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粮食运输追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0430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粮食运输追溯系统,包括:运输车和管理中心,所述运输车的车厢内安装有运输箱,所述运输箱内顶部固定有传感器安装盒,所述运输车的内顶部对称固定有红外发射器,所述运输车内底部固定有配合红外发射器使用的红外接收器,所述运输车内侧壁上固定有RFID读写器,所述RFID读写器中包括处理器、检测模块、异常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和调节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运输箱的安装位置进行检测,可以避免安装时运输箱安装不到位的现象;可以通过定位模块、角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来检测运输车的运输状态和运输线路,并将信息传输到管理中心,更便于对车辆的实况进行监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粮食运输追溯系统
本技术涉及运输系统
,更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粮食运输追溯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从传统的单一化向现代的多样化、快捷化转变,不但要求生鲜农产品新鲜、卫生、安全、营养,而且还要求品种多样,配送迅速及时。冷链物流是指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将易腐、生鲜食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以最佳的物流手段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种物流体系,是为了确保新鲜食品从生产源地安全地送达消费者手中而实施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保障措施。目前,现有的粮食运输追溯系统存在如下问题:大多只能针对冷链运输中的温湿度来进行监控,不能从货物装车(装箱人员的操作不当)-运输(运输车辆的实时状态)-卸车进行实时监控。为此,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方案给予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粮食运输追溯系统,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粮食运输追溯系统,包括:运输车和管理中心,所述运输车的车厢内安装有运输箱,所述运输箱内顶部固定有传感器安装盒,所述运输车的内顶部对称固定有红外发射器,所述运输车内底部固定有配合红外发射器使用的红外接收器,所述运输车内侧壁上固定有RFID读写器,所述RFID读写器中包括处理器、检测模块、异常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通讯模块和调节模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红外发射器设置在运输箱两侧壁上方,所述红外接收器设置在运输箱两侧壁下方,两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之间形成了一个矩形的检测区域,用于对运输箱的安装位置进行检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检测模块、异常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和调节模块连接,且所述异常监测模块内包括角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均安装在传感器安装盒内,所述角度传感器检测运输车的角度,振动传感器检测运输车的振动幅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GPS定位模块包括定位天线,所述定位天线固定在运输车的顶部,所述通讯模块连接无线网络并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管理中心,GPS定位模块用于将车辆位置、速度信息实时传送到管理中心,通讯模块用于将运输车车内的温湿度信息、运输状态传输到管理中心并接收管理中心的控制命令。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讯模块接收管理中心的控制命令后,通过所述调节模块来对车内的温湿度进行调节,所述调节模块包括空调,所述空调固定在运输车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冷链运输追溯系统,可以对运输箱的安装位置进行检测,可以避免安装时运输箱安装不到位的现象。(2)该冷链运输追溯系统,可以通过定位模块、角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来检测运输车的运输状态和运输线路,并将信息传输到管理中心,更便于对车辆的实况进行监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粮食运输追溯系统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RFID读写器的系统结构图。图中:运输车1;红外发射器2;传感器安装盒3;定位天线4;RFID读写器5;红外接收器6;运输箱7;空调8;管理中心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粮食运输追溯系统,包括:运输车1和管理中心9,管理中心9可同时对多个运输车1进行监控,接收运输车1发送来的信息,并且可以对运输车1发送控制指令,对车辆内部的空调系统进行控制,以对运输车1车厢温度进行调节,运输车1的车厢内安装有运输箱7,运输箱7内顶部固定有传感器安装盒3,运输车1的内顶部对称固定有红外发射器2,运输车1内底部固定有配合红外发射器2使用的红外接收器6,运输车1内侧壁上固定有RFID读写器5,RFID读写器5中包括处理器、检测模块、异常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通讯模块和调节模块,可对运输车1进行定位、异常检测、温湿度检测和温湿度调节。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和图2所示:红外发射器2设置在运输箱7两侧壁上方,红外接收器6设置在运输箱7两侧壁下方,两组红外发射器2和红外接收器6之间形成了一个矩形的检测区域,用于对运输箱7的安装位置进行检测,当运输箱7偏移时会对红外发射器2所发出的红外线进行阻挡,红外接收器6接收不到红外线后发送指令给管理中心9,管理中心9通知驾驶员前去查看,同时也避免了装箱人员操作不规范。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处理器分别与检测模块、异常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和调节模块连接,且异常监测模块内包括角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均安装在传感器安装盒3内,角度传感器检测运输车1的角度,振动传感器检测运输车1的振动幅度,检测车辆的角度和振动幅度,并将其传输给管理中心9。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和图2所示:GPS定位模块包括定位天线4,定位天线4固定在运输车1的顶部,通讯模块连接无线网络并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管理中心9,GPS定位模块用于将车辆位置、速度信息实时传送到管理中心9,通讯模块用于将运输车1车内的温湿度信息、运输状态传输到管理中心9并接收管理中心9的控制命令,将车辆的行驶路线和车厢内的温湿度信息传输给管理中心9。具体地,通讯模块接收管理中心9的控制命令后,通过调节模块来对车内的温湿度进行调节,调节模块包括空调8,空调8固定在运输车1底部,管理中心可对空调进行调节,以满足运输物品的温度需求。本技术在使用时,将运输箱7安装在运输车1辆内,且运输箱7的安装范围是两个红外发射器2之间,红外发射器2配合红外接收器6会对运输箱7进行监测,一旦发生偏移后即通知管理中心9,在运输的过程中角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会监测车辆的运行状态,温湿度检测器会实时监测车厢内的温湿度,GPS定位模块对车辆进行定位,并将运行信息、温湿度信息和行车轨迹传输到管理中心9,管理中心9可根据信息下达指令,控制空调8从而对车厢温湿度进行调节。本方案所保护的产品目前已经投入实际生产和应用,尤其是在冷链运输领域上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很显然印证了该产品的技术方案是有益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也适宜批量生产及推广使用。附注:本技术所述红外接收器6型号为IRM-3638T;本技术所述红外发射器2型号为IRM-H238T;本技术所述通讯模块型号为CP341;本技术所述RFID读写器5型号为RW-400;本技术所述角度传感器型号为RBS3303;振动传感器LVDT20L;本技术所述温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粮食运输追溯系统,包括:运输车(1)和管理中心(9),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1)的车厢内安装有运输箱(7),所述运输箱(7)内顶部固定有传感器安装盒(3),所述运输车(1)的内顶部对称固定有红外发射器(2),所述运输车(1)内底部固定有配合红外发射器(2)使用的红外接收器(6),所述运输车(1)内侧壁上固定有RFID读写器(5),所述RFID读写器(5)中包括处理器、检测模块、异常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通讯模块和调节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粮食运输追溯系统,包括:运输车(1)和管理中心(9),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1)的车厢内安装有运输箱(7),所述运输箱(7)内顶部固定有传感器安装盒(3),所述运输车(1)的内顶部对称固定有红外发射器(2),所述运输车(1)内底部固定有配合红外发射器(2)使用的红外接收器(6),所述运输车(1)内侧壁上固定有RFID读写器(5),所述RFID读写器(5)中包括处理器、检测模块、异常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通讯模块和调节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粮食运输追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器(2)设置在运输箱(7)两侧壁上方,所述红外接收器(6)设置在运输箱(7)两侧壁下方,两组红外发射器(2)和红外接收器(6)之间形成了一个矩形的检测区域,用于对运输箱(7)的安装位置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粮食运输追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检测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欣宣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财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