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散热式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19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散热式水泵,涉及水泵的技术领域。该水泵包括电机与泵体,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内壳体,为一中空腔体结构,形成用于放置电机转子的转子空腔;电机外壳体,与所述电机内壳体同轴设置,并与所述电机内壳体配合形成用于放置电机定子的密闭空间;散热通道,由至少两个连通所述转子空腔与电机外部环境的过水通道以及所述转子空腔组成,形成一水流通路以带走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利用水泵电机外部的水流带走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实现电机自散热的效果,提高电机散热性能,同时减轻水泵的整体重量与体积,便于人工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散热式水泵
本技术涉及水泵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散热式水泵。
技术介绍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它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电机是水泵的核心部件,对水泵的工作效率起决定性作用。在武警消防、河道抢险等情况中,高功率大流量的水泵必不可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P=U*I可知,当电压值U固定时,电机功率与电流成正比关系,结合热量计算公式Q=I2*R*T可知,当电阻值R和时间T固定时,电机电流与热量呈正比关系。综上可推知,若要提升电机的功率,则需要增大电机的电流,增大电流的同时会导致电机定子的定子线圈发热量增加。如果热量过高则会烧毁电机定子的定子线圈,损坏电机,使水泵不能正常工作。现有设备为了降低电机产生的热量,根据电阻计算公式R=ρ*L/S,需要增大构成电机定子的定子线圈的横截面积,但是增大电机定子的定子线圈的横截面积则会导致电机整体的体积和重量增加,重则达几百公斤,需要多人才能搬动,不方便运输,不利于武警消防、河道抢险等紧急情况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实际运用中大功率水泵为了提升散热效果而增大水泵体积,进而导致水泵不易搬运这一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散热式水泵,通过利用电机外部的水流带走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实现自散热的效果,从而降低电机重量与体积,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自散热式水泵,包括电机与泵体,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内壳体,为一中空腔体结构,形成用于放置电机转子的转子空腔;电机外壳体,与所述电机内壳体同轴设置,并与所述电机内壳体配合形成用于放置电机定子的密闭空间;散热通道,由至少两个连通所述转子空腔与电机外部环境的过水通道以及所述转子空腔组成,形成一水流通路以带走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电机定子呈密封结构,所以所述电机可以在水下进行工作。通过设置过水通道,将所述转子空腔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在所述转子空腔内形成一水流通路以带走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有效降低了电机内部的温度。综合此方案,则不需要增大构成电机定子的定子线圈的横截面积来降低热量,可以减小水泵的体积和降低水泵的重量,以便于在抢险紧急情况中人工搬运水泵。进一步的,所述泵体包括:叶轮壳体,为一中空腔体结构且两端开口,与所述电机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叶轮,设置于所述叶轮壳体的一端开口处,与所述开口配合形成进水口,且所述叶轮与所述电机的转轴同轴传动连接;所述过水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子空腔的两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机通过转轴驱动所述叶轮旋转,所述叶轮利用离心力带动水流沿所述叶轮壳体的腔体流动,高功率的电机水泵会产生较大的吸力。将所述过水通道设置于所述转子空腔两端,沿转子空腔的轴向形成水流通路,水泵吸力会更有效的带动外部环境的水流高效快速的流通于所述转子空腔,以持续不断地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降低电机温度。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转子的转子铁芯上绕其轴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流水通道,多个所述流水通道与所述散热通道相贯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电机转子的转子铁芯阻碍水流沿散热通道流动,同时增大了电机转子与水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水流带走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并且多个所述流水通道绕转子轴向均匀设置,可使电机转子旋转运作时对所述电机内壳体内壁产生相对均匀的力,以稳定电机的整体运作性能。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定子的定子线圈与一防水电缆插头电连接,所述电缆插头设置于所述电机外壳体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外部的电缆方便插头插接。进一步的,所述过水通道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杂物的第一过滤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网可有效防止电机外部环境中的杂物进入过水通道以及转子空腔,从而避免过水通道堵塞,使所述转子空腔不能与电机外部环境相连通,不能在转子空腔内形成一水流通路对电机内部进行降温。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用于过滤杂物的第二过滤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过滤网可有效防止电机外部的杂物堵塞进水口或缠绕在所述叶轮上,避免杂物影响叶轮的工作继而影响叶轮产生的吸力,保证过水通道内的水流高速流动,降低电机内部温度。进一步的,所述转子空腔两端与所述电机外壳体可拆卸设置为用于密闭所述转子空腔的密封端盖;两个所述过水通道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子空腔两端的密封端盖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拆卸的密封端盖有利于所述电机更换电机转子,且当需要增大散热通道的流水量以降低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时,可拆换设置较大直径过水通道的密封端盖,以使大流量水源进入散热通道并带走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进一步的,所述转子空腔内设置有转子风叶,所述转子风叶位于所述电机的转轴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机通过转轴驱动所述转子风叶旋转,产生离心力,使电机外部流水更高速有效的流经转子空腔,带走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对电机内部进行降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设置过水通道,将所述转子空腔与所述电机外部环境连通,使水流可经过转子空腔并带走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使水泵产生了自散热式的功能,进而则不需要增大构成电机定子的定子线圈的横截面积来降低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有效降低了电机的体重和重要,在紧急抢险情况中利于人工搬运;(2)通过将过水通道设置在所述电机空腔两端,以及设置流水通道、转子风叶和密封端盖,更有利于所述电机外部水流高效快速流通于转子空腔并带走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对电机进行更好的散热降温,以减少电机的体积和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自散热式水泵整体示意图;图2为自散热式水泵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自散热式水泵电机沿其长度方向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自散热式水泵电机转子示意图;图5为自散热式水泵密封端盖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7为自散热式水泵转子风叶示意图。附图标记:1、电机;2、泵体;3、电机内壳体;4、电机外壳体;5、电机转子;6、转子空腔;7、电机定子;8、散热通道;9、过水通道;10、叶轮壳体;11、叶轮;12、流水通道;13、电缆插头;14、第一过滤网;15、进水口;16、密封端盖;17、转子风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散热式水泵,包括电机1与泵体2。所述电机1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转子5(参见图4)。结合图3所示,所述壳体包括一呈中空腔体结构的电机内壳体3、以及与所述电机内壳体3同轴设置的电机外壳体4。电机内壳体3中形成用于放置电机转子5的转子空腔6。其中,所述转子空腔6内设置有电机转子5和转轴,所述电机转子5与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外壳体4与所述电机内壳体3相配合形成用于放置电机定子7的密闭空间。通过将放置电机定子7的空间设置为密闭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散热式水泵,包括电机(1)与泵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包括:/n电机内壳体(3),为一中空腔体结构,形成用于放置电机转子(5)的转子空腔(6);/n电机外壳体(4),与所述电机内壳体(3)同轴设置,并与所述电机内壳体(3)配合形成用于放置电机定子(7)的密闭空间;/n散热通道(8),由至少两个连通所述转子空腔(6)与电机外部环境的过水通道(9)以及所述转子空腔(6)组成,形成一水流通路以带走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散热式水泵,包括电机(1)与泵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包括:
电机内壳体(3),为一中空腔体结构,形成用于放置电机转子(5)的转子空腔(6);
电机外壳体(4),与所述电机内壳体(3)同轴设置,并与所述电机内壳体(3)配合形成用于放置电机定子(7)的密闭空间;
散热通道(8),由至少两个连通所述转子空腔(6)与电机外部环境的过水通道(9)以及所述转子空腔(6)组成,形成一水流通路以带走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散热式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2)包括:
叶轮壳体(10),为一中空腔体结构且两端开口,与所述电机(1)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
叶轮(11),设置于所述叶轮壳体(10)的一端开口处,与所述开口配合形成进水口(15),且所述叶轮(11)与所述电机(1)的转轴同轴传动连接;
所述过水通道(9)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子空腔(6)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散热式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子(5)的转子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兰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世都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