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缺血性脑卒治疗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320699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此药物组合物由三七总皂苷、川芎提取物、红花提取物、葛根提取物、和山楂提取物制成,其重量配比是,三七总皂苷1~5份,红花10~30份的提取物,葛根15~60份的提取物,川芎10~40份的提取物,山楂20~45份的提取物。红花、葛根、川芎、山楂分别经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相应的提取物,与三七总皂苷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组合物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及成药性,易于吸收和快速起效。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prepar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缺血性脑卒治疗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其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7)》显示,2016年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造成1760余万人死亡,而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不断上升、年轻化趋势,近二十年来,患病率升至1.23%,第一年复发率达17%,5年累积复发率﹥30%。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居民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死亡人数高于欧美4-5倍,卒中类型占比60%-80%的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更上升28.8%。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发病因素和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多个环节多个靶区的网络化分子紊乱,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策略和药物主要有:1、溶栓脑缺血后恢复脑血流是治疗脑缺血的关键。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其有效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3小时内、4.5小时内或6小时内。但是UK造成全身溶栓状态,作用时间长,易出血,不宜用于急性脑梗塞治疗。rt-PA虽能选择性作用于局部血栓中的纤溶酶原,使之转化为纤溶酶而起溶栓作用,但也有出血风险,有报道显示其显著增加致死性颅内出血率;此外还有出现血管源性水肿引起呼吸道部分梗阻的报道。且溶栓药物必须静脉注射用药,口服无效。2、抗血小板临床上用溶栓药进行治疗急性脑缺血虽收到较好效果,但尚未解决出血率高的危险性。由于缺乏治疗药物,现在多用预防药,如阿司匹林等,进行二级预防。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随访期末的病死或残疾率,减少复发,仅轻度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是目前最常用的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众所周知的不良反应,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呕吐,长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长期使用应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查。此外,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腺苷受体拮抗剂(噻氯匹啶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3、抗凝抗凝药物主要包括口服抗凝剂(华法林)和非口服抗凝剂(肝素类)。有报道显示,抗凝药治疗不能降低随访期末病死率;随访期末的残疾率亦无明显下降;抗凝治疗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降低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被症状性颅内出血增加所抵消,脑出血危险较高。4、神经保护理论上,针对急性缺血或再灌注后细胞损伤的药物(神经保护剂)可保护脑细胞,提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神经保护剂主要有:钙拮抗剂(尼莫地平),能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对神经元有直接保护作用;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地塞米松、甘露醇、VE、VC及氨基类固醇等);丁基苯酞,能够改善线粒体功能和脑微循环,降低Glu的释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脑缺血损伤在初始和迟发性损伤过程中是一多因素参与的过程,以上药物在治疗上单独使用只解决复杂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在治疗上同时阻断脑缺血病理过程中的多个环节是很重要的,在疾病发病不同时期应使用不同药物或多种药物配合进行治疗,急性期治疗须严格适应证,严密监测;进入恢复期,则应采用促神经恢复药物进行治疗,并进行康复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急性期和恢复期药物的过渡、剂量调整、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减少副反应等,才能收到较好效果。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整体作用、安全性高的特点,在复杂性疾病治疗,尤其是涉及多个环节和多种因素发生改变的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中药能够充分发挥其“慢性起病、急性发作、病后调养”的特性,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三七总皂苷能活血祛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红花黄色素能够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葛根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的功效;葛根总黄酮能够活血化瘀,用于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淤血痹阻脉络证。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富含三七总皂苷,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凝集,延长凝血时间,降血脂,清除自由基,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等查尔酮类成分在增加冠脉流量,抗缺血,抗血凝血栓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活性;葛根总黄酮具有提高免疫,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降低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川芎和山楂均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川芎和山楂中含量较高的阿魏酸,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活性。以上五味中药合理配伍,则可以有效扩张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具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动脉硬化、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神经保护等作用,可同时作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个病理环节,实现多成分、多途径、整体作用,用于脑缺血急性期和恢复期治疗,能够加快恢复进程,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然而传统中药的制备方法,多为将药材混合煎煮,有效成分不清楚;多为工艺控制,而质量可控性差;药品溶解性差,制剂性能差,患者服药量大,依从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溶解性好、稳定性好、疗效高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采用三七的有效部位—三七总皂苷;对红花、葛根、川芎、山楂分别采用醇-水提取工艺,以吸附树脂技术富集各味中药的有效部位;按一定比例配比制成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是三七总皂苷、以及红花、葛根、川芎、山楂中的有效部位,其配比是:三七总皂苷1~5份,红花10~30份的提取物,葛根15~60份的提取物,川芎10~40份的提取物,山楂20~45份的提取物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1、将红花、葛根、川芎、山楂等药材粉碎;2、称取一定量的红花,用8-15倍水或乙醇水溶液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约10倍生药量;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除杂,再用50%乙醇水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即得。3、称取一定量的葛根,用6-10倍50%-95%乙醇水溶液提取2-3次,时间1-3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加水至约2-3倍生药量;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除杂,再用70%乙醇水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即得。4、称取一定量的川芎,用6-10倍水或乙醇水溶液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约4倍生药量;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除杂,再用50%%乙醇水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即得。5、称取一定量的山楂,用6-10倍40%-70%乙醇水溶液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加水至约2.5倍生药量;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除杂,再用40%-75%乙醇水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即得。6、将上述红花提取物、葛根提取物、川芎提取物、山楂提取物及三七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由红花提取物、葛根提取物、川芎提取物、山楂提取物和三七总皂苷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由红花提取物、葛根提取物、川芎提取物、山楂提取物和三七总皂苷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原料配比:
三七总皂苷1~5份,红花10~30份的提取物,葛根15~60份的提取物,川芎10~40份的提取物,山楂20~45份的提取物。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原料配比:
三七总皂苷1份,红花20份的提取物,葛根57份的提取物,川芎17份的提取物,山楂34份的提取物。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红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一定量的红花,用8-15倍水或乙醇水溶液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约10倍生药量;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洗脱除去杂质,再用50%乙醇水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葛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一定量的葛根,用6-10倍50-95%乙醇水溶液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加水至约1~2倍生药量;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洗脱除去杂质,再用70%乙醇水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川芎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一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晶朱海波普盼盼渠凯程妍杨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