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流式冷却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具有进料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圆筒状的冷却段和位于所述冷却段下方的渐小喇叭形的集料段,所述集料段侧面具有逆流风机,所述逆流风机通过风管从外侧接入所述集料段中心,所述风管包括连接所述逆流风机的进风端和位于所述集料段中的出风端,所述进风端呈指向上方的开口,所述进风端上方设有伞状的导流壳。该逆流式冷却机可以实现冷却气流在冷却壳体内的均匀分布,从而保证饲料可以得到均匀的冷却。
Countercurrent coo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逆流式冷却机
本技术涉及生物质颗粒饲料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逆流式冷却机。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生物质颗粒饲料生产领域,一般采用逆流式冷却机进行刚产出尚在高温状态下的饲料的冷却至室温。目前的逆流式冷却机一般结构为上方进行向下的进料并在下方设置侧置的风机向上送风,通过向下落下的饲料和向上吹送的冷风之间的的逆流运动实现对饲料的冷却。目前市售的逆流式冷却机的送风结构多为直接向冷却壳体内送风,其风路路径在冷却壳体内不均匀,无法实现高效稳定的降温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流式冷却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该逆流式冷却机可以实现冷却气流在冷却壳体内的均匀分布,从而保证饲料可以得到均匀的冷却。为实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逆流式冷却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具有进料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圆筒状的冷却段和位于所述冷却段下方的渐小喇叭形的集料段,所述集料段侧面具有逆流风机,所述逆流风机通过风管从外侧接入所述集料段中心,所述风管包括连接所述逆流风机的进风端和位于所述集料段中的出风端,所述进风端呈指向上方的开口,所述进风端上方设有伞状的导流壳。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导流壳上周向均布有多个导流脊,所述导流脊截面呈空心的倒V字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导流脊呈由所述导流壳中心向外径向的延伸。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导流脊截面呈由所述导流壳中心向外的渐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导流脊的倒V字形内侧顶部具有弧形导流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进料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冷却段上方的分布器,所述分布器底部设有筛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分布器呈圆柱筒状,其内部空间横置有多层隔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分布器顶部设有送风方向向上的副风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冷却段顶部覆盖有出风面,所述出风面上设有隔离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壳体内壁具有导流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导流壳实现向上送出的冷却气流的均布,进而对饲料具有良好的冷却的均匀性;2、通过导流壳的结构设置使得其送出的气流稳定;3、通过分布器保证饲料进入壳体时的分布均匀性,提高其与冷却气流的接触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导流壳仰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流脊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分布器处截面示意图;图中各项分别为:1壳体,11冷却段,111出风面,12集料段,2进料装置,21分布器,22筛孔,23隔板,24副风机,3逆流风机,31进风端,32出风端,33开口,4导流壳,41导流脊,42导流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3、4所示的逆流式冷却机,包括壳体1,壳体1顶部具有进料装置2,壳体1包括竖直圆筒状的冷却段11和焊接于于冷却段11下方的渐小喇叭形的集料段12,集料段12下端具有开口,冷却后的饲料从该开口中向下落下进行收集,集料段12侧面具有逆流风机3,逆流风机3通过风管从外侧接入集料段12中心,风管包括连接逆流风机3的进风端31和位于集料段12中的出风端32,进风端31呈指向上方的开口33,开口33的轴线与集料段12的轴线重合以保证其位于集料段12的中心,进风端31上方通过数根立柱焊接连接有伞状的导流壳4,导流壳4在水平面上的型心与开口33的轴线重合,其伞形也使得上方落下的饲料在落到其表面时会向侧面滚落,避免饲料落入开口33中影响送风。在工作时,通过输送带或绞龙风将产出的饲料送至进料装置2中,并通过进料装置2将饲料送入壳体1内落下,此时逆流风机3启动向风管内送风,其送出的气流从开口33中送出并向上接触导流壳4的底面,该气流在接触导流壳4底面后均匀分散向其边缘各处分布并向上送出,实现在壳体1内的均匀的送风,向上送出的气流与落下的饲料颗粒接触实现对饲料颗粒的风冷。本实施例中,导流壳4上周向均布有八个导流脊41(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均布的其他数量),导流脊41截面呈空心的倒V字形,该倒V字形有助于集风并规范向上输送的风路,并可起到一定的加速气流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导流脊41呈由导流壳4中心向外径向的延伸,因为上述导流壳4中心与开口33的轴线重合,开口33中向上送出的气流的中心也即接触导流壳4的中心,此时的气流即可沿着从导流壳4中心向外延伸的多条导流脊41均匀的分散并向上送出,保证冷却段11内的气流均匀性。本实施例中,导流脊41截面呈由导流壳4中心向外的渐大,从而可以增加从每一导流脊41端部送出的气流的宽度,则周向段落设置的导流脊41送出的呈段的气流在加宽后可视为在上方某处汇合并形成整体的均匀气流。本实施例中,导流脊41的倒V字形内侧顶部具有弧形导流面42,圆弧形的接触面可以更好的对气流进行导向分流,避免锐角等结构造成的紊流湍流等影响送风的问题。本实施例中,进料装置2包括位于冷却段11上方的分布器21,输送带或绞龙抬升的饲料落入分布器21中并通过分布器21向下方的冷却段11送出,分布器21底部为薄板,并机加工有大量筛孔22。分布器21呈圆柱筒状,其内部空间横置有多层左右交错的下斜的隔板23,上方送入的饲料经过隔板23的层层交错滚落以较为缓慢、均匀的方式落到分布器21底部并穿过筛孔22均匀地向下落下,从而使得下落的饲料的堆叠、黏合等问题减少,保证高效、高质量的冷却。本实施例中,分布器21顶部设有送风方向向下的副风机24,副风机24可以通过向上抽风实现将饲料吹向下方的分布器21内,并可实现初步的冷却,提高整体的冷却效率。本实施例中,冷却段11顶部覆盖有出风面111,出风面111上设有隔离孔,冷却气流实现冷却效果后从薄板状的出风面111向上流出至外界,隔离孔为从在出风面111上冲压出的大量小孔,用于阻挡部分被冷却气流向上送出的饲料颗粒,避免饲料颗粒的流失。本实施例中,壳体1内壁具有导流槽,导流槽为机加工在壳体1上的圆弧凹槽,饲料在冷却过程中被冷却气流带走的还有其中的水分,冷凝于壳体1内壁的部分水分可通过导流槽汇集并通过开口或集水盒进行收集,避免混入饲料中影响质量。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逆流式冷却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顶部具有进料装置(2),所述壳体(1)包括圆筒状的冷却段(11)和位于所述冷却段(11)下方的渐小喇叭形的集料段(12),所述集料段(12)侧面具有逆流风机(3),所述逆流风机(3)通过风管从外侧接入所述集料段(12)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包括连接所述逆流风机(3)的进风端(31)和位于所述集料段(12)中的出风端(32),所述进风端(31)呈指向上方的开口(33),所述进风端(31)上方设有伞状的导流壳(4)。/n
【技术特征摘要】
1.逆流式冷却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顶部具有进料装置(2),所述壳体(1)包括圆筒状的冷却段(11)和位于所述冷却段(11)下方的渐小喇叭形的集料段(12),所述集料段(12)侧面具有逆流风机(3),所述逆流风机(3)通过风管从外侧接入所述集料段(12)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包括连接所述逆流风机(3)的进风端(31)和位于所述集料段(12)中的出风端(32),所述进风端(31)呈指向上方的开口(33),所述进风端(31)上方设有伞状的导流壳(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式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壳(4)上周向均布有多个导流脊(41),所述导流脊(41)截面呈空心的倒V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流式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脊(41)呈由所述导流壳(4)中心向外径向的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流式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脊(41)截面呈由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建国,管永祥,许圣,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鑫裕协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