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084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包括:具有“凹”形空腔的“匚”形拉手;定滑轮;第一半轴套,其固设在所述“凹”形腔内,位于所述“匚”形拉手一端;第二半轴套,其固设在所述“凹”形腔内,位于所述“匚”形拉手另一端;第一转轴,其嵌套在所述第一半轴套内;第二转轴,其嵌套在所述第二半轴套内,第一基座,其套设在所述第一半轴套上,并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第二基座,其套设在所述第二半轴套上,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形状记忆合金丝束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丝束,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汽车车身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和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技术被广泛应用,而在汽车行业也是如此,智能化技术近年来已经被应用于现代汽车的各个部分中,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汽车在安全、性能和舒适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汽车拉手作为固定在汽车车身内板件上的重要安全部件,需要在车辆加、减速以及转弯等不稳定情况下给乘员以安全支持。传统汽车拉手绝大多数是需要乘员主动牵引的被动件,均未涉及部件智能化领域,同时传统隐藏式汽车拉手的结构较复杂,不利于实现车身部件的轻量化,如中国专利CN104943587A、CN206644702U,在汽车不稳定情况下需要乘员手动拉动拉手手柄,影响乘员反应速度以及在不稳定情况下拉下拉手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可以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丝束受热收缩和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的共同作用下,实现拉手手柄的自动弹开及收拢,提高乘员的安全舒适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控制方法,在车身内板件拉手设置位置安装热敏传感器,通过检测温度识别驾乘人员的手是否靠近拉手,并设置转动角度阈值,避免拉断形状记忆合金。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包括:第一把手基体;其为“匚”形;第二把手基体,其为“匚”形,套设在所述第一把手基体外侧,并与所述第一把手基体一体连接,形成具有“凹”形空腔的“匚”形拉手;第一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把手基体的一端转角处;第二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把手基体的另一端转角处;第三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二把手基体的一端转角处;第四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二把手基体的另一端转角处;第一半轴套,其固设在所述“凹”形腔内,位于所述“匚”形拉手一端;第二半轴套,其固设在所述“凹”形腔内,位于所述“匚”形拉手另一端;第一转轴,其嵌套在所述第一半轴套内,所述第一半轴套能够带动所述拉手绕所述第一转轴旋转;第二转轴,其嵌套在所述第二半轴套内,所述第二半轴套能够带动所述拉手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其中,所述第一半轴套和所述第二半轴套的旋向相同;第一基座,其套设在所述第一半轴套上,并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第二基座,其套设在所述第二半轴套上,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形状记忆合金丝束,其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四定滑轮,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半轴套上;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丝束,其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半轴套上,并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和所述第三定滑轮,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均包括:连接基座;第一吊耳,其一体连接所述连接基座一端,并具有贯通的第一圆孔;第二吊耳,其一体连接所述连接基座另一端,并具有贯通的第二圆孔;短接轴,其设置在所述连接基座一端;其中,所述第一吊耳、第二吊耳和所述连接基座形成“U”型基座。优选的是,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束包括2~4股形状记忆合金丝。优选的是,所述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丝束包括2~4股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丝。优选的是,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和所述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丝直径为1~1.5mm。优选的是,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和所述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丝的最大拉伸率均为5%~10%。优选的是,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由镍钛基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并包含Au-Cd、Cu-Zn、Cu-Zn-A1、CuZn-Sn、Ni-Ti-Pd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是,和所述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丝由镍钛基形状记忆材料制成。优选的是,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束两端分别连接有导电线,并且通过所述导电线连接电源。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控制方法,包括:在车身内板件拉手设置位置安装热敏传感器,通过检测温度识别驾乘人员的手是否靠近拉手;若热敏传感器检测到驾乘人员的手靠近拉手,控制辅助电源开关对形状记忆合金丝进行通电,形状记忆丝束受热收缩,并由半轴套带动拉手手柄弹出,超弹形状记忆丝束收紧;若热敏传感器检测到驾乘人员的手离开拉手或拉手转动角度超过阈值转角β时,超弹形状记忆丝束的恢复力带动拉手手柄还原;其中,阈值转角β的计算公式为:其中,L为形状记忆合金丝未拉伸时的原长,t为在拉手手柄初始位置时形状记忆合金丝的伸长率,R为拉手手柄处半轴套半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可以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丝束受热收缩和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的共同作用下,实现拉手手柄的自动弹开及收拢,保证乘员在汽车不稳定情况下的安全,克服了现有汽车拉手无法在汽车不稳定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乘员安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典型的智能材料,具有超弹性、形状记忆、耐腐蚀以及抗疲劳等特点,以此作为汽车智能拉手执行单元的驱动元件,结合机械结构和电控单元可以实现拉手实时伸展和收拢,提高乘员的安全舒适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控制方法,在车身内板件拉手设置位置安装热敏传感器,通过检测温度识别驾乘人员的手是否靠近拉手,并设置转动角度阈值,避免拉断形状记忆合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拉手手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拉手初始位置外形简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拉手终止位置外形简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拉手手柄U型基座简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拉手手柄的侧面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智能拉手控制方法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智能拉手控制方法工作过程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包括:第一把手基体110、第二把手基体120、第一定滑轮121、第二定滑轮122、第三定滑轮123、第四定滑轮124、第一半轴套131、第二半轴套132、第一转轴141、第二转轴142、第一基座151、第二基座152、形状记忆合金丝束161和超弹性形状基于合金丝束162。其中,第一把手基体110为“匚”形;第二把手基体120为“匚”形,套设在第一把手基体110外侧,并与第一把手基体110一体连接,形成具有“凹”形空腔的“匚”形拉手100;第一定滑轮121位于“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第一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把手基体;其为“匚”形;/n第二把手基体,其为“匚”形,套设在所述第一把手基体外侧,并与所述第一把手基体一体连接,形成具有“凹”形空腔的“匚”形拉手;/n第一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把手基体的一端转角处;/n第二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把手基体的另一端转角处;/n第三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二把手基体的一端转角处;/n第四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二把手基体的另一端转角处;/n第一半轴套,其固设在所述“凹”形腔内,位于所述“匚”形拉手一端;/n第二半轴套,其固设在所述“凹”形腔内,位于所述“匚”形拉手另一端;/n第一转轴,其嵌套在所述第一半轴套内,所述第一半轴套能够带动所述拉手绕所述第一转轴旋转;/n第二转轴,其嵌套在所述第二半轴套内,所述第二半轴套能够带动所述拉手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n其中,所述第一半轴套和所述第二半轴套的旋向相同;/n第一基座,其套设在所述第一半轴套上,并连接所述第一转轴;/n第二基座,其套设在所述第二半轴套上,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n形状记忆合金丝束,其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四定滑轮,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半轴套上;/n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丝束,其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半轴套上,并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和所述第三定滑轮,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转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把手基体;其为“匚”形;
第二把手基体,其为“匚”形,套设在所述第一把手基体外侧,并与所述第一把手基体一体连接,形成具有“凹”形空腔的“匚”形拉手;
第一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把手基体的一端转角处;
第二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把手基体的另一端转角处;
第三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二把手基体的一端转角处;
第四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二把手基体的另一端转角处;
第一半轴套,其固设在所述“凹”形腔内,位于所述“匚”形拉手一端;
第二半轴套,其固设在所述“凹”形腔内,位于所述“匚”形拉手另一端;
第一转轴,其嵌套在所述第一半轴套内,所述第一半轴套能够带动所述拉手绕所述第一转轴旋转;
第二转轴,其嵌套在所述第二半轴套内,所述第二半轴套能够带动所述拉手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半轴套和所述第二半轴套的旋向相同;
第一基座,其套设在所述第一半轴套上,并连接所述第一转轴;
第二基座,其套设在所述第二半轴套上,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
形状记忆合金丝束,其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四定滑轮,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半轴套上;
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丝束,其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半轴套上,并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和所述第三定滑轮,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感应式汽车智能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均包括:
连接基座;
第一吊耳,其一体连接所述连接基座一端,并具有贯通的第一圆孔;
第二吊耳,其一体连接所述连接基座另一端,并具有贯通的第二圆孔;
短接轴,其设置在所述连接基座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吊耳、第二吊耳和所述连接基座形成“U”型基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传亮徐孝东高镇海周斌宇石博文苏卫郑成锋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