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路协同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138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路协同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包括:应用需求板块(1),整合车路应用模式,集成设计交通业务;数据采集板块(3),采集道路信息;车辆引导板块(2),设有路侧模块(4)、车载模块(5)和云端模块(6),所述路侧模块(4)和云端模块(6)组成控制单元,所述路侧模块(4)、车载模块(5)和云端模块(6)组成通信单元,所述路侧模块(4)和云端模块(6)根据道路信息和应用需求板块(1)设计的交通业务来制定整体车流引导策略,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发送至各车载模块执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信息交互及时、避免数据资源浪费、适用于多种交通环境等优点。

A vehicle road collaborative data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路协同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大数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路协同系统数据资源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通信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发展,交通逐渐走向智能化与网联化。智能网联车是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产物,代表了未来交通发展的主流方向。智能网联车是以车辆为主体,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使车辆与外部节点实现信息共享和控制协同,以达到安全、有序、高效、节能的新一代车辆系统,增强了交通环境的整体性及安全性,将人车路融为一体,在这一过程中能减少90%由于驾驶员误操作产生的交通事故,同时能够减少交通拥堵并改善环境质量。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实现依托于智能车路协同系统。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包括了智能汽车、智慧道路以及V2X通信系统三大部分,协同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车路协同信息交互研究与平台开发、智能车载系统关键技术软硬件研发、智能路侧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以及车路系统系统仿真测试平台开发。由于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目前还没有针对车路协同系统明确的数据资源体系设计,其一是独立的应用实现导致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且缺少统筹;其二是人-车-路-云复杂的系统关系没有明确。针对这一现象,需要一种整理智能车路协同系统中所需要的应用,并能分析各应用所需的数据以及各设备之间的交互信息的资源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资源浪费严重、系统关系难以明确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车路协同系统数据资源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路协同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包括:应用需求板块,整合车路应用模式,集成设计交通业务;数据采集板块,采集道路信息;车辆引导板块,设有路侧模块、车载模块和云端模块,所述路侧模块和云端模块组成控制单元,所述路侧模块、车载模块和云端模块组成通信单元,所述路侧模块和云端模块根据道路信息和应用需求板块设计的交通业务来制定整体车流引导策略,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发送至各车载模块执行。所述云端模块的功能包括初步管控策略制定和综合服务信息融合。所述路侧模块的功能包括管控策略确定、个体控制指令制定和动态信息融合。所述车载模块的功能包括管控策略执行、动态地图显示以及车辆编队行驶控制。所述数据采集板块采集的道路信息包括行人数据、车辆数据、道路数据、环境数据和管控数据。所述行人数据包括检测器检测到的行人信息,所述道路数据包括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地图数据,所述车辆数据包括轨迹数据和检测器数据,所述环境数据包括天气数据,所述管控数据包括可变信息板和信号灯数据。所述高速公路地图数据包括匝道数据和高速路段数据,所述城市道路地图数据包括城市路段数据和交叉口数据,所述可变信息板数据包括路径方案、限速方案和车道方案。一种使用车路协同数据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资源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应用需求板块整合车路典型应用模型,根据应用模型演进方向设计交通业务;步骤S2:数据采集板块采集相应路段的行人数据、车辆数据、道路数据、环境数据和管控数据;步骤S3:车辆引导板块根据步骤S1设计的交通业务,通过云端模块、路侧模块和车载模块,将步骤S2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交互,设计行车路线指引,完成对相应路段的车辆控制。所述交通业务为可变限速管理。所述步骤S3数据交互的内容包括信号灯配时和相位信息SPaT、地图数据信息MAP、基本安全消息BSM和路侧交通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置控制单元和通信单元对车路状况进行管理,通过相应的云端、路侧、车载三个模块,方便信息的交互和方案的实施。2.本专利技术将车路协同系统数据资源进行梳理,分成地行人数据、车辆数据、道路数据、环境数据和管控数据进行数据采集,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情况。3.本专利技术通过总结车路典型应用模型,根据应用模型演进方向设计交通业务,适用于多种交通环境,有利于人-车-路-云四个部分相互耦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信息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行人数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车辆数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高速公路地图数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城市道路地图数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环境数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可变信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信号控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车道控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应用需求板块;2-车辆引导板块;3-数据采集板块;4-路侧模块;5-车载模块;6-云端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车路协同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包括:应用需求板块1,整合车路应用模式,集成设计交通业务;数据采集板块3,采集道路信息;车辆引导板块2,设有路侧模块4、车载模块5和云端模块6,路侧模块4和云端模块6组成控制单元,路侧模块4、车载模块5和云端模块6组成通信单元,路侧模块4和云端模块6根据道路信息和应用需求板块1设计的交通业务来制定整体车流引导策略,通过通信单元发送至各车载模块执行。云端模块6的功能包括初步管控策略制定和综合服务信息融合。路侧模块4的功能包括管控策略确定、个体控制指令制定和动态信息融合。车载模块5的功能包括管控策略执行、动态地图显示以及车辆编队行驶控制。数据采集板块3采集的道路信息包括行人数据、车辆数据、道路数据、环境数据和管控数据。如图3所示,行人数据包括检测器检测到的行人信息,道路数据包括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地图数据,如图4所示,车辆数据包括轨迹数据和检测器数据,如图7所示,环境数据包括天气数据,管控数据包括可变信息板和信号灯数据。如图5所示,高速公路地图数据包括匝道数据和高速路段数据;如图6所示,城市道路地图数据包括城市路段数据和交叉口数据;如图8所示,可变信息板数据包括路径方案、限速方案和车道方案;如图9所示,信号控制中信控方案与相位顺序对应。一种使用车路协同数据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资源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应用需求板块1整合车路典型应用模型,根据应用模型演进方向设计交通业务;步骤S2:数据采集板块3采集相应路段的行人数据、车辆数据、道路数据、环境数据和管控数据;步骤S3:车辆引导板块2根据步骤S1设计的交通业务,通过云端模块6、路侧模块4和车载模块5,将步骤S2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交互,设计行车路线指引,完成对相应路段的车辆控制。整合车路典型应用模型需要总结国内外现有标准以及测试场的应用,梳理和分析其中的典型应用,通过查阅智能网联车辆技术相关文献资料的方式对应用的演进方向进行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路协同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应用需求板块(1),整合车路应用模式,集成设计交通业务;/n数据采集板块(3),采集道路信息;/n车辆引导板块(2),设有路侧模块(4)、车载模块(5)和云端模块(6),所述路侧模块(4)和云端模块(6)组成控制单元,所述路侧模块(4)、车载模块(5)和云端模块(6)组成通信单元,所述路侧模块(4)和云端模块(6)根据道路信息和应用需求板块(1)设计的交通业务来制定整体车流引导策略,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发送至各车载模块执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路协同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用需求板块(1),整合车路应用模式,集成设计交通业务;
数据采集板块(3),采集道路信息;
车辆引导板块(2),设有路侧模块(4)、车载模块(5)和云端模块(6),所述路侧模块(4)和云端模块(6)组成控制单元,所述路侧模块(4)、车载模块(5)和云端模块(6)组成通信单元,所述路侧模块(4)和云端模块(6)根据道路信息和应用需求板块(1)设计的交通业务来制定整体车流引导策略,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发送至各车载模块执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路协同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模块(6)的功能包括初步管控策略制定和综合服务信息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路协同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侧模块(4)的功能包括管控策略确定、个体控制指令制定和动态信息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路协同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模块(5)的功能包括管控策略执行、动态地图显示以及车辆编队行驶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路协同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板块(3)采集的道路信息包括行人数据、车辆数据、道路数据、环境数据和管控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路协同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弘戈李太芳安泽萍朱晓东王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