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24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支架,以缓解现有的固定支架存在无法同时适应平面固定和抱柱固定这两种固定方式的技术问题。该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第三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任意两个相邻安装面之间均具有夹角;第一安装面与第四安装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在第一连接件安装于平面结构的工况下,第一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均与平面结构相抵;在第一连接件安装于弧形结构的工况下,第二安装面和第三安装面均与弧形结构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于平面结构和弧形结构这两种安装面结构,工作人员无需携带分别适应平面和弧形安装面的两种结构的固定支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支架
本技术涉及连接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小型设备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譬如各种微型的通讯基站,水,气,热,电等各种小型智能控制中心等等。这些设备或安装在墙面上,或安装在户外的电线杆上,或安装在楼顶天台上。根据安装部位的不同,可以将小型设备的安装方式分为以下两种:贴平面固定和抱柱固定;贴平面固定即小型设备安装于平面结构上,如安装于墙面上、天台上;抱柱固定即小型设备安装于弧形结构上,如安装于电线杆上。这两种方式有截然不同的特点:贴平面固定要求小型设备的安装面为平面,抱柱固定要求小型设备的安装面是圆弧贴合。以上两种安装方式在客观上需要两种不同的固定支架来实现。但是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就会有诸多困扰:安装前不能确认选用哪种固定方式,安装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如调试等)须变更固定方式,因此在外安装作业时就必须同时预备两种支架。因此,现有的固定支架存在无法同时适应平面固定和抱柱固定这两种固定方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支架,以缓解现有的固定支架存在无法同时适应平面固定和抱柱固定这两种固定方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第三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任意两个相邻安装面之间均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四安装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于平面结构的工况下,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四安装面均与所述平面结构相抵;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于弧形结构的工况下,所述第二安装面和所述第三安装面均与所述弧形结构相抵。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三安装面相对于两者的连接线对称设置。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或所述第四安装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固定螺栓的固定孔。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四安装面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抱箍的安装孔;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弧形结构的工况下,所述抱箍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面上的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面上的所述安装孔后,包绕于所述弧形结构的外部。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固定设备。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插接孔;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插接件,所述插接件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弯折并形成插接部,所述插接孔开设于所述插接部上;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顶面设置有所述插接件,所述插接件配置成自上而下的插入所述插接孔内。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挂钩,在所述插接件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的工况下,所述第二连接件挂装于所述挂钩上。更进一步地,所述挂钩包括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连接部的顶面相抵;所述限位部安装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面上,且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夹角;所述限位部用于在沿由所述第一连接件指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二连接件。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第三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任意两个相邻安装面之间均具有夹角;第一安装面与第四安装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在第一连接件安装于平面结构的工况下,第一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均与平面结构相抵;在第一连接件安装于弧形结构的工况下,第二安装面和第三安装面均与弧形结构相抵。在上述的连接支架中,当需要安装于墙面、天台等平面结构上时,工作人员能够将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抵接于平面结构上,然后对第一连接件进行固定;当需要安装于电线杆等弧形结构上时,工作人员能够操作第一连接件,以使弧形结构的部分挤入第二安装面与第三安装面形成的夹角内,并使弧形结构与第二安装面和第三安装面均抵接,然后对第一连接件进行固定。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支架能够同时适用于平面结构和弧形结构这两种安装面结构,使用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支架时,在无法预知安装面的结构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无需携带分别适应平面和弧形安装面的两种结构的固定支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架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架安装于平面结构上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架安装于弧形结构上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架安装于弧形结构上的原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架中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架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第一连接件;110-第一安装面;120-第二安装面;130-第三安装面;140-第四安装面;150-固定孔;160-安装孔;170-插接部;171-插接孔;180-挂钩;181-连接部;182-限位部;190-第一弯折部;1100-加强部;200-第二连接件;210-插接件;220-第二弯折部;300-固定螺栓;400-抱箍;500-连接螺栓;600-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n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第三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任意两个相邻安装面之间均具有夹角;/n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四安装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于平面结构的工况下,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四安装面均与所述平面结构相抵;/n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于弧形结构的工况下,所述第二安装面和所述第三安装面均与所述弧形结构相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第三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任意两个相邻安装面之间均具有夹角;
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四安装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于平面结构的工况下,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四安装面均与所述平面结构相抵;
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于弧形结构的工况下,所述第二安装面和所述第三安装面均与所述弧形结构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三安装面相对于两者的连接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或所述第四安装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固定螺栓的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四安装面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抱箍的安装孔;
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弧形结构的工况下,所述抱箍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面上的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面上的所述安装孔后,包绕于所述弧形结构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楚鹏梁波崔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