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球高压抽料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19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球高压抽料泵,其包括上部的抽气部分和下部的液压部分,柱塞上套有下密封圈,柱塞上部设有上单向阀总成,下泵筒底部设有下单向阀总成,下密封圈为下开口的多层V形密封圈叠加而成,下密封圈下方的柱塞上设有压缩弹簧。优化方案中密封盖上部的活塞杆上套有油杯,油杯底部的活塞杆上套有吸油润滑棉毡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下密封圈的使用寿命,提高抽料泵液压部分的密封性能,减少了泵体泄漏,提高输液稳定性。

A double ball high pressure pumping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球高压抽料泵
本技术涉及抽料泵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双球高压抽料泵。
技术介绍
高压高粘度液体抽料泵多采用柱塞泵,为了保持泵平稳运行,柱塞泵密封要求很高,由于聚氨酯原料易结晶,结晶物料易挂垢在密封圈上,造成密封圈的密封寿命低。泵体输送物料过程中,密封圈、活塞杆、液压筒的表面会附着薄层的原料液体,停止工作后,原料结晶,再次运行的时候,在结晶颗粒的磨损下,密封圈就会逐渐受损,尤其柱塞外部的密封圈如果密封不严实,泵体压力下降,出现内部泄漏或者外部泄漏,轻则影响使用寿命,有些有腐蚀、易燃易爆的原料和输送系统完全不允许有泄漏,这种情况下保持密封的可靠就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球高压抽料泵,其解决了柱塞外部密封圈磨损造成的密封不严实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球高压抽料泵,其包括上部的抽气部分和下部的液压部分,液压部分的上泵筒和抽气部分的下泵筒通过连接柱连接,其特征在于,抽气部分的抽气杆与液压部分的活塞杆连接,下泵筒顶部设有密封盖和上密封圈,活塞杆底部连接柱塞,柱塞上套有下密封圈,柱塞上部设有上单向阀总成,柱塞上部的下泵筒上设有出料口,下泵筒底部设有下单向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圈为下开口的多层V形密封圈叠加而成,下密封圈下方的柱塞上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顶部被下密封圈卡住,压缩弹簧底部被柱塞底部的柱塞座卡住。如上述所述的一种双球高压抽料泵,密封盖上部的活塞杆上套有油杯,油杯底部的活塞杆上套有吸油润滑棉毡套,油杯和吸油润滑棉毡套被固定在密封盖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利效果为:柱塞随着活塞杆上下移动过程中,下密封圈不断被下泵筒摩擦受损,下密封圈受损与下泵筒产生缝隙,在压缩弹簧的回弹挤压下,V形密封圈被上下挤压,受挤压后的V形密封圈向两侧扩张,V形密封圈向内扩张使下密封圈与柱塞抱紧,下密封圈不脱离柱塞,下密封圈与柱塞之间没泄漏,V形密封圈向外扩张填充了下密封圈受损与下泵筒之间的缝隙,使下密封圈与下泵筒之间密封严实,解决了下密封圈与下泵筒之间的泄漏问题。本技术提高了下密封圈的使用寿命,提高抽料泵液压部分的密封性能,减少了泵体泄漏,提高输液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后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所述一种双球高压抽料泵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液压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抽气部分-1、液压部分-2、上泵筒-11、下泵筒-21、连接柱-3、抽气杆-12、活塞杆-22、密封盖-23、上密封圈-24、下密封圈-25、上单向阀总成-26、出料口-27、下单向阀总成-28、压缩弹簧-29、油杯-30、吸油润滑棉毡套-31、外排孔-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说明书附图1、图2所示,一种双球高压抽料泵,其包括上部的抽气部分1和下部的液压部分2,液压部分的上泵筒11和抽气部分的下泵筒21通过连接柱3连接,抽气部分的抽气杆12与液压部分的活塞杆22连接,下泵筒21顶部设有密封盖23和上密封圈24,上密封圈由上开口的多层V形密封圈叠加而成,活塞杆22底部连接柱塞33,柱塞33上套有下密封圈25,柱塞33上部设有上单向阀总成26,柱塞与活塞杆连接部分的腔体上设有外排孔32,柱塞上部的下泵筒上设有出料口27,下泵筒底部设有下单向阀总成28,所述下密封圈25由下开口的多层V形密封圈叠加而成,下密封圈25下方的柱塞33上设有压缩弹簧29,压缩弹簧29顶部被下密封圈25卡住,压缩弹簧29底部被柱塞底部的柱塞座卡住,压缩弹簧对下密封圈产生挤压力,在压缩弹簧的回弹挤压下,V形密封圈被上下挤压,受挤压后的V形密封圈向两侧扩张,V形密封圈向内扩张使下密封圈与柱塞抱紧,下密封圈不脱离柱塞,下密封圈与柱塞之间没泄漏,V形密封圈向外扩张填充了下密封圈受损与下泵筒之间的缝隙,使下密封圈与下泵筒之间密封严实,解决了下密封圈与下泵筒之间的泄漏问题。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单向阀总成、下单向阀总成从上至下包括星形挡环、挤压弹簧、阀球,挤压弹簧顶部被星形挡环卡住,挤压弹簧底部挤压阀球,上单向阀总成中的阀球堵住柱塞的中心孔,下单向阀总成中的阀球堵住进料口处阀座的阀口。移动装置带动抽气杆上下移动,抽气杆带动活塞杆、柱塞上下移动,在上单向阀总成、下单向阀总成的封堵下,下泵筒中的气压降低,在外部液体压力下,外部液体将下单向阀总成中的阀球顶开,外部液体进入下泵筒中,当下泵筒中的液体压力与外部液体压力相等时,在挤压弹簧的挤压下,下单向阀总成中的阀球将阀口堵住,此时下泵筒中的液体将上单向阀总成中的阀球顶开,液体从外排孔进入活塞杆与下泵筒之间的腔体中,液体从出料口外排出,下泵筒中的液体外排后,下单向阀总成中的阀球将柱塞中心孔堵住。所述一种双球高压抽料泵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密封盖23上部的活塞杆22上套有油杯30,油杯底部的活塞杆上套有吸油润滑棉毡套31,油杯和吸油润滑棉毡套被固定在密封盖顶部。油杯30在泵使用时加上润滑油,润滑油渗入到吸油润滑棉毡套31,当泵抽送遇空气容易结晶固化的液体原料时,如果没有润滑油润滑活塞杆,活塞杆上附着的原料很容易结晶,从而迅速刮坏上密封圈,使密封失效,造成液体泄漏。油杯中的润滑油使活塞杆与空气隔离,吸油润滑棉毡套吸满润滑油后又能在活塞杆上下运行过程中,把活塞杆表面附着的易结晶固化的液体擦下去,起到保护上密封圈的作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本技术并不受上述优选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球高压抽料泵,其包括上部的抽气部分(1)和下部的液压部分(2),液压部分的上泵筒(11)和抽气部分的下泵筒(21)通过连接柱(3)连接,抽气部分的抽气杆(12)与液压部分的活塞杆(22)连接,下泵筒(21)顶部设有密封盖(23)和上密封圈(24),活塞杆(22)底部连接柱塞(33),柱塞(33)上套有下密封圈(25),柱塞(33)上部设有上单向阀总成(26),柱塞上部的下泵筒上设有出料口(27),下泵筒底部设有下单向阀总成(2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圈(25)为下开口的多层V形密封圈叠加而成,下密封圈(25)下方的柱塞(33)上设有压缩弹簧(29),压缩弹簧(29)顶部被下密封圈(25)卡住,压缩弹簧(29)底部被柱塞底部的柱塞座卡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球高压抽料泵,其包括上部的抽气部分(1)和下部的液压部分(2),液压部分的上泵筒(11)和抽气部分的下泵筒(21)通过连接柱(3)连接,抽气部分的抽气杆(12)与液压部分的活塞杆(22)连接,下泵筒(21)顶部设有密封盖(23)和上密封圈(24),活塞杆(22)底部连接柱塞(33),柱塞(33)上套有下密封圈(25),柱塞(33)上部设有上单向阀总成(26),柱塞上部的下泵筒上设有出料口(27),下泵筒底部设有下单向阀总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志周生俊
申请(专利权)人:菲力普自动化沈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