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32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检具本体;设于检具本体上的基准块,所述基准块的上端对应零件的待检测面形成有检测基准面,所述检测基准面上开设有检测槽;及若干个塞规,各所述塞规分别能插入所述检测槽内,各所述塞规均包括手持体、形成于所述手持体前端并向上延伸的折弯体、及形成于所述折弯体上端的测量体,各所述测量体均被构造为沿所述基准块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方体结构,各所述塞规的测量体的厚度不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地检测无法直观可视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
本技术涉及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间隙检测方法通常为使用游标卡尺、塞尺或间隙尺对间隙进行直接检测,而上述现有的检测方法只能方便地检测目视直观可视的间隙。而往往检测间隙前,需将待检测零件先固定到检具上,然后再进行测量零件待检测面与检具上的检测基准面之间的间隙。有时由于因零件自身结构导致将零件固定到检具上后,造成遮挡而无法直观可视间隙。如有些零件需检测间隙的待检测面为零件安装面,且由于零件安装面边缘有一翻边结构,将该种零件固定到检具上后,翻边结构遮挡导致无法看见零件待检测面与检具上的检测基准面之间的间隙。若采用常规检测手段如游标卡尺、塞尺及间隙尺进行检测,则会因为检测工具与零件结构发生干涉,而无法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能有效地检测无法直观可视的间隙。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检具本体;设于检具本体上的基准块,所述基准块的上端对应零件的待检测面形成有检测基准面,所述检测基准面上开设有检测槽;及若干个塞规,各所述塞规分别能插入所述检测槽内,各所述塞规均包括手持体、形成于所述手持体前端并向上延伸的折弯体、及形成于所述折弯体上端的测量体,各所述测量体均被构造为沿所述基准块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方体结构,各所述塞规的测量体的厚度不等。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检测基准面被构造为相对于所述基准块向上凸起的水平面。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检测槽至少有一个,所述基准块被所述检测槽划分为间隔设置的若干个基准体。按以上技术方案,各所述塞规的手持体均被构造为柱状结构,且与所述折弯体垂直设置。按以上技术方案,各所述塞规的手持体均被构造为方柱状结构或圆柱状结构。按以上技术方案,各所述塞规的测量体位于所述基准块长度方向上两端均被构造为检测端。按以上技术方案,各所述塞规的测量体的两个检测端对称设置。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特点为:该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塞规能伸进检测槽内,折弯体能避让零件翻边结构,测量体可伸入零件待检测面与检测基准面之间的间隙中进行间隙的检测,能有效地检测无法直观可视的间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塞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使用新型实施例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使用新型实施例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使用状态图;其中:1-检具本体、2-基准块(x-基准块长度方向、201-检测基准面、202-检测槽、203-基准体)、3-塞规(301-手持体、302-折弯体、303-测量体(L-塞规的测量体的厚度、3031-检测端))、4-零件(401-待检测面、402-翻边结构)、h-零件待检测面与检测基准面之间的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其包括检具本体1、基准块2及若干个塞规3。基准块2设于检具本体1上,所述基准块2的上端对应零件4的待检测面401形成有检测基准面201,所述检测基准面201上开设有检测槽202。各所述塞规3分别能插入所述检测槽202内,各所述塞规3包括手持体301、形成于所述手持体301前端并向上延伸的折弯体302、及形成于所述折弯体302上端的测量体303,各所述测量体303均被构造为沿所述基准块2长度方向x延伸的长方体结构,各所述塞规3的测量体303的厚度L不等。优选地,为了避免基准块2与零件4发生干涉影响检测结果,所述检测基准面201被构造为相对于所述基准块2向上凸起的水平面。优选地,所述检测槽202至少有一个,为了更加便于插入塞规3至零件待检测面401与检测基准面201之间的间隙h内,所述基准块2被所述检测槽202划分为间隔设置的若干个基准体203。具体地,为了便于拆卸,各基准体203分别通过螺钉与检具本体1固定。优选地,为了便于手持塞规3,各所述塞规3的手持体301均被构造为柱状结构,为了便于将塞规3的测量体303插入至零件待检测面401与检测基准面201之间的间隙h内,塞规3的手持体301与所述折弯体302垂直设置。更优选地,为了防止使用时塞规3发生意外转动,各所述塞规3的手持体301均被构造为方柱状结构;或,为了提高检测员使用舒适感,各所述塞规3的手持体301均被构造为圆柱状结构。优选地,各所述塞规3的测量体303位于所述基准块2长度方向x上两端均被构造为检测端3031,塞规3可用于检测位于其两侧的零件4待检测面401与检测基准面201之间的间隙h。更优选地,为了便于操作,各所述塞规3的测量体303的两个检测端3031对称设置。具体地,各塞规3的测量体303的厚度L均不相同,且逐渐增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塞规3有四个,其中一个塞规3测量体303的厚度L为2mm,一个塞规3测量体303的厚度L为2.5mm,一个塞规3测量体303的厚度L为3mm,还有一个塞规3测量体303的厚度L为4mm。请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将待检测零件4固定到检具本体1上,由于此步骤为现有技术,本技术并未对其作出改进,因此不作赘述;然后将塞规3测量体303的检测端3031逐个穿过检测槽202插入零件4待检测面401与检测基准面201之间的间隙h内,按照塞规3测量体303的厚度L从小至大的顺序依次塞入,若正在使用塞规3的测量体303能插入零件4待检测面401与检测基准面201之间的间隙h内,则取出该塞规3,继续插入下一个塞规3,直至塞规3无法插入零件4待检测面401与检测基准面201之间的间隙h内为止,此时零件4待检测面401与检测基准面201之间的间隙h即为倒数第二个插入的塞规3的测量体303的厚度L。在一个实施例中,先将测量体303厚度L为2mm的塞规3的检测端3031插入零件4待检测面401与检测基准面201之间的间隙h内,能插入;取出测量体303厚度L为2mm的塞规,然后将测量体303厚度L为2.5mm的塞规3的检测端3031插入零件4待检测面401与检测基准面201之间的间隙h内,能插入;取出测量体303厚度L为2.5mm的塞规3,然后将测量体303厚度L为3mm的塞规3的检测端3031插入零件4待检测面401与检测基准面201之间的间隙h内,无法插入,检测完成。零件4待检测面401与检测基准面201之间的间隙h等于倒数第二个插入的塞规3的测量体303的厚度L,即2.5mm。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n其包括检具本体;/n设于检具本体上的基准块,所述基准块的上端对应零件的待检测面形成有检测基准面,所述检测基准面上开设有检测槽;/n及/n若干个塞规,各所述塞规分别能插入所述检测槽内,各所述塞规均包括手持体、形成于所述手持体前端并向上延伸的折弯体、及形成于所述折弯体上端的测量体,各所述测量体均被构造为沿所述基准块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方体结构,各所述塞规的测量体的厚度不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检具本体;
设于检具本体上的基准块,所述基准块的上端对应零件的待检测面形成有检测基准面,所述检测基准面上开设有检测槽;

若干个塞规,各所述塞规分别能插入所述检测槽内,各所述塞规均包括手持体、形成于所述手持体前端并向上延伸的折弯体、及形成于所述折弯体上端的测量体,各所述测量体均被构造为沿所述基准块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方体结构,各所述塞规的测量体的厚度不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基准面被构造为相对于所述基准块向上凸起的水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让零件翻边式间隙检测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黄栋华曹清华孙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鸿泰佛吉亚复合材料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