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054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导电模组、无线充电发射模组及充电表盘。所述导电模组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壳体活动组装。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组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导电模组电连接。所述充电表盘,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导电模组与所述壳体模块化活动组装,方便插拔;所述导电模组的导电端子与外部电源接口之间的方向可以灵活做适应性调整,方便插拔且使用方便,提高灵活性和兼容性。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smart Wa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智能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智能化电子产品逐渐深入人心,智能手表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智能手表作为消费者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其续航能力至关重要。相关技术中的手表充电装置通常是提供单独的充电适配器满足充电需求,但是充电线需要用户匹配的接口以及适于充电的环境。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不便于携带和充电接口兼容性低的问题。业界也有通过充电表盘实现对智能手表的无线充电,而手表充电器通常需要通过USB接口来外接电源,外接电源通过手表充电器的转换再为智能手表进行无线充电。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手表充电器中USB接口的朝向是固定的,不能进行调节,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带来诸多的不便,同时相关技术中的手表充电器中USB接口通常未设置保护结构进行保护,使得USB接口外露,容易发生损坏进而影响到手表充电器的使用性能。并且,相关技术中的手表充电器容易发生线缆打结等现象。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手表充电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的壳体于所述充电模组之间固定连接,对于不同电源接口不具备调整型和兼容性,使用不便。朝向是固定的,从而影响了充电操作的便利性,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操作灵活的可活动组装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一种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导电模组、无线充电发射模组及充电表盘,所述导电模组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壳体活动组装,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组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导电模组电连接。所述充电表盘,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优选的,所述导电模组包括卡接表面及活动卡合结构,所述活动卡合结构设于所述卡接表面,所述导电模组通过所述活动卡合结构与所述壳体活动组装。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侧壁、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设于所述侧壁之间,所述侧壁的端部表面与内侧表面与所述卡接表面通过卡和结构活动组装。优选的,所述卡合结构是设于所述卡接表面的条形凸起或多个点状凸起,所述卡接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呈线接触或者点接触方式组装。优选的,所述导电模组还包括电源输入表面及设于其上的导电端子。优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表面设置导电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收容槽对应收容所述导电端子。优选的,所述导电模组还包括电源输出表面,其上设置电源导线。优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表面设置充电线收容槽,所述充电线收容槽对应收容所述电源导线。优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表面设置卡合结构收容槽,所述卡接表面的卡合结构对应收容于所述卡合结构收容槽。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二相对间隔设置的侧壁,二侧壁之间形成收容槽,所述导电模组的表面选择性活动组装于所述壳体的收容槽,且所述收容槽的端部表面与所述卡合结构对应抵接设置,所述侧壁的内侧表面与所述导电模组的表面对应抵接设置。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的壳体于所述导电模组模块化设计,二者可以活动组装,也可自由拆卸,方便使用。设置所述导电模组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通过卡合结构活动组装,使得所述导电模组可以相对外部电源插口的朝向自由调整所述导电模组的导电端子的插拔方向,提高使用灵活性和兼容性。当不使用时,可以将所述导电模组的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壳体内,避免外露所述导电端子,保护导电端子,提高产品可靠性。当所述导电端子在不同适用场合时,其可以兼容更换导电模组的导电端子的结构,比如:针对USB电源插口,对应的,调整导电模组的导电端子为USB插拔模组,实现自由更换,进一步提高其兼容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揭示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4是图1所述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及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实施状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实施状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实施状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实施状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结合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10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11、导电模组13、无线充电发射模组15及充电表盘17。所述壳体11的收容空间对应收容所述导电模组13、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组15及所述充电表盘17。所述导电模组13活动组装于所述壳体11的一端,所述充电表盘17设于所述壳体11的另一端。所述导电模组13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组15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组15产生磁场,并在所述充电表表盘17的导引下输出磁能。所述壳体11用以收容、支撑固定所述导电模组13、无线充电发射模组15及所述充电表盘17。所述壳体11的两端开口,其中一端开口呈圆盘状,其内侧轮廓与所述充电表盘17的外轮廓相一致,并对应收容所述充电表盘17。所述壳体11的另一端开口呈扁平状,包括二相对设置的侧壁111、及夹设于所述二侧壁111之间的收容槽113、底壁115、充电线收容槽117、导电端子收容槽119及滑轨收容槽120。每一侧壁111呈半圆弧形,且所述二半圆弧形的开口相对间隔设置,位于二所述侧壁111的相对端部之间的开口形成所述收容槽1131、1133。所述底壁115夹设于所述二侧壁111之间,且远离所述壳体11的开口处设置。所述充电线收容槽117贯穿所述底壁115延伸至所述壳体11的收容空间内。所述导电端子收容槽119及所述滑轨收容槽120同样对应设于所述底壁115,并贯穿所述底壁115连通所述开口与所述收容空间。再请结合参阅图2及图3,图3是图1所示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10的截面示意图。所述导电模组13对应活动组装于所述壳体11的开口处,用以实现所述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10与外部电源之间的电连接。所述导电模组13整体呈正方体型,包括电源输入表面131、电源输出表面133及多个卡接表面135。所述电源输入表面131与所述电源输出表面133相对设置。所述卡接表面135抵接所述壳体11的侧壁111,并活动卡合收容于所述开口处。所述电源输入表面131表面设置与外界电源相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n导电模组,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壳体活动组装;/n无线充电发射模组,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导电模组电连接;/n充电表盘,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
导电模组,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壳体活动组装;
无线充电发射模组,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导电模组电连接;
充电表盘,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模组包括卡接表面及活动卡合结构,所述活动卡合结构设于所述卡接表面,所述导电模组通过所述活动卡合结构与所述壳体活动组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侧壁和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设于所述侧壁之间,所述侧壁的端部表面与内侧表面与所述卡接表面通过卡和结构活动组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是设于所述卡接表面的条形凸起或多个点状凸起,所述卡接表面与所述壳体呈线接触或者点接触方式组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模组还包括电源输入表面及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凌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欢喜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