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92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包括:外壳、内壳、液位传感器、送餐车把手、后轮、前轮、电热丝、电源、加水机构、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内壳围成容纳食物的保温腔室,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储水腔室,送餐车的后上方设置有送餐车把手,送餐车的后下方设置有两个后轮,送餐车的前下方设置有两个前轮,储水腔室内设置有给水加热的电热丝以及为电热丝提供电能的电源,送餐车后方设置有加水口,送餐车前方设置有排水口,加水口的水平位置高于排水口,加水口处设置有加水机构,排水口处设置有排水机构。

A dining car with heat preserva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
本技术涉及餐饮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
技术介绍
送餐车是饭店、火车上常用的餐饮器材,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带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为了对送餐车内的食品保温,送餐车内设计储水腔室,利用水的热量对餐车内的食物保温。为了防止储水腔室内的水滋生细菌甚至发臭,储水腔室内的水需要定期更换,所以储水腔室必须设置加水口和排水口。在使用餐车送餐时,将加水口和排水口用阀门或塞子关闭。然而,由于工作人员疏忽,容易误操作,导致在加水或者送餐过程中储水腔室内的热水外泄,烫伤工作人员或者顾客。为此,技术一种更加安全的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包括:外壳、内壳、液位传感器、送餐车把手、后轮、前轮、电热丝、电源、加水机构、排水机构,内壳围成容纳食物的保温腔室,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储水腔室,送餐车的后上方设置有送餐车把手,送餐车的后下方设置有两个后轮,送餐车的前下方设置有两个前轮,储水腔室内设置有给水加热的电热丝以及为电热丝提供电能的电源,送餐车后方设置有加水口,送餐车前方设置有排水口,加水口的水平位置高于排水口。优选的,外壳内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当水位高度低于液位传感器时,液位传感器发出水位过低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加水,液位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水平方向上高于排水口且低于加水口。优选的,加水口处设置有加水机构,排水口处设置有排水机构。优选的,加水机构包括橡胶塞和浮子,橡胶塞下方设置有橡胶塞豁口,橡胶塞前端设置为斜面,浮子上方设置有与橡胶塞豁口相互配合的浮子突起、浮子突起后端为斜面,当浮子突起卡入橡胶塞豁口时,橡胶塞无法从加水口拔出,当浮子突起脱离橡胶塞豁口后,橡胶塞才可以从加水口拔出。优选的,排水机构包括拉环、连接块、闸板、刹车块、排水通孔、磁性垫块,拉环用于工作人员将手指伸入拉环中拉动或按下闸板,拉环与闸板通过连接块连接,闸板下端连接有刹车块,闸板中部设置有排水通孔,当按下闸板使得排水通孔处于可排水位置时,刹车块接触前轮,使得送餐车无法移动,当拉起闸板使得排水通孔处于非可排水位置时,刹车块脱离前轮,此时可移动餐车。优选的,排水机构还配置有可移除的磁性垫块,用于垫起连接块。优选的,外壳和内壳采用不锈钢制成。优选的,浮子采用密度小于水的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当储水腔室内水位接近加水口时,浮子突起卡入橡胶塞豁口,工作人员无法拔出橡胶塞,防止意外烫伤。只有在水位下降到安全高度时,浮子突起才能脱离橡胶塞豁口,工作人员才可以拔出橡胶塞。(2)排水机构如此设计的有益之处在于:当餐车处于排水状态时,刹车块锁住前轮,无法推动餐车,防止工作人员在未关闭排水口时误将餐车推入送餐区域,烫伤顾客。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加水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本技术的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排水机构的局部放大图一。图4-本技术的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排水机构的局部放大图二。其中包括:外壳1、内壳2、液位传感器3、送餐车把手4、后轮5、前轮6、电热丝7、电源8、加水机构9、排水机构10、橡胶塞91、橡胶塞豁口911、浮子92、浮子突起921、拉环101、连接块102、闸板103、刹车块104、排水通孔105、磁性垫块10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结构示意图,包括:外壳1、内壳2、液位传感器3、送餐车把手4、后轮5、前轮6、电热丝7、电源8、加水机构9、排水机构10,内壳2围成容纳食物的保温腔室,外壳1与内壳2之间形成储水腔室,送餐车的后上方设置有送餐车把手4,送餐车的后下方设置有两个后轮5,送餐车的前下方设置有两个前轮6,储水腔室内设置有给水加热的电热丝7以及为电热丝7提供电能的电源8,送餐车后方设置有加水口,送餐车前方设置有排水口,加水口的水平位置高于排水口。外壳1和内壳2采用不锈钢制成。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外壳1内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3,当水位高度低于液位传感器3时,液位传感器3发出水位过低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加水。液位传感器3的安装位置在水平方向上高于排水口且低于加水口。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加水口处设置有加水机构9,排水口处设置有排水机构10。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加水机构9包括橡胶塞91和浮子92(浮子采用密度小于水的材料制成),橡胶塞91下方设置有橡胶塞豁口911,橡胶塞91前端设置为斜面,浮子92上方设置有与橡胶塞豁口911相互配合的浮子突起921、浮子突起921后端为斜面,当浮子突起921卡入橡胶塞豁口911时,橡胶塞91无法从加水口拔出,当水位下降过程中浮子92也随着水位下降,当浮子突起921脱离橡胶塞豁口911后,橡胶塞91才可以拔出。加水机构9如此设计的有益之处在于:当储水腔室内水位接近加水口时,浮子突起921卡入橡胶塞豁口911,工作人员无法拔出橡胶塞91,防止意外烫伤。只有在水位下降到安全高度时,浮子突起921才能脱离橡胶塞豁口911,工作人员才可以拔出橡胶塞91。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排水机构10包括拉环101、连接块102、闸板103、刹车块104、排水通孔105、磁性垫块106,拉环101用于工作人员将手指伸入拉环101中拉动或按下闸板103,拉环101与闸板103通过连接块102连接,闸板103下端连接有刹车块104,闸板103中部设置有排水通孔105。具体的,如图4所示,排水机构10还配置有可移除的磁性垫块106。如图3所示,当按下闸板103使得排水通孔105处于可排水位置时,刹车块104接触前轮6,使得送餐车无法移动。如图4所示,当拉起闸板103使得排水通孔105处于非可排水位置时,刹车块104脱离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包括:外壳、内壳、液位传感器、送餐车把手、后轮、前轮、电热丝、电源、加水机构、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内壳围成容纳食物的保温腔室,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储水腔室,送餐车的后上方设置有送餐车把手,送餐车的后下方设置有两个后轮,送餐车的前下方设置有两个前轮,储水腔室内设置有给水加热的电热丝以及为电热丝提供电能的电源,送餐车后方设置有加水口,送餐车前方设置有排水口,加水口的水平位置高于排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包括:外壳、内壳、液位传感器、送餐车把手、后轮、前轮、电热丝、电源、加水机构、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内壳围成容纳食物的保温腔室,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储水腔室,送餐车的后上方设置有送餐车把手,送餐车的后下方设置有两个后轮,送餐车的前下方设置有两个前轮,储水腔室内设置有给水加热的电热丝以及为电热丝提供电能的电源,送餐车后方设置有加水口,送餐车前方设置有排水口,加水口的水平位置高于排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其特征在于:外壳内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当水位高度低于液位传感器时,液位传感器发出水位过低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加水,液位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水平方向上高于排水口且低于加水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其特征在于:加水口处设置有加水机构,排水口处设置有排水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其特征在于:加水机构包括橡胶塞和浮子,橡胶塞下方设置有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