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1230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包括恒温控制装置主体,通过设计恒温控制模块降低控温误差;同时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包括收纳筒,且收纳筒固定安装于外壳的一侧,所述收纳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所述收纳筒的顶端设置有保护帽,所述收纳筒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收纳筒和固定座的设置有效的降低了恒温控制装置难以收放线路和固定的情况,当恒温控制装置使用结束后,通过挤压弹簧即可收缩固定,不仅增加了实用性,方便了人员使用,节省了时间,同时减少了线路的损坏和断裂。

An intelligent constant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恒温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恒温控制装置,是一款用于自动控制温度的仪器,采用微电脑全自动仿智逻辑设计,可编程定时、温度选择,当加热设备温度超过预置的过热保护温度时,温控器自动切断加热设备电源。现有的恒温控制装置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恒温控制误差较大;二是恒温控制装置难以收放线路和固定,不仅复杂而且繁琐,由于恒温控制装置不仅有线路还有磁性头,所以收放起来较为麻烦,且较为耗费时间,如若直接取走则会使得线路断裂,同时恒温控制装置固定较为复杂,不仅浪费了时间,同时增加了工作难度,带来了经济损失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通过设计恒温控制模块降低控温误差以及收纳机构用于收放线路和固定,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恒温控制装置在使用时存在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包括恒温控制装置主体,所述恒温控制装置主体的中间设置有外壳,所述恒温控制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包括收纳筒,且收纳筒固定安装于外壳的一侧,所述收纳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所述收纳筒的顶端设置有保护帽,所述收纳筒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线,且导线贯穿于安装座、挤压弹簧与保护帽的内部,所述导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磁性头,所述挤压弹簧的上端安装有卡圈,所述导线的圆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卡块,且卡块位于卡圈的下端。所述外壳的内部前端通过四组螺钉固定安装有PCB板,所述PCB板的上端设置有恒温控制模块与中央处理器,所述电线的一端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恒温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屏、操作按钮与插座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线的输入端与恒温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通过恒温控制模块降低控温误差;所述恒温控制模块包括熔断器F1~F3,变压器T1、T2,三极管Q1~Q4,双基二极管Q5,电阻R1~R11,二极管D1~D4,隔离开关QS1、QS2,电容C1、C2,发热元件EH,三极管Q5~Q7,滑动变阻器R12,稳压二极管D5~D7,可控硅整流器D8,热敏电阻Rt。优选的,所述恒温控制装置主体的后端设置有拆卸机构,所述拆卸机构包括后盖,且后盖设置于外壳的后端,所述后盖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滑槽,所述外壳的一侧对应于固定滑槽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固定滑柱,且固定滑柱与固定滑槽滑动连接。优选的,靠近所述外壳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四组,四组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通过螺钉安装有限位弹簧,四组所述限位弹簧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安装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位于外壳的后端,靠近所述外壳一侧的限位板上固定安装有垫片。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电线,所述电线的一侧设置有插头。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与操作按钮,且操作按钮位于显示屏的下端。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端中间设置有插座,且插座位于操作按钮的下端,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孔。优选的,所述收纳筒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弹簧,且固定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夹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收纳机构,能够有效降低恒温控制装置难以收放线路和固定的情况,当恒温控制装置使用结束后,挤压弹簧在弹力作用下收缩,卡圈作用在卡块上带动导线收缩到收纳筒内部,即可实现对导线及磁性头的收缩固定,不仅增加了实用性,方便了人员使用,节省了时间,同时减少了线路的损坏和断裂,减少了经济损失,同时固定座使得恒温控制装置固定较为方便,不仅降低了工作难度,同时减少了恒温控制装置的摔落和损坏,减少了经济成本,降低了工作难度,增加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的拆卸结构,能够使得恒温控制装置拆卸检测更为实用,通过固定滑槽和固定滑柱即可安装固定,不仅简单实用,同时迅速便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减少了特殊工具的实用,使得工作人员更方便的检测和维修恒温控制装置内部,有效的增加了恒温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的恒温控制模块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的收纳筒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的限位板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的后盖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的图3中A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的挤压弹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的外壳的内部结构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的PCB板上的内部系统框图。图中:1、外壳;2、电线;3、插头;4、操作按钮;5、插座;6、散热孔;7、磁性头;8、恒温控制装置主体;9、显示屏;10、保护帽;11、固定座;12、固定夹;13、固定弹簧;14、收纳筒;15、挤压弹簧;16、固定滑柱;17、后盖;18、固定滑槽;19、限位板;20、限位弹簧;21、导线;22、安装座;23、卡圈;24、卡块;25、PCB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图6-8所示,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包括恒温控制装置主体8,恒温控制装置主体8的中间设置有外壳1,恒温控制装置主体8的一侧设置有收纳机构,收纳机构包括收纳筒14,且收纳筒14固定安装于外壳1的一侧,收纳筒1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安装座22,安装座2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15,收纳筒14的顶端设置有保护帽10,收纳筒14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线21,且导线21贯穿于安装座22、挤压弹簧15与保护帽10的内部,导线2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磁性头7,挤压弹簧15的上端安装有卡圈23,导线21的圆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卡块24,且卡块24位于卡圈23的下端。为了使得恒温控制装置主体8能够对外界温控装置进行更好的控制,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内部前端通过四组螺钉固定安装有PCB板25,PCB板25的上端设置有恒温控制模块与中央处理器,电线2的一端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恒温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显示屏9、操作按钮4与插座5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导线21的输入端与恒温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恒温控制模块经过导线21及磁性头7分别与温控装置的温度传感器和制冷机连接,该智能恒温控制装置通过对显示屏9、操作按钮4与插座5进行控制及使用,将控制指令收集至中央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包括恒温控制装置主体(8),所述恒温控制装置主体(8)的中间设置有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控制装置主体(8)的一侧设置有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包括收纳筒(14),且收纳筒(14)固定安装于外壳(1)的一侧,所述收纳筒(1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安装座(22),所述安装座(2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15),所述收纳筒(14)的顶端设置有保护帽(10),所述收纳筒(14)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线(21),且导线(21)贯穿于安装座(22)、挤压弹簧(15)与保护帽(10)的内部,所述导线(2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磁性头(7),所述挤压弹簧(15)的上端安装有卡圈(23),所述导线(21)的圆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卡块(24),且卡块(24)位于卡圈(23)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包括恒温控制装置主体(8),所述恒温控制装置主体(8)的中间设置有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控制装置主体(8)的一侧设置有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包括收纳筒(14),且收纳筒(14)固定安装于外壳(1)的一侧,所述收纳筒(1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安装座(22),所述安装座(2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15),所述收纳筒(14)的顶端设置有保护帽(10),所述收纳筒(14)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线(21),且导线(21)贯穿于安装座(22)、挤压弹簧(15)与保护帽(10)的内部,所述导线(2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磁性头(7),所述挤压弹簧(15)的上端安装有卡圈(23),所述导线(21)的圆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卡块(24),且卡块(24)位于卡圈(23)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前端通过四组螺钉固定安装有PCB板(25),所述PCB板(25)的上端设置有恒温控制模块与中央处理器,所述电线(2)的一端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恒温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屏(9)、操作按钮(4)与插座(5)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线(21)的输入端与恒温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控制装置主体(8)的后端设置有拆卸机构,所述恒温控制模块包括熔断器F1~F3,变压器T1、T2,三极管Q1~Q4,双基二极管Q5,电阻R1~R11,二极管D1~D4,隔离开关QS1、QS2,电容C1、C2,发热元件EH,三极管Q5~Q7,滑动变阻器R12,稳压二极管D5~D7,可控硅整流器D8,热敏电阻R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QS1连接有熔断器F1,所述隔离开关QS2连接有熔断器F2,所述隔离开关QS1、QS2的另一端分别接有外接接口,所述变压器T1一侧的顶端连接有熔断器F2,所述变压器T1一侧的底端连接有熔断器F3,所述熔断器F3的另一端连接有熔断器F1,所述变压器T1的另一侧的顶端连接有二极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变压器T1的另一侧的底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负极连接有二极管D1的负极和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有二极管D3的正极和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有稳压二极管R6和电阻R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有热敏电阻Rt和滑动变阻器R12,所述滑动变阻器R12的滑杆和R12的另一端均与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有电阻R4,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有电阻R4,所述电阻R4连接有电阻R3,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有电阻R6,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3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有电阻R2,所述电阻R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洪善仝海燕刘玉梅蒋伟贾爽
申请(专利权)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