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0545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属于电力应用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冷却机构,冷却机构设置在箱体的后端上,冷却机构包括框架、一对吹风组件和一对喷水冷却组件,框架通过若干个插接组件设置在箱体的后端上,且框架位于箱体后端的凸台的外侧;一对吹风组件分别设置在框架的上、下端上;一对喷水冷却组件分别设置在框架的、左右两端上,在自然风冷无法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冷却下来时,冷却机构能够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有效冷却。

An integrated AC and DC power suppl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应用
,特别涉及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变电站、变电所综自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以及大量无人值班站投运,相应提高站用电源整体的运行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中国专利CN201220232629.5公开了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其包括一体设置的交流主电源输入单元、交流电源输出处理单元、直流电源输出处理单元、通讯电源输出处理单元、电源逆变单元和备用电池。上述专利文件中,采用自然风冷的方式对电源装置进行冷却,如果没有自然风或者自然风的风级不够高时,则使得电源装置难以冷却,从而会导致电源装置内部的电路被烧坏,则会缩短电源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可以解决上述专利文件提供的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冷却效果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包括箱体,其中,还包括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后端上,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通过若干个插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后端上,且所述框架位于所述箱体后端的凸台的外侧;一对吹风组件,一对吹风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上、下端上;一对喷水冷却组件,一对喷水冷却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左右两端上。较佳的,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插接柱,所述插接柱位于所述框架的内端上,且所述插接柱的内端能够伸入所述箱体上对应的插接孔内;若干个卡接件,若干个卡接件以所述插接孔的中心线为中轴线环形分布在所述插接孔的内侧壁上,且所述卡接件的非连接端能够与位于所述插接柱的内端上对应的卡槽卡合连接,以将所述框架连接在所述箱体的后端上。较佳的,所述卡接件包括:L形连接板,所述L形连接板的短板的一端与所述插接孔的内壁相连;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L形连接板的长板的一侧上,且所述弧形板的另一端向所述插接孔的中心延伸;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弧形板的顶部与所述插接孔的侧壁之间;弹性卡接球,所述弹性卡接球设置在所述弧形板的另一端上,且所述弹性卡接球能够与位于所述插接柱的内端上对应的卡槽卡合连接,以将所述框架连接在所述箱体的后端上。较佳的,所述吹风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框架对应的端部外,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伸入所述框架内;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若干个叶片,若干个叶片环形设置在所述连接套的外周上。较佳的,所述喷水冷却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设置在位于所述框架对应一侧的安装板上;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水箱内,且与所述水泵相连的总盲管伸入所述框架下端对应的空腔内;L形盲管,所述L形盲管位于所述框架内对应的L形腔内,所述L形盲管的长管的端部与所述总盲管连通,所述L形盲管的短管位于所述L形腔的短腔内,且所述L形盲管的短管位于所述框架的上端内;若干个喷头,若干个喷头设置在所述总盲管和所述L形盲管上,且所述喷头的喷嘴位于所述框架的内腔内。较佳的,所述喷头包括依次相连的直管部、第一锥管部、第二锥管部、第三锥管部和第四锥管部,所述直管部固定在所述总盲管/L形盲管上,所述第一锥管部的大端与所述直管部相连,所述第一锥管部的小端与所述第二锥管部的大端相连,所述第一锥管部贯穿所述空腔/L形腔的侧壁,所述第二锥管部的小端与所述第三锥管部的大端相连,所述第三锥管部的小端与所述第四锥管部的大端相连,所述直管部上开设有第一锥孔,所述第一锥管部上开设有直孔,所述直孔的一端口与所述第一锥孔的小端口连通,所述第二锥管部上开设有第二锥孔,所述直孔的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二锥孔的大端口连通,所述第三锥管部上开设有第三锥孔,所述第二锥孔的小端口与所述第三锥孔的大端口连通,所述第四锥管部上开设有第四锥孔,所述第四锥孔的大端口与所述第三锥孔的小端口连通,所述第四锥孔的小端口形成所述喷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设置了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包括框架、一对吹风组件和一对喷水冷却组件,框架可拆卸地设置在箱体上,使得本技术装拆方便;一对吹风组件和一对喷水冷却组件能够对箱体所散发的热量进行及时地消除,从而可以防止本技术内部的电路被烧坏,从而延长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A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H处的放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框架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4的I处的放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箱体、101-凸台、102-插接孔、20-框架、201-插接柱、2011-卡槽、2012-半球凸、202-安装板、203-空腔、204-L形腔、30-电机、40-连接套、50-叶片、60-水箱、70-水泵、80-总盲管、90-L形盲管、100-端盖、110-封盖、1-卡接件、11-L形连接板、12-弧形板、13-弹簧、14-弹性卡接球、2-喷头、21-直管部、211-第一锥孔、22-第一锥管部、221-直孔、23-第二锥管部、231-第二锥孔、24-第三锥管部、241-第三锥孔、25-第四锥管部、251-第四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0和冷却机构,如图2所示,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后端上,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框架20、一对吹风组件和一对喷水冷却组件,所述框架20通过若干个插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后端上,且所述框架20位于所述箱体10后端的凸台101的外侧,由于框架20可拆卸地设置在箱体10的后端上,从而使得该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装拆方便,一对吹风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20的上、下端上,一对喷水冷却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20的、左右两端上,当自然风冷无法对该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进行有效冷却时,则可启动吹风组件和喷水冷却组件对该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进行冷却。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插接柱201和若干个卡接件1,所述插接柱201位于所述框架20的内端上,且所述插接柱201的内端能够伸入所述箱体10上对应的插接孔102内,若干个卡接件1以所述插接孔102的中心线为中轴线环形分布在所述插接孔102的内侧壁上,且所述卡接件1的非连接端能够与位于所述插接柱201的内端上对应的卡槽2011卡合连接,以将所述框架20连接在所述箱体10的后端上,所述卡接件1包括L形连接板11、弧形板12、弹簧13和弹性卡接球14,所述L形连接板11的短板的一端与所述插接孔102的内壁相连,所述弧形板1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L形连接板11的长板的一侧上,且所述弧形板12的另一端向所述插接孔102的中心延伸,所述弹簧13设置在所述弧形板12的顶部与所述插接孔102的侧壁之间,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包括箱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后端上,所述冷却机构包括:/n框架(20),所述框架(20)通过若干个插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后端上,且所述框架(20)位于所述箱体(10)后端的凸台(101)的外侧;/n一对吹风组件,一对吹风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20)的上、下端上;/n一对喷水冷却组件,一对喷水冷却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20)的、左右两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包括箱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后端上,所述冷却机构包括:
框架(20),所述框架(20)通过若干个插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后端上,且所述框架(20)位于所述箱体(10)后端的凸台(101)的外侧;
一对吹风组件,一对吹风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20)的上、下端上;
一对喷水冷却组件,一对喷水冷却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20)的、左右两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包括:
插接柱(201),所述插接柱(201)位于所述框架(20)的内端上,且所述插接柱(201)的内端能够伸入所述箱体(10)上对应的插接孔(102)内;
若干个卡接件(1),若干个卡接件(1)以所述插接孔(102)的中心线为中轴线环形分布在所述插接孔(102)的内侧壁上,且所述卡接件(1)的非连接端能够与位于所述插接柱(201)的内端上对应的卡槽(2011)卡合连接,以将所述框架(20)连接在所述箱体(10)的后端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1)包括:
L形连接板(11),所述L形连接板(11)的短板的一端与所述插接孔(102)的内壁相连;
弧形板(12),所述弧形板(1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L形连接板(11)的长板的一侧上,且所述弧形板(12)的另一端向所述插接孔(102)的中心延伸;
弹簧(13),所述弹簧(13)设置在所述弧形板(12)的顶部与所述插接孔(102)的侧壁之间;
弹性卡接球(14),所述弹性卡接球(14)设置在所述弧形板(12)的另一端上,且所述弹性卡接球(14)能够与位于所述插接柱(201)的内端上对应的卡槽(2011)卡合连接,以将所述框架(20)连接在所述箱体(10)的后端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组件包括:
电机(30),所述电机(30)设置在所述框架(20)对应的端部外,所述电机(30)的输出轴伸入所述框架(20)内;
连接套(40),所述连接套(40)固定在所述电机(30)的输出轴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陈庭黄松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佰林电气设备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