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缆固定器及分光分纤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402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皮缆固定器及分光分纤箱,其中皮缆固定器包括具有底面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的主体、螺栓、弹性件;所述主体的底面上开设有螺孔,螺栓的下端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上端设置有限位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连接,所述弹性件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螺栓的上端穿过所述限位孔后通过所述限位件对所述弹性件进行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缆固定器及分光分纤箱
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皮缆固定器及分光分纤箱。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逐渐发展,分光分纤箱得到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如公开号为CN203490397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光分纤箱,其包括箱体及开设在所述箱体上的光缆进线口和皮缆进线口,所述箱体内对应于所述光缆进线口、皮缆进线口的位置设置有皮缆固定器,用于对延伸进入箱体内的光缆、皮缆进行整理、固定。需要注意到的是,设置于箱体内的对应于所述皮缆进线口的皮缆固定器采用是一对一的固定方式,即一个皮缆固定器只能对一根皮缆进行固定。在需要延伸进入箱体内的皮缆的数量为多根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多个皮缆固定器对其分别进行固定、整理。这会导致以下两个技术问题:1)箱体内的设备较多,布置比较紧凑,很难实现对多个皮缆固定器在箱体内的合理布置;2)皮缆固定器与皮缆一对一的关系,后期的固定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一对一固定形式的皮缆固定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合理布置困难、固定操作繁琐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可同时固定多根皮缆、固定操作简单快捷的皮缆固定器。本技术的第二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了以上皮缆固定器的分光分纤箱,其由于采用了可同时固定多根皮缆的皮缆固定器,其内部可实现对不同部件的合理紧凑布置,也能快速地完成皮缆固定操作。为实现本技术的第一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缆固定器,包括具有底面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的主体、螺栓、弹性件;所述主体的底面上开设有螺孔,螺栓的下端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上端设置有限位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连接,所述弹性件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螺栓的上端穿过所述限位孔后通过所述限位件对所述弹性件进行限位。本技术提供的皮缆固定器在使用时,先将所述主体固定在所述分光分纤箱内对应于所述皮缆进线口的位置上。然后执行皮缆进线操作,此时多根皮缆通过皮缆进线口进入所述分光分纤箱内,并穿过主体底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弹性件所围成的空间内。当进线操作完成后,通过限位件拧动螺栓,使得在限位件的下压作用下,弹性件的向靠近主体底面的方向下压,对皮缆进行压紧固定,完成对多根皮缆的固定。本技术提供的皮缆固定器通过采用弹性件下压的方式对多根皮缆进行固定,可以快速简捷地完成对多根皮缆的固定操作,与现有的一对一形式的皮缆固定器相比,固定的效率、操作简便性得到了提高。且本技术提供的皮缆固定器是可同时对多根皮缆进行固定的,因此在使用时只需在分光分纤箱内布置一个皮缆固定器。与现有需要布置多个皮缆固定器相比,分光分纤箱内的空间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且皮缆固定器的布置难度也得到了降低。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底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螺孔开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侧板的侧面作为第一侧面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侧面作为第二侧面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连接处与所述底板之间存在间距。间距的大小可根据需要固定的皮缆的数量进行调整,此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与底板相对的侧面上、底板与弹性件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弹性垫。设置有弹性垫,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皮缆是与弹性垫接触压紧的,避免由于刚性的接触压紧压坏皮缆。为实现本技术的第二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光分纤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开设有皮缆进线口,所述箱体内对应于所述皮缆进线口的位置设置有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皮缆固定器。本技术提供的分光分纤箱采用了上述的皮缆固定器,可以快速简捷地完成对多根皮缆的固定操作,且由于在实际使用时只需要使用一个皮缆固定器,分光分纤箱内的空间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且皮缆固定器的布置难度也得到了降低。优选地,所述箱体上开设有光缆进线口,箱体内对应于所述光缆进线口的位置设置有光缆固定器。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光缆通过所述光缆进线口延伸进入箱体内,并通过所述光缆固定器固定。优选地,所述光缆固定器包括主体及从左到右依次开设在所述主体上的固定沟槽,所述固定沟槽的两侧上开设有光缆绑扎孔。在具体使用时,光缆放置在所述固定沟槽上,然后通过绑扎带、光缆绑扎孔之间的配合完成光缆的固定。优选地,所述箱体内开设有光缆理线环。设置有光缆理线环,用于对光缆的走线进行整理。优选地,所述箱体内开设有盘纤单元。设置有盘纤单元,用于对箱体内过长的光缆进行盘绕收集,避免过长的光缆在箱体内得不到合理的收纳而影响走线。优选地,所述箱体的中部设置有至少1个光缆熔接盘,光缆熔接盘的上方架设有翻板,翻板上设置有至少1个插片式分光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提供的皮缆固定器通过采用弹性件下压的方式对多根皮缆进行固定,可以快速简捷地完成对多根皮缆的固定操作,与现有的一对一形式的皮缆固定器相比,固定的效率、操作简便性得到了提高。且本技术提供的皮缆固定器是可同时对多根皮缆进行固定的,因此在使用时只需在分光分纤箱内布置一个皮缆固定器。与现有需要布置多个皮缆固定器相比,分光分纤箱内的空间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且皮缆固定器的布置难度也得到了降低。2)本技术提供的分光分纤箱采用了上述的皮缆固定器,可以快速简捷地完成对多根皮缆的固定操作,且由于在实际使用时只需要使用一个皮缆固定器,分光分纤箱内的空间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且皮缆固定器的布置难度也得到了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皮缆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分光分纤箱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分光分纤箱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缆固定器,包括底板1、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1两侧的与所述底板1连接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螺栓4、弹性件6;其中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螺孔11,所述螺栓4的下端与所述螺孔11螺纹连接;所述螺栓4的上端设置有限位件41;所述弹性件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连接,所述弹性件6上开设有限位孔5;所述螺栓4的上端穿过所述限位孔5后通过所述限位件41对所述弹性件6进行限位。其中弹性件6与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的连接处与所述底板1之间存在间距。间距的大小可根据需要固定的皮缆的数量进行调整,此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皮缆固定器在使用时,先将所述底板1固定在所述分光分纤箱内对应于所述皮缆进线口的位置上。然后执行皮缆进线操作,此时多根皮缆通过皮缆进线口进入分光分纤箱内,并穿过底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弹性件6所围成的空间内。当进线操作完成后,通过限位件41拧动螺栓4,使得在限位件41的下压作用下,弹性件6向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缆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底面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的主体、螺栓、弹性件;所述主体的底面上开设有螺孔,螺栓的下端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上端设置有限位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连接,所述弹性件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螺栓的上端穿过所述限位孔后通过所述限位件对所述弹性件进行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缆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底面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的主体、螺栓、弹性件;所述主体的底面上开设有螺孔,螺栓的下端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上端设置有限位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连接,所述弹性件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螺栓的上端穿过所述限位孔后通过所述限位件对所述弹性件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缆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底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螺孔开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侧板的侧面作为第一侧面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侧面作为第二侧面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缆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连接处与所述底板之间存在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缆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底板相对的侧面上、底板与弹性件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为民丘少明董力李健袁青艳林志扬戴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