效率等于分离后油雾颗粒总数除以分离前油雾颗粒的总数)进行评估。相关技术中给出了一种油气分离试验方法,需要将油气分离器安装到发动机上,但是油气分离器分离效率在发动机功能试验中测量困难,其主要难点是油气混合气源无法测量,如油气分离器入口处的含油量和油滴粒径分布不易测量和控制,同时,复杂的发动机试验台架又难以实现。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给出了另一种油气分离试验装置,用可生成油气混合气的油雾发生器进行模拟试验,即,将高压气体和雾化的机油喷入到混合桶内进行混合,并通过调节喷油量和喷油压力调节混合后油气混合物的浓度,但是在实际发动机工作中,不同的工况对应着不同的漏气量和机油含量,不同的结构下,油气混合温度和流速也不相同。因而仅通过调节喷油量和喷油压力调节混合后油气混合物的浓度,无法匹配不同类型的油气分离器,适应性较差。因此,亟需一种油气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混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气分离试验装置仅通过调节喷油量和喷油压力调节混合后油气混合物的浓度,无法匹配不同类型的油气分离器,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气混合装置,该油气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容器,其内部设有混合腔,所述混合容器上设有进气口、进油口和排放口,所述进气口与外界高压气源连通,所述排放口用于和油气分离装置连接;喷油器,设置于所述进油口,所述喷油器用于将机油雾化并喷射进所述混合腔;隔板,安装于所述混合容器,所述隔板将所述混合腔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隔板与所述混合容器一侧的内壁设有间隙,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间隙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排放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恒温器;位于所述混合腔内,且用于调节所述混合腔内的温度;第一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进气口气体的流速;第二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排放口油气混合物的流速。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腔远离所述间隙的一侧,所述排放口位于所述第二腔远离所述间隙的一侧。作为优选,所述油气混合装置还包括金属网,所述金属网位于所述间隙处,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金属网上的网孔连通。作为优选,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且所述进油口与所述金属网相对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混合容器由耐热玻璃制成。作为优选,所述混合容器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进气口气体流速的气体流量计。作为优选,所述混合容器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进气口气体压力的气体压力表。作为优选,所述混合容器的外表面覆盖有保温层。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口通过管路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安装于所述空气压缩机。作为优选,所述隔板分别与所述混合容器的顶壁以及底壁平行,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第二腔的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气混合装置,其包括混合容器、喷油器、隔板、恒温器、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混合容器内部设有混合腔,隔板将混合腔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通过间隙连通,混合容器上设有进气口、进油口和排放口,进气口与外界高压气源连通且与第一腔连通,排放口用于和油气分离装置连接且与第二腔连通,喷油器将机油雾化并由进油口喷射进混合腔,可通过隔板可以使高压气体在混合腔内的流动路径加长,有利于机油的雾化颗粒与高压气体充分混合;恒温器用于调节混合腔内的温度;第一调节阀用于调节进气口气体的流速;第二调节阀用于调节排放口油气混合物的流速。通过第一调节阀调节进气口气体的流速,并通过第二控制阀控制排放口混合后油气混合物的流速,能够保证该混合装置对不同油气分离器试验的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油气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合容器;11、混合腔;111、第一腔;112、第二腔;12、第一侧壁;121、进气口;13、第二侧壁;14、顶壁;141、排放口;142、进油口;15、底壁;2、喷油器;3、恒温器;4、隔板;5、金属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气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容器1、喷油器2、隔板4、恒温器3、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混合容器1的内部设有混合腔11,混合容器1上设有与混合腔11连通的进气口121、进油口142和排放口141,本实施例中,进气口121、进油口142和排放口141间隔设置,进气口121与外界高压气源连通,排放口141用于和油气分离装置连接;喷油器2设置于进油口142,喷油器2用于将机油雾化并喷射进混合腔11。隔板4安装于混合容器1且位于混合腔11内,隔板4将混合腔11分隔成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隔板4与混合容器1一侧的内壁设有间隙,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通过间隙连通,进气口121与第一腔111连通,排放口141与第二腔112连通。恒温器3位于混合腔11内,且用于调节混合腔11内的温度。第一调节阀用于调节进气口121气体的流速,第二调节阀,用于调节排放口141油气混合物的流速。本实施例中,高压气体与机油的雾化颗粒在混合腔11内混合后经排放口141排入到油气分离装置的入口。可通过隔板4可以使高压气体在混合腔11内的流动路径加长,有利于机油的雾化颗粒与高压气体充分混合,通过第一调节阀调节进气口121气体的流速,并通过第二控制阀控制排放口141混合后油气混合物的流速,能够保证该混合装置对不同油气分离器试验的适应性。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的调节原理,均是通过调节气体的通截面积实现。喷油器2是一种加工精度非常高的精密器件,动态流量范围大,抗堵塞和抗污染能力强以及雾化性能好,可精确控制喷射量,其为发动机上的常规配件,在此对其结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中的喷油器2同样具有调节喷油量和喷油压力的能力。恒温器3在正常操作下以自动开路或闭路来保持受控部在一定温度范围的一种温度感测装置,其动作温度仅为固定或可调整,具体地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混合容器(1),其内部设有混合腔(11),所述混合容器(1)上设有进气口(121)、进油口(142)和排放口(141),所述进气口(121)与外界高压气源连通,所述排放口(141)用于和油气分离装置连接;/n喷油器(2),设置于所述进油口(142),所述喷油器(2)用于将机油雾化并喷射进所述混合腔(11);/n隔板(4),安装于所述混合容器(1),所述隔板(4)将所述混合腔(11)分隔成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所述隔板(4)与所述混合容器(1)一侧的内壁设有间隙,所述第一腔(111)和所述第二腔(112)通过所述间隙连通,所述进气口(121)与所述第一腔(111)连通,所述排放口(141)与所述第二腔(112)连通;/n恒温器(3);位于所述混合腔(11)内,且用于调节所述混合腔(11)内的温度;/n第一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进气口(121)气体的流速;/n第二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排放口(141)油气混合物的流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合容器(1),其内部设有混合腔(11),所述混合容器(1)上设有进气口(121)、进油口(142)和排放口(141),所述进气口(121)与外界高压气源连通,所述排放口(141)用于和油气分离装置连接;
喷油器(2),设置于所述进油口(142),所述喷油器(2)用于将机油雾化并喷射进所述混合腔(11);
隔板(4),安装于所述混合容器(1),所述隔板(4)将所述混合腔(11)分隔成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所述隔板(4)与所述混合容器(1)一侧的内壁设有间隙,所述第一腔(111)和所述第二腔(112)通过所述间隙连通,所述进气口(121)与所述第一腔(111)连通,所述排放口(141)与所述第二腔(112)连通;
恒温器(3);位于所述混合腔(11)内,且用于调节所述混合腔(11)内的温度;
第一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进气口(121)气体的流速;
第二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排放口(141)油气混合物的流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21)位于所述第一腔(111)远离所述间隙的一侧,所述排放口(141)位于所述第二腔(112)远离所述间隙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云峰杨鹏徐菁菁刘泉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