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益航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部件振感转移的压电式声子晶体吸振电采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148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部件振感转移的压电式声子晶体吸振电采集系统,其结构包括控制板、检修盖、采集器,控制板与检修盖安装在采集器上,采集器安装有振电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后板对设备内部部件进行加固,部件受到振动时,振动传递给振电转换装置,由振电转换装置将振动转换成电能,上转换箱实现在转换电能的基础强化了振感,使转换的电能增加,下转换箱以压覆的形式将振动集合再进行转换电能,实现在保证各个部件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进行电能转换,设备整体稳定性高;当振动量超过允许的范围时,电采集设备内部部件受到振动将振动传递给振电转换装置,由振电转换装置实现振动转换电能,保证了设备的持续稳定运行,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部件振感转移的压电式声子晶体吸振电采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电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部件振感转移的压电式声子晶体吸振电采集系统。
技术介绍
压电式是一种自发电式,是以某些电介质表面产生的电荷,从而实现非电量电测的目的;建筑业的发展中,土木结构如桥梁、建筑等在施工中,在自然环境和施工作业的影响下,通常会存在规律性的振动,对于振动会通过隔音材料中的声子晶体进行噪声与振动的控制,也可以通过电采集设备实现吸收振动转换成电源实现能源利用。现有技术虽然对建筑施工中的噪音振动进行了控制,但当振动量超过允许的范围,振动会加剧,使施工中的建筑设备、材料也会产生振动,同样的电采集设备也会受到振动的影响导致吸振效果减弱,还会使内部部件因振动受损,长期下来大大影响了电采集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部件振感转移的压电式声子晶体吸振电采集系统,以解决虽然对建筑施工中的噪音振动进行了控制,但当振动量超过允许的范围,振动会加剧,使施工中的建筑设备、材料也会产生振动,同样的电采集设备也会受到振动的影响导致吸振效果减弱,还会使内部部件因振动受损,长期下来大大影响了电采集设备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部件振感转移的压电式声子晶体吸振电采集系统,其结构包括控制板、检修盖、采集器,所述控制板与检修盖安装在采集器前侧,所述采集器内部安装有振电装置,所述振电装置由后板、电转换器、支架、振电转换装置组成,所述后板与支架后端扣接,所述电转换器与支架上端锁定,所述振电转换装置安装在支架中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振电转换装置包括长部结构、中部结构、底部结构,所述长部结构与中部结构、底部结构焊接并且三者结构相同,所述长部结构与中部结构、底部结构从上至下排列。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长部结构包括中部支撑杆、振电转换箱、侧耳、减震簧,所述中部支撑杆穿过振电转换箱、减震簧,所述侧耳安装在振电转换箱左右两端,所述振电转换箱与减震簧上下两端焊接,所述振电转换箱包括上转换箱、下转换箱,所述上转换箱、下转换箱与减震簧上下两端焊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转换箱包括上部电集口、上部过渡结构、上部振簧,所述上部电集口与上部过渡结构上端锁定,所述上部过渡结构底部与上部振簧焊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部电集口包括上部出口、上部集电框、上部压电板,所述上部集电框上端设有上部出口,所述上部压电板安装在上部集电框左右两端,所述上部过渡结构包括过渡振簧、上部过渡簧架,所述过渡振簧底端与上部过渡簧架焊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转换箱包括底部压制结构、底部灌口、底部集电盒,所述底部灌口上下两端与底部压制结构、底部集电盒焊接,所述底部压制结构包括压制灌口、轴杆、邻轴簧、结构框,所述结构框上端设有压制灌口,所述邻轴簧底部与结构框焊接,所述压制灌口安装在结构框上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部集电盒包括伸缩压制板、底部集电口、底部集电框,所述伸缩压制板安装在底部集电框内部,所述底部集电框底部设有底部集电口。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电采集设备放置指定位置,在控制板上进行设置进行吸振转换电能,设备部件是安装在振电装置上的,后板内侧面设有减震垫,部件通过后板加固,部件安装在支架上,当振动时,部件的振感会移至振电转换装置上,振电转换装置通过传动将振动往振电转换装置的上下两端移动,振动分别送至支架上下两端的电转换器上,通过电转换器转换成电能;振电转换装置运行时,中部结构的振动往长部结构与底部结构处输送,再由长部结构输送给支架上方的电转换器、底部结构输送给支架底部的电转换器,侧耳实现振动转移,减震簧起到加强振动时提高稳定性的作用,长部结构上方的上转换箱运行时振动从上部振簧传递到上部过渡结构,通过过渡振簧加强振动后进入上部电集口内,通过上部压电板的居中移动将振动从上部出口输送至支架上方电转换器,即实现将振动转换成电能,转换过程中将振动强化,提高了电能的转换量;底部结构底部的下转换箱运行时振动从底部压制结构经过底部灌口送入底部集电盒内,期间底部压制结构将振动压覆,振动经过伸缩压制板时再次被压覆,实现在转换电能时最大化保证设备整体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后板对设备内部部件进行加固,部件受到振动时,振动传递给振电转换装置,由振电转换装置将振动转换成电能,上转换箱实现在转换电能的基础强化了振感,使转换的电能增加,下转换箱以压覆的形式将振动集合再进行转换电能,实现在保证各个部件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进行电能转换,设备整体稳定性高;当振动量超过允许的范围时,电采集设备内部部件受到振动将振动传递给振电转换装置,由振电转换装置实现振动转换电能,保证了设备的持续稳定运行,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部件振感转移的压电式声子晶体吸振电采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振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振电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长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上转换箱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下转换箱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底部压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控制板1、检修盖2、采集器3、振电装置4、后板40、电转换器41、支架42、振电转换装置43、长部结构430、中部结构431、底部结构432、中部支撑杆50、振电转换箱51、侧耳52、减震簧53、上转换箱60、下转换箱61、上部电集口600、上部过渡结构601、上部振簧602、上部出口70、上部集电框71、上部压电板72、过渡振簧80、上部过渡簧架81、底部压制结构610、底部灌口611、底部集电盒612、压制灌口6100、轴杆6101、邻轴簧6102、结构框6103、伸缩压制板6120、底部集电口6121、底部集电框61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部件振感转移的压电式声子晶体吸振电采集系统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控制板1、检修盖2、采集器3,所述控制板1与检修盖2安装在采集器3上,所述采集器3安装有振电装置4,所述振电装置4由后板40、电转换器41、支架42、振电转换装置43组成,所述后板40与支架42扣接,所述电转换器41与支架42锁定,所述支架42的上下端分别装有电转换器41,提高了电能转换的效率,所述振电转换装置43安装在支架42,所述支架42为多层框架结构,使部件安装更加整洁规律,所述振电转换装置43位于支架42中部,提高了振动收集的便捷性,所述振电转换装置43包括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部件振感转移的压电式声子晶体吸振电采集系统,其结构包括控制板(1)、检修盖(2)、采集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1)与检修盖(2)安装在采集器(3)上,所述采集器(3)安装有振电装置(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部件振感转移的压电式声子晶体吸振电采集系统,其结构包括控制板(1)、检修盖(2)、采集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1)与检修盖(2)安装在采集器(3)上,所述采集器(3)安装有振电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部件振感转移的压电式声子晶体吸振电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电装置(4)由后板(40)、电转换器(41)、支架(42)、振电转换装置(43)组成,所述后板(40)与支架(42)扣接,所述电转换器(41)与支架(42)锁定,所述振电转换装置(43)安装在支架(42),所述振电转换装置(43)包括长部结构(430)、中部结构(431)、底部结构(432),所述长部结构(430)与中部结构(431)、底部结构(432)焊接并且三者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航
申请(专利权)人:陈益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